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62篇
  免费   25971篇
  国内免费   16255篇
耳鼻咽喉   2124篇
儿科学   3633篇
妇产科学   2074篇
基础医学   19332篇
口腔科学   4859篇
临床医学   32197篇
内科学   25371篇
皮肤病学   2679篇
神经病学   7649篇
特种医学   99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20198篇
综合类   63507篇
现状与发展   67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25403篇
眼科学   5228篇
药学   30278篇
  430篇
中国医学   23804篇
肿瘤学   13880篇
  2024年   724篇
  2023年   3450篇
  2022年   7894篇
  2021年   11450篇
  2020年   9623篇
  2019年   6251篇
  2018年   6423篇
  2017年   7873篇
  2016年   6332篇
  2015年   11140篇
  2014年   13935篇
  2013年   15909篇
  2012年   22948篇
  2011年   24538篇
  2010年   20570篇
  2009年   17515篇
  2008年   18482篇
  2007年   17728篇
  2006年   15887篇
  2005年   13074篇
  2004年   8836篇
  2003年   7623篇
  2002年   6138篇
  2001年   5134篇
  2000年   3983篇
  1999年   2254篇
  1998年   1102篇
  1997年   1126篇
  1996年   879篇
  1995年   730篇
  1994年   673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372篇
  1991年   339篇
  1990年   287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211篇
  1987年   206篇
  1986年   139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刘煜  郭军  晏斌  刘胜京  郭俊  赵丰  王福 《世界中医药》2020,15(8):1192-1195
男性不育症中,精液分析多种参数异常且无法找到明确病因的称为特发性男性不育症,其发病率不断提高,给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家庭带来精神及经济负担。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时具有优势,郭军教授认为该病以肾脾两虚为本,为体内湿热形成奠定基础,患者久病无子嗣,肝气不畅则郁结,气血津液运行不通则夹血瘀湿热等有形实邪,另外怪病多痰。故对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治法注重补泻兼施,扶正祛邪,补益脾肾为主,对于湿热、痰湿、瘀血则清热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等,并举验案1例。  相似文献   
62.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CBM,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全面采集在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临床试验,包含1131例患者,其中丹红治疗组569例,对照组562例,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治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均数差(MD)=6.62,95%可信区间(CI)(4.91,8.34),P<0.00001],TIMI分级3级患者明显增多[相对危险度(RR)=0.22,95%CI(0.12,0.41),P<0.00001],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降低[MD=-151.86,95%CI(-247.00,-56.72),P=0.002]。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心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增加TIMI血流的分级。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长柱重楼、滇重楼和南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肝癌作用的谱效关系,为明确重楼抗肝癌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3种重楼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0 min,20%A; 10~20 min,20%~25%A; 20~30 min,25%~30%A; 30~40 min,30%~35%A; 40~50 min,35%~40%A; 50~60 min,40%A; 60~75 min,40%~45%A; 75~80 min,45%~60%A),流速0. 9 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3种重楼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运用聚类分析(HCA)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A)研究3种重楼指纹图谱和抗肝癌作用的关系,找出对抗肝癌作用贡献较大的成分。结果:在3种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中,确定其中11个色谱峰为共有峰。作用时间72 h时长柱重楼、滇重楼、南重楼的IC_(50)分别为148. 33,178. 87,208. 09 mg·L~(-1),其中长柱重楼的抗肝癌活性最强。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滇重楼共有峰中关联度较高的为1~10号峰,长柱重楼共有峰关联度较高的为1~7号峰,南重楼共有峰中关联度较高的为1~4,6~10,N1号峰,与IC_(50)关联度均0. 7。各重楼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与IC_(50)聚为一类的色谱峰的关联度均 0. 7。结论:建立了3种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良好。3种重楼中的1~4,6和7号色谱峰对抗肝癌药效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4.
首都医科大学通过60年辛勤耕耘、精益求精,秉承“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型与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回顾学校60年来本专科教育、全科医学教育、国际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果,以总结经验并鼓舞全体首医人进一步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65.
赵一懿  殷海利  郭洪祝  傅欣彤  陈有根 《中草药》2020,51(14):3679-368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9种小分子有机酸类成分莽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6-羟基犬尿喹啉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咖啡酸含量的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间质量差异。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切换测定(220 nm检测莽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254 nm检测没食子酸、原儿茶酸、6-羟基犬尿喹啉酸、对羟基苯甲酸,310 nm检测对羟基肉桂酸、咖啡酸),柱温40℃。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机酸总含量有差异,厂家内部样品中各有机酸含量同样存在差异。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筛选出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6-羟基犬尿喹啉酸为体现样品质量差异的特征成分,同时成分间具有内在相关性。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机酸类成分的质量评价。筛选出的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6-羟基犬尿喹啉酸是体现质量差异的特征成分,又是具有内在关联的共性成分,为提升银杏叶提取物整体质量控制能力提供了依据,同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并不统一,企业内部工艺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6.
Reactive lymphoid infiltrates of the skin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gamma‐delta (γδ) T cells are not well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Herein we report a case of an otherwise healthy 4‐year‐old male who presented with a waxing and waning papular rash characterized by small, discrete crusted papules spread across his trunk, face and extremities. Clinical evaluation revealed no evidence of systemic diseas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vealed a dermal, perivascular infiltrate of highly atypical lymphocytes with a γδ T cell phenotype, worrisome for primary cutaneous γδ T cell lymphoma. The clinical course, however, was that of a reactive condition and prompted consideration of a diagnosis of 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 (PLEVA) and lymphomatoid papulosis (LyP). In many ways, this case defies curren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and seems to expand the spectrum of reactive γδ T cell infiltrates of the skin.  相似文献   
67.
背景与目的:CD44分子是众多肿瘤细胞的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该研究探讨CD44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采用TagMan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在497例宫颈癌患者和500例健康对照个体以及483例NSCLC患者和471例健康对照个体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CD44基因中的多态性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SCLC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和P=0.004);这两个位点基因型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P=0.020);其中rs13347位点等位基因C在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风险因素(OR=1.250,95% CI:1.035~1.509),rs8193位点等位基因C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SCLC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68,95%CI:0.641~0.92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3347C-rs8193T和rs13347T-rs8193C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22);该结果说明单倍型rs13347C-rs8193T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NSCLC发生的风险性因素(OR=1.316,95%CI:1.096~1.579)。结论: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无关,而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NSCLC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69.
杨岩  肖佳妹  周晋  贺福元  曾慧杰  杨岩涛 《中草药》2020,51(8):2258-2266
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中医药进行更为合理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分类算法所具有的快速鉴别和分析能力,使其在复杂的中医药研究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及其结合其他算法在解决中医药相关领域问题方面及成果进行综述,以相关智能算法为基础探讨中医药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