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73篇
  免费   3650篇
  国内免费   2053篇
耳鼻咽喉   348篇
儿科学   529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3173篇
口腔科学   729篇
临床医学   4096篇
内科学   4343篇
皮肤病学   627篇
神经病学   1716篇
特种医学   15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521篇
综合类   7194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2877篇
眼科学   609篇
药学   3409篇
  48篇
中国医学   2593篇
肿瘤学   2294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1049篇
  2021年   1780篇
  2020年   1496篇
  2019年   1053篇
  2018年   1099篇
  2017年   1175篇
  2016年   1114篇
  2015年   1644篇
  2014年   1949篇
  2013年   2315篇
  2012年   3192篇
  2011年   3285篇
  2010年   2584篇
  2009年   2214篇
  2008年   2439篇
  2007年   2259篇
  2006年   2003篇
  2005年   1665篇
  2004年   1245篇
  2003年   1191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645篇
  2000年   467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68年   6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核心症状群,在此基础上制定症状清单.方法:采用文献法初步筛选出老年期抑郁症核心症状,并对各症状给予描述性定义.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Delpbi法),按专家纳入标准严格选择咨询专家,最终选择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30名老年精神科临床专家与老年心理学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筛选出专家认可的老年期抑郁症核心症状群及其描述性定义.结果:筛选了12个有关老年期抑郁症核心症状条目,按症状重要程度的算数均数大小排列依次为(数值越大,表示专家认为该症状条目越重要)郁闷(9.57)、兴趣减退(9.43)、轻生观念或行为(9.36)、自责(9.00)、缺乏愉快体验(8.79)、无助绝望(8.57)、焦虑不安(8.29)、睡眠紊乱(8.21)、疲乏感(8.21)、躯体不适(8.07)、食欲或体重改变(8.00)、懒散迟缓(7.86).结论:专家咨询法筛选出郁闷、兴趣减退、轻生观念或行为等12个条目为老年期抑郁症临床核心症状群,并确定各症状条目的描述性定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神经学科青年人才培养策略。 方法 以2015-2019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入职的青年医师为研究对象,收 集其年龄、性别、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职称等资料,对其入职后科研成果(科技论文、纵向课题)进 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75人,神经学科青年入职人员以国内院校博士学历和临床型毕业生为主,入职后共 发表文章153篇,其中SCI论文98篇,发表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5分的论文有10篇,为论文 发表量的6.5%,SCI发表量的10.2%。入职后共20人(26.7%)获批课题,其中9人为初级职称,11人为 中级职称;获批课题2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5项。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论文总量随入职时间增加 而增加;SCI论文数量与入职时间和学历有关,入职时间每增加一年,SCI发表量增加0.56篇(β 0.56, 95%CI 0.03~1.08,P =0.039),八年制博士与非八年制博士相比,SCI论文少发表1.54篇(β -1.54, 95%CI -3.05~-0.02,P =0.047);纵向课题与职称和入职时间有关,中级职称较初级职称课题 量增加0.55项(β 0.55,95%CI 0.18~0.93,P =0.005),但课题数量随工作年限增加而减少0.17项 (β -0.17,95%CI -0.31~-0.03,P =0.020)。 结论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青年人才具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及能力,但高分文章比例较低,应加 强青年人才对院内神经学科资源的利用,加强医院相关科研平台的利用。相比非八年制博士,八年 制博士科研基础较薄弱,医院应多关注八年制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推进导师制,进行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8年1月三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采用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各种上颌窦病变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上颌窦内下壁囊肿20例,上颌窦内下壁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真菌球性鼻-鼻窦炎23例,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3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治疗上颌窦各种良性病变,如有明显的泪前隐窝及齿槽隐窝存在,可作为上颌窦前内下壁病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针对传统颈椎融合器与患者解剖形貌匹配程度较低的临床问题,建立一款具备高度调节功能且外形与椎体相匹配的颈椎融合器,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颈椎前路解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建立颈椎C4~5节段融合模型,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不同运动工况,计算融合器与椎体终板的应力。3D打印制备融合器后进行体外力学实验,探究融合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结果该融合器可保持融合C4~5节段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2.8°,降低至自然节段ROM的40%~80%。在体外压缩试验中,融合器屈服载荷为(2 721.67±209) N,满足服役状态下生理载荷的最大需求。结论所设计的高度可调融合器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且可以减少手术中的选型步骤。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提高表面肌电信号(sEMG)手部运动识别的正确率,比较常规的sEMG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包变换(WPT)的sEMG手势识别模型。首先,使用EMD方法将sEMG进行平稳化,得到一系列的固有模态函数。其次,求取各个固有模态函数与原始信号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前4个分量作为有效分量。然后,采用Db3小波函数进行WPT,提取小波包系数中的平均能量、平均绝对值、最大值、均方根和方差等特征。分别采用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对12种手部运动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EMD和WPT的sEMG手势识别正确率比直接提取小波包系数中的特征识别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究人基质裂解素-2(ST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心力衰竭病情进展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18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年龄与性别匹配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ST2、NT-proBNP水平,评估血清ST2、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研究组患者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患者接受抗心衰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ST2、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T2、NT-proBNP水平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985,两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96;患者血清ST2、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T2、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正相关(r=0.694、0.752,P<0.05);患者治疗6个月后显效患者治疗前血清ST2、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有效、无效患者,有效患者治疗前血清ST2、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效患者(P<0.05).结论 血清ST2、NT-proBNP水平对患者心力衰竭诊断价值显著,且与患者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泻火解毒方医治蝮蛇咬伤的效果.方法 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53例蝮蛇咬伤患者,其中泻火解毒方治疗组为27例,对照组为26例.比较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包含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granulocyte,NEUT)、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变化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疼痛以及肿胀消散的时间;对比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总的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相关血液检查水平差别均不大(P>0.05).使用泻火解毒方治疗组治疗后WBC、NEUT、ALT、AST、CK、CK-MB的下降水平以及PLT的上升水平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泻火解毒方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肢体疼痛、肿胀的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泻火解毒方治疗组治疗后其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蝮蛇咬伤患者,联合泻火解毒方内服的综合诊疗方法可以有效医治蝮蛇咬伤.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体内植入人造血管后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血管内血栓形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科学界进行各种尝试,然而解决血栓形成使血管保持长期通畅的根本方法是实现内皮化。聚ε-己内酯[poly (ε-caprolactone), PCL]凭借其可生物降解、成本低、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输送等。主要针对PCL小口径人造血管植入不同动物模型后,以及同种动物模型不同植入条件下的内皮化情况展开论述,从动物模型、移植物不同的内皮化方式等角度找到小口径人造血管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依旧不理想的原因,为以后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