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作为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其凋亡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机体的免疫状态.凋亡的增多可导致免疫耐受、感染扩散,而凋亡的减少又可导致自身免疫的发生,因此保持细胞数量的稳态平衡对DC的功能发挥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对DC在不同的生理、病理情况下的凋亡变化情况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泻火解毒方医治蝮蛇咬伤的效果.方法 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53例蝮蛇咬伤患者,其中泻火解毒方治疗组为27例,对照组为26例.比较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包含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granulocyte,NEUT)、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变化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疼痛以及肿胀消散的时间;对比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总的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相关血液检查水平差别均不大(P>0.05).使用泻火解毒方治疗组治疗后WBC、NEUT、ALT、AST、CK、CK-MB的下降水平以及PLT的上升水平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泻火解毒方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肢体疼痛、肿胀的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泻火解毒方治疗组治疗后其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蝮蛇咬伤患者,联合泻火解毒方内服的综合诊疗方法可以有效医治蝮蛇咬伤.  相似文献   
3.
徐海霞  刘妮娜  曹承楼 《安徽医药》2016,20(8):1533-1535
目的 为提高患者诊查期间的舒适度和减少药物副作用,探索缓解患者急性胃脘痛中医的非侵入性、非药物镇痛方法。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常规盐酸山莨菪碱镇痛运用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进一步诊查前,辨证选穴,予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等,观察半小时内胃脘痛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在缓解患者急性胃脘痛和胃脘部不适方面效果相当,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0.0%,高于对照组的76.6%。 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患者急性胃脘痛,尤其是瘀阻型,可一定程度替代常规侵入性注射的镇痛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肝活血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清肝活血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分为清肝活血方组(60例,口服清肝活血方)、小柴胡冲剂组(30例,口服小柴胡汤冲剂)、一般治疗组(30例,口服肝泰乐、维生素C),观察各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标志物、细胞因子、脂质过氧化物、B超等的改善情况。结果:清肝活血方组总体疗效,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的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的降低优于其他两组(P<0.01),γ-谷氨酰转移酶(GGT)、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降低优于一般治疗组(P<0.01);清肝活血方并可降低肝纤维化标志物、细胞因子水平,抗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较明显改善脂肪肝程度:结论:清肝活血方对酒精性肝病有明显治疗作用,而抗脂质过氧化,稳定肝细胞膜,纠正肝内脂质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促进酒精在肝内代谢的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乙肝肝胆湿热证与血清HA等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季光  曹承楼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33-434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与血清 HA、TNF- α、IL- 6水平的相关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2 2例 ,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脾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 ,放免双抗体法和 EL ISA法分别测定血清 HA、TNF- α、IL- 6水平。结果 ,肝胆湿热证多见血清 HA、TNF- α、IL- 6水平升高 ,且与 AL T的变化规律一致 ;肝郁脾虚证 ,三者的变化不明显 ;肝脾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 ,以 HA升高为主 ,TNF- α、IL- 6的变化不显著。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 HA、TNF- α、IL- 6水平升高 ,可为肝胆湿热证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抚正化瘀方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DMN诱导大鼠肝硬化、肝癌的动物模型,检测用药后血清及肝组织指标的变化。结果:DMN可诱导大鼠肝硬化、肝癌的发生,表现为ALT、AKP、γ-GT、AFP的增加,Alb含量下降,肝细胞异常增生,肝癌结节形成,肝癌组织TGFβ1、TGF-βⅡR的表达减少;抚正化瘀方具有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异常增生的作用,并能使癌组织周围表达低下的TGFβ1、TGF-βⅡR含量显著增加,古典名方-人参鳖甲丸也具有上述作用,其总体疗效略低于扶正化瘀方。结论:抚正化瘀方的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异常增生及提高TGFβ1、TGF-βⅡR表达可能是该方治疗慢性肝病、预防肝癌发生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参数的关系。方法:将1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其肝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aggregation,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 ratio,P-LCR),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各项血小板参数检测中,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的PDW、P-LCR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的P-LCR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异常率比较,湿热蕴结证除PCT外其他各指标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的PDW与P-LCR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与大血小板比率增高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模型大鼠肝内树突状细胞(DC)凋亡的影响及其与Axl信号的关系。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然后用D-氨基半乳糖加脂多糖攻击建立ACLF模型,同时给予茵陈蒿汤灌胃治疗;观察攻击前及攻击后1h、12h其血清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CD11c/CD123+TUNEL凋亡双染色、CD11c/CD123+Axl-mRNA原位杂交双染色检测DC的凋亡及DCAxl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为明显的肝纤维化基础上出现急性肝损伤,中药茵陈蒿汤组则炎症反应减轻,在攻击后1h、12h均显示有抑制树突状细胞凋亡的作用。正常组DC的Axl-mRNA表达水平较高,而模型组大鼠随着肝纤维化、肝衰竭的发展,Axl表达水平下降明显,茵陈蒿汤则具有上调DC的Axl表达的作用。DC凋亡指数与Axl-mRNA的表达呈线性负相关。结论:1肝内DC在由慢性肝病发展为ACLF进程中,其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炎症活动不能控制,免疫修复障碍的重要原因。2Gas6/Axl通道是调控DC凋亡的重要机制。Axl信号可抑制DC凋亡。3茵陈蒿汤可上调Axl表达,抑制DC凋亡,这可能是其调节ACLF的免疫强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韩宁林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脾气亏虚、失其统摄之职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机关键。基于脾气亏虚贯穿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程始终的特点,提出以益气健脾止血药物为主,注重生活调护,重用黄芪党参,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刻顾护脾胃的治疗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中医学病机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不摄血,血溢脉外;瘀血阻滞,新血不生。中医证候呈现脾气亏虚、气血不足、热瘀互结的特征。中医治法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扶助正气,益气养血;滋阴降火,宁络止血,各证型均配伍益气健脾之中药。ITP从脾论治的临床疗效机制为能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