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1篇
  免费   2901篇
  国内免费   1923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451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1680篇
口腔科学   468篇
临床医学   3237篇
内科学   2540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743篇
特种医学   1136篇
外科学   2261篇
综合类   774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3277篇
眼科学   295篇
药学   3264篇
  33篇
中国医学   3339篇
肿瘤学   1098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896篇
  2021年   1121篇
  2020年   1043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724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1030篇
  2014年   1370篇
  2013年   1806篇
  2012年   2737篇
  2011年   2946篇
  2010年   2602篇
  2009年   2184篇
  2008年   2244篇
  2007年   2092篇
  2006年   1824篇
  2005年   1564篇
  2004年   953篇
  2003年   816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620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31.
比索洛尔改善充血性心衰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 (bisoprolol)对充血性心衰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12例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常规药物组 ,比索洛尔剂量起始量 0 .6 2 5 mg~1.2 5 0 mg,1次· d- 1 ,逐渐增加至最大剂量为 2 .5 mg~ 5 .0mg,1次· d- 1 .观察心功能、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 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 VESD)、射血分数 (EF)、舒张早期 E峰流速 /舒张晚期 A峰流速 (VE/ VA) .结果 比索洛尔组与常规药物组比较 ,比索洛尔治疗 3m o后有效者(87.7% )高于常规药物组 (6 6 .0 % ) ,P <0 .0 5 ;冠心病(87.9% )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91.9% )疗效明显好于常规药物组 (分别为 6 6 .7% ,6 7.4 % ) ;治疗 6 mo后重度心衰者疗效(90 .0 % )明显好于常规药物组 (6 5 .4 % ,P <0 .0 5 ) .治疗后比索洛尔组 L VESD[(44 .8± 3.9) m m vs(48.8± 4 .6 ) mm],EF[(40 .7± 7.5 ) % vs (35 .7± 5 .2 ) % ]优于常规药物组 (P<0 .0 1) ;L VEDD,VE/ VA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结论 比索洛尔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 ,促进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恢复 ,部分逆转心肌重塑 .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宽叶缬草在脂质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宽叶缬草对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的影响,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宽叶缬草有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尿蛋白的作用(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宽叶缬草在降脂和降尿蛋白的同时能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肾上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结论:宽叶缬草在脂质肾损害中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在降脂基础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3.
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35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共35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27例同时行上、下泪小管吻合术;B组:8例仅行下泪小管吻合术。结果A组27例较少发生内眦角变形、睑外翻,上下泪点复位良好。结论为求上、下泪小管断裂术后能达到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同时行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
马钱子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子有较明显的药效,在临床及民间多有应用,但因马钱子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其临床应用的毒副反应报道也多,限制了马钱子的广泛使用.马钱子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疗效肯定,是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中药.文章回顾和分析了近年来研究有毒中药马钱子的文献,总结并归纳马钱子在化学成分、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减毒增效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深入进行中药毒性,特别是马钱子的毒性研究提供相关的依据,并针对马钱子减毒增效的机制为马钱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VT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应用股静脉插管。诊断DVT后均接受抗凝,祛聚综合治疗。4例行溶栓治疗;10例全部治愈,随访9例无复发,1例固原发病行截肢。结论:DVT在儿科发病率低,中心静脉插管是儿科DVT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应用溶栓、抗凝及祛聚治疗,效果良好,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人类主要细胞周期素(Cyclin D1、E、A、B1)在临床肿瘤细胞中表达特征并进行分类,探讨其对临床肿瘤分类的可行性及潜在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双参数法半定量检测161例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细胞中Cyclin D1、E、A、B1表达,根据不同Cyclin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其异常表达特征,将肿瘤细胞主要Cyclin表达分为不同类型。结果细胞周期外Cyclin(D1)及周期内Cyclins(E、A、B1)在临床肿瘤细胞中表达无组织差异性(P〉0.05)。其异常表达大致可归为5种类型:Ⅰ型Cyclin(D1、E、A、B1)均高表达;Ⅱ型Cyclin D1低表达,Cyclin(E、A、B1)不同形式高表达;Ⅲ型Cyclin D1不表达,Cyclin(E、A、B1)不同形式高表达;Ⅳ型Cyclin D1不表达,Cyclin(E、A、B1)不同形式低表达;V型Cyclin(D1、E、A、B1)均不表达;再根据各型中不同周期内Cyclin的优势表达分为相应不同的亚型。a亚型:Cyclin(E、B1)表达为主;b亚型:CyclinE表达为主;c亚型:Cyclin B1表达为主;d亚型:Cyclin(E、A、B1)表达为主。肿瘤细胞主要Cyclin表达类型及相应亚型分布无组织来源的差异性(P〉0.05)。结论主要Cyclins表达类型可以作为不同组织来源肿瘤分类的依据,可能是体现不同肿瘤细胞周期破坏共同特征较为客观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37.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 eyerd ing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8.
血管性痴呆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造成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VD是由血管因素和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它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脑血管病患者中痴呆发生率是26%,是无脑血管病者的5.8倍.VD预后相对较好,治疗途径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方法:选择60例5.9~10岁的乳牙过早缺失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对照组用带环式丝圈间隙保持器.分别从患者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导致的复诊率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美观、防止对合牙过度伸长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上有差异,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是一种美观舒适,制作简单,戴用便捷、固位好,疗效佳,便于观察恒牙萌出程度的间隙保持器,它为口腔医师进行保持缺隙治疗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0.
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选择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3mm管型吻合器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的病例,吻合口无渗漏。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1.2±3.2)d,无死亡者。发生吻合口瘘2例(3.6%),经过局部引流而自然愈合1例,因直肠阴道瘘进行横结肠造口转流1例,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