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4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489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72篇
基础医学   258篇
口腔科学   171篇
临床医学   590篇
内科学   530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科学   445篇
综合类   149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547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789篇
  6篇
中国医学   649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氯胺酮对脂多糖诱导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氯胺酮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及核因子-kappa B(NF-kB)易位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Jaffe方法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C组,RPMI-1640),LPS组(L组,LPS1μg/ml),氯胺酮组(K组,依浓度不同分为KⅠ、KⅡ、KⅢ、KⅣ亚组,即氯胺酮12.5、25.0、100、300μmol/L LPS1μg/ml),MK-801组(M组,依浓度不同分为MⅠ、MⅡ、MⅢ、MⅣ亚组,即MK-801 1.25、2.50、10、30μmol/L LPS1μg/ml)。在37℃、5%CO_2中孵育18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CAM-1的表达阳性率。NF-kB易位表达的测定分组处理同上,在LPS1μg/ml刺激2h后,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内皮细胞中NF-kB p65亚基的表达。结果 KⅡ、KⅢ、KⅣ亚组可抑制LPS作用下HUVECs表面ICAM-1的表达和细胞内部NF-kB的易位表达(P<0.05),且两者的变化呈正相关(r=0.985,P<0.01)。M组各亚组对LPS作用后HUVECs表面ICAM-1的表达和NF-kB的易位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氯胺酮对炎症反应中内皮细胞的活化具有抑制作用,但并非通过NMDA受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ummarize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for medically intractable hemifacial spasm(HFS) patients with emphasis on microsurgical manipulation and to improve cure rate and avoi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patients with HFS underwent MV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 With the help of "zero retraction" technique, prosthesis can be properly inserted between offending vessel loop and affected facial nerve REZ in a "rolling ball" fashion under operative microscope. Results Surgical intervention achieved high relief rate of 91 .4% and no major complications, with low recurrence rate of only 3.2% after averaging more than two years' follow-up ( M = 32 months).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approach to the facial nerve REZ with "zero retraction", which is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to clear from cranial nerve and cerebellar injury. Skilled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along with correct recogni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offending vessels are a must  相似文献   
13.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腰椎单元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实时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单元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以探讨手法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其合理性。方法:使用正常L4,5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观察手法作用时腰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最大的应力集中点分布于环椎体峡部、椎弓根、上位椎体小关节面的下端。椎间盘的应力集中分布于环前外侧部,右后外侧部应力大于左后外侧部。最大位移出现在上位椎体的上关节。左侧小关节面相对位移较大,左侧椎间孔变大;右侧椎小关节面间移位小,右侧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右后外侧部向后突出。结论:模拟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向健侧旋转优于向患侧旋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小面积脑梗死36例、腔隙性脑梗死42例,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脑梗死患者病后24 h、2 d、14 d、21 d的血浆t-PA、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桨t-PA、PAI-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24 h、2 d、14 d血浆t-PA水平显著降低,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病后21 d两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t-PA水平明显低于小面积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又明显低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P<0.01);不同面积脑梗死组之间PAI-1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水平降低及PAI水平升高;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血浆t-PA水平降低程度越明显,而血浆PAI-1水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15.
叶国麟  杨劼 《河北医学》2003,9(6):530-53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腺手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我院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进行胸腺手术共lO例。胸腺瘤6例,胸腺囊肿2例,胸腺增生1例,恶性胸腺瘤1例。重症肌无力3例,按Ossermen分型Ⅰ型l例,ⅡA型2例。结果:9例于胸腔镜下完成,l例中转开胸完成,全组无并发症,无一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适当选择病例、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顺利完成胸腔镜胸腺手术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34例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进行治疗,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26.47%,最初疗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均大于未缓解患者(P<0.05);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的3年生存率大于单纯化疗组和化疗+放疗组(P<0.05)。结论 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生存率与最初疗效有关;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加服药物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2 4 0例偏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接受 SGB治疗的同时 ,口服尼莫地平等药物。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89.2 % ,高于对照组 (P<0 .0 5 ) ,其中治疗后完全无痛的病例 5 1.7% ,高于对照组 (P<0 .0 1) ,观察发现病程对于 SGB治疗偏头痛疗效影响较大 (P<0 .0 5 )。结论  SGB加服药物治疗偏头痛具有操作简单 ,起效快 ,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单侧半椎板切除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性损伤风险、临床特征以及经单侧半椎板切除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病历资料。均经单侧半椎板切除肿瘤。采用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年出血率等方面与同期颅内(145例)、脑干(61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比较。术前Frankel分级D级8例,C级2例,A级1例。结果本组女性7例,男性4例.女性与男性之比高于颅内(80:65)和脑干(33:28)海绵状血管瘤;年出血率为2.8%/病人,稍低于颅内(3.3%)和脑干(3.1%)海绵状血管瘤。病变均获全切:术后随访期内8例神经系统症状改善(Frankel分级D级升到E级6例,C级升到D级2例).3例临床症状无变化。结论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应全切以防复发和再出血;选择微侵袭的半椎板入路,以及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是取得满意结果、预防附加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吗啡对不同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观察吗啡对未成熟的、静止的及活化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影响及纳洛酮的阻断作用.结果:吗啡(1×10~(-10)—1×10~(-6)mol L~(-1))能增加Con A诱导的T-细胞的增殖,1 μmol L~(-1)还能促进LPS诱导的B-细胞的增殖,同时这些增强作用都能被纳洛酮50μmol L~(-1)阻断,纳洛酮单独亦能促进活化T-细胞的增殖.而吗啡1×10~(-10)—1×10~(-5)mol L~(-1)对静止的脾脏淋巴细胞及Con A活化的胸腺淋巴细胞的增殖都无影响.但是吗啡1mmol L~(-1)能广泛抑制静止的、LPS活化的脾脏细胞及Con A活化的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且都不能被纳洛酮阻断.结论:吗啡对活化T-和B-细胞的促进作用是由细胞表面的阿片受体介导的,此阿片受体随着淋巴细胞的成熟和活化而变化,而吗啡1 mmol L~(-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却不是由经典的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继发于部分甲状腺 ( 5 0 %~ 70 % )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的发病率和相关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2 0 0 0年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 12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血清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等 ,以确定外科术后甲减的发生率和相关原因。结果  12 10例中有 41例 ( 3 .4% )诊断为甲减 ,其中亚临床甲减 2 8例 ,临床甲减 13例。术后TSH平均水平为 ( 9.2 2± 3 .3 6)mU /L。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的术前TSH水平 [( 1.0 7± 0 .72 )mU /L]相比 ,甲减者术前TSH平均水平 [( 3 .14±1.0 5 )mU /L ]明显升高 (P 0 .0 5 ) ;术前、术后的TGA及TPO水平比术后功能正常者明显升高 (P 0 .0 5 )。在年龄、性别或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上无显著性差异。平均甲状腺片的有效治疗剂量为1mg/ (kg·d) [范围 0 .3~ 1.3mg/ (kg·d) ]。 结论 继发于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甲减常见于术前TSH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较高的病例 ,而与年龄、性别或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等因素无关 ,通常是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者 ,且用小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