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0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内皮细胞活性氧的变化及来源。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进而分别应用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黄嘌呤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观察抑制相应氧化酶后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分析各种氧化酶作用大小。结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后,内皮细胞内活性氧明显增加,并且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浓度和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碘几乎完全抑制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抑制剂鱼藤酮、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Ⅱ抑制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对活性氧生成无明显影响,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反而引起细胞内活性氧的轻度增加。结论NADPH氧化酶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的主要来源,可能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启动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82.
我们自2001年7月-2004年12月应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钠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单用生长抑素或奥美拉唑组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12例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3例行介入治疗 ,6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修复术。结果 :12例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中 ,发生于右冠状动脉者 5例 (41 7% ) ,发生于左冠状动脉者 7例(5 8 3% ) ,其中前降支 3例 ,左回旋支 3例 ,同时源于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者 1例。在这 12例中 ,发生冠状动脉 肺动脉瘘者 6例 (5 0 % ) ,瘘入右房者 3例 (2 5 % ) ,瘘入左房者 2例 (16 7% ) ,瘘入右室 1例(8 3% )。 3例行介入治疗患者 ,经 6个月随访观察 ,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的最佳方法。在治疗方面 ,目前除手术治疗外 ,介入治疗亦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84.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血管新生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及体内移植后在缺血区新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分离5—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12~16d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体外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用传代的细胞进行生长曲线测定,观察其接种贴壁率、分裂指数,检测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并建立下肢缺血模型。荧光标记的体外扩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被移植入缺血组织。移植后2周,荧光显微镜及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查荧光阳性细胞与染色阳性细胞的时空关系。结果体外传代培养的单个核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2h。传代10h贴壁率达90%以上。分裂指数曲线与生长曲线相似。细胞周期显示约83%的细胞处于G1期。结论 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稳定,传代后的细胞适应性强,增殖较快,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在体外及移植入体内缺血区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有望用于改善组织缺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入三组并于封堵术后给予不同抗凝方案:即肝素组(16例)持续静滴肝素钠10U.kg-1.h-1、共24h;低分子肝素组(20例)腹壁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mg/kg、每12h1次,共2次和延长低分子肝素组(20例)依诺肝素用法用量同低分子肝素组、但术后连续使用3天,共6次。三组均于封堵术前2天起口服阿司匹林3mg·kg-1.d-1,至术后6个月。封堵术后三组均临床随访3个月,并于术后第30、90天复查经胸心脏超声;术后第4天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第4、7、30和90天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浓度。结果 (1)封堵术后三组均无封堵器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第4天三组APT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术前三组间β-TG、PF4和F1+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低分子肝素组β-TG、PF4和F1+2浓度与肝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低分子肝素组β-TG浓度较肝素组低16%(P0.05)、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4浓度较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1+2浓度较肝素组低8%(P=0.018)、较低分子肝素组低11%(P=0.035);(3)术后第7、30和90天,三组间β-TG、PF4和F1+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用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抗凝两者安全性及疗效相当,延长低分子肝素疗程至术后第3天有利于降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栓形成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d-δ-三烯生育酚抗鼻咽癌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低分化5-8F鼻咽癌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40、50、60panol/Ld-δ-三烯生育酚干预48h,对照组不予干预。采用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细胞周期;荧光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48h后,随浓度增加,镜下观察活细胞减少,漂浮的死亡细胞增多,细胞核强荧光染色细胞比例增多,细胞出现明显的抑制和凋亡现象。观察组不同浓度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S期的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均〈0.01。结论d-δ-三烯生育酚能抑制5--8F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具有潜在的抗鼻咽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进一步探讨青蒿琥酯的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系HFL-I细胞株,随机分为观察1—4组及对照组,观察1-4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4、8、16、32mg/L的青蒿琥酯,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液后继续培养。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RT-PCR法测定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观察1-4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A值及Survivin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各观察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抗肺纤维化作用,可能机制为通过下调Survivin mRNA表达抑制HFL-I细胞增殖、促进HFL-I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8.
EGCG对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放疗的增敏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株接种于20只4~6周龄雄性BALA/C裸鼠皮下,肿瘤长至4~6m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EGCG组、放疗组、EGCG+放疗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EGCG、放疗、EGCG+放疗等干预。21天取出肿瘤,计算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瘤组织Caspase-3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肿瘤抑制率均明显升高,EGCG+放疗组显著高于EGCG组及放疗组(P〈0.05);对照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EGCG组、放疗组、EGCG+放疗组可见大量凋亡及坏死细胞,其中以EGCG联合放疗组最明显。Caspase-3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而以EGCG+放疗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 EGCG能增强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索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C(Vit C)对人耐药性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耐药性肺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维生素C组(Vit C,250 mg.kg-1),As2O31组(1.5 mg.kg-1),As2 O3 2组(As2 O3 3 mg.kg-1),As2 O3联合Vit C组(As2 O3,1.5 mg.kg-1+VitC 250 mg.kg-1),ip 2周,观察并记录各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肿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的变化,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用药2周后,取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内生存素(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Vit C组,As2O3 1,2组,As2O3联合Vit 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42%,42.3%,66.25%,79.93%。与对照组相比,As2 O3各组和As2 O3+Vit C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少,瘤质量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P<0.O1);与As2 O3单独用药组比较,As2 O3+Vit C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瘤质量明显减少(P<0.O1),抑瘤率明显增高;而Vit C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瘤质量没有明显减少。病理检查显示各As2O3组、As2O3+Vit C组治疗后可见肿瘤坏死增多。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联合组与As2O3组、Vit C组比较Survivin、VEGF条带强度显著减小。结论:As2O3与Vit C联合用药比As2O3单独应用抑制耐药性肺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更强,二者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有关。两者联用有望成为低毒高效的化疗组合。  相似文献   
90.
雌二醇调控小鼠内皮祖细胞凋亡及体外血管新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雌二醇(estradiol,E2)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分析、FITC-荆豆凝集素Ⅰ、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0.01 μmol/L E2组、0.1 μmol/L E2组、1 μmol/L E2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体外管型生成实验观察EPCs的凋亡及体外血管新生的变化.结果 雌二醇治疗组体外血管新生实验评分分别为0.01 μmol/L组(2.91±0.70);0.1 μmol/L组(4.04±0.66); 1 μmol/L组(4.73±0.48),较对照组(2.13±0.59)均明显增加(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雌二醇治疗组EPCs凋亡率分别0.1 μmol/L组[(0.24±0.01),(P<0.05)]; 1 μmol/L组[(0.21±0.02),(P<0.01)],较对照组(0.29±0.02)明显降低;0.01 μmol/L雌二醇治疗后EPCs凋亡率无明显变化[(0.27±0.03),(P>0.05)].结论 E2可抑制EPCs凋亡、促进EPCs体外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