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培养高素质护理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护理研究生的教学模式。方法 ①根据实践需要和研究生状况 ,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 ,着重提高研究生的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技能 ,培养护理科研、教学和管理能力 ;②围绕教学目标 ,确立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授课和自学、研究并举的多种形式教学方法 ;③组织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评价。结果 招收的 7届研究生中 ,已毕业的 4届在护理理论、技能、科研、教学和管理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结论 建立综合、系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是实现培养高水平护理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2.
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信念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干部门诊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用药知识、信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为患者进一步实施用药知识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整群抽取4个干休所的124名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用药知识、信念与行为进行调查、评估与分析。结果74.2%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欠缺,既往因冠心病住院的次数、现患慢性病种类数、离(退)休前的工作性质是影响患者掌握用药知识的因素;50%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行为关键方面依从性差,既往1年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种类数可能影响患者的用药行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信念及行为未完全达到统一。结论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控制过程中,需要更多系统、持续、不断更新的用药知识,以促进其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建立良好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63.
李冰  王建荣  马燕兰  帅莉  林琳 《护理研究》2008,22(3):670-672
[目的]了解不同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MVO2)的影响,为临床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28例需采用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的早期AMI病人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和血压,并比较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及MVO2变化。[结果]两种促排便措施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塞露组病人在促排便后心率和MVO2较蓖麻油组同期升高,其他时段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及MVO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病人MVO2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促排便措施的选择应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探讨创伤后昏迷病人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为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食管pH监测.结果 不同鼻饲速度时,pH<4的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鼻饲速度10ml/min时数值最低.给予不同床头高度、卧位及鼻饲量时各项食管pH监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鼻饲速度10 ml/min时胃食管反流最少,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减少,而不同鼻饲量对胃食管反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5.
目的了解和分析不同胃肠道功能检测方法应用于危重患者进行胃肠道功能障碍监测的现状和意义。方法采用主题词、关键词和题名检索等方式,以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运动、肠消化吸收功能、肠屏障功能等为检索词,搜索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等全文医学数据库,对200余篇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研读并总结。结果胃肠动力检测、肠消化吸收功能检测、胃肠激素检测、肠屏障功能检测等方法在临床上疾病诊治中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应用在危重患者的监护中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本文总结提出了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监测的研究方向。结论尚需进一步研发简便、准确、客观的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监测方法,应加强对患者肠鸣音监测及胃肠电检测的研究,以及时发现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6.
住院患者长期卧床,有发生肌肉萎缩的风险.完全卧床后,肌肉力量每周下降10%-15%,3-5周内肌力下降近50%[1],仅两个月肌肉体积就会减半[2].若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可减少肌肉萎缩、降低住院率、减少照护负担和医疗费用[3].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较为适宜的液体温度。方法选取行双髋或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术中输入温热(36.5—37.5℃)液体、库存血,并采用37℃恒温液体冲洗术区;对照组术中输入室温(22—24℃)液体及库存血,并使用等温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区。观察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期的循环功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10.42±4.66)min、(17.21±10.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min起,对照组各观察指标在术后各时相均较麻醉诱导后增快/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心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肌耗氧量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收缩压在术后30min亦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实验组在麻醉恢复期循环功能较为稳定。结论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使用温热液体有利于缩短其麻醉苏醒时间,且可稳定其麻醉恢复期循环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治疗患者预期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与个体认知能力、心理应激状况及认知行为策略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Colaizzi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面对面、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等,采取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谈话内容进行归类总结。结果预期性胃肠道反应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比较严重;且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因缺乏癌症及化疗相关知识,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化疗前对不良反应具有较高预期;不同患者的应对方式因其认知能力和心理应激状况而不同。结论条件反射在预期性胃肠道反应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预期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与输注多柔比星后的高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对多柔比星的厌恶和化疗的恐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9.
ICU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可能影响ICU临床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Delphi法以及与专家面对面结构式访谈法,确定可能影响ICU临床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相关因素共8项,对ICU护理人员及ICU护理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ICU护理专家与ICU临床护理人员均将“操作频次及经验”、“专业培训考核”因素排在前2位,将“年龄”、“学历”因素排在后2位。结论护理操作频次与经验是提高护理技能的重要方式,培训考核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工作年限、科室工作性质、专业技术职务、患者配合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更好地贯彻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方法:从分析原有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落实新指导原则的重要性。结果:根据当前现状提出落实新指导原则的管理对策:①加强对新指导原则的宣传教育和学习;②细化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和执行标准;③加强分级护理质量的检查评价;④明确各级人员在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中的职责。结论:根据各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对策,能有效保证新指导原则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