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19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上海市男性饮酒与死亡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饮酒与上海市市区中老年男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自 1986年 1月~ 1989年 9月调查上海市区 4 5~ 6 4岁男性居民 182 4 4人 ,每年上门随访一次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至 2 0 0 2年度随访结束 ,全队列共随访 2 35 76 2人年 ,人均随访 12 .9年。在此期间共死亡 336 5人 ,其中恶性肿瘤死亡 1381人。在调整年龄、吸烟情况及教育程度后 ,相对于不饮酒者每天饮酒酒精量 <15 g和 15~ 2 9g者总死亡相对危险度 (RR)分别为 0 .80 (95 %CI:0 .72~ 0 .89)和 0 .87(95 %CI :0 .78~ 0 .97) ,每天饮酒酒精量 90 g及以上者RR为 1.2 5 (95 %CI:1.0 4~ 1.5 1)。少量饮酒者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死亡危险性显著降低。每天饮酒酒精量 70 g及以上者食管癌、结直肠癌、脑血管病死亡危险性显著升高 ,RR分别为 5 .0 8,2 .5 7和 1.5 7,肝硬化死亡危险性在每天饮酒酒精量 30 g及以上者中也显著上升 ,RR为 1.89。 结论 少量饮酒会降低中老年男性总死亡危险性 ,大量饮酒则会增加中老年男性食管癌、结直肠癌、脑血管病及肝硬化的死亡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利用最近建立的检测尿液黄曲霉毒素(AF)B_1及其代谢产物(AFP_1、AFM_1)和DNA加成物(AFB_1-N~7-Guanine)的方法,分别检测上海市区队列研究中发现的22例肝癌及其140名对照尿液AFB_1、AFP_1、AFM_1和DNA加成物,同时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肝癌病例尿液AF检出率(59%)比对照高(38%)。DNA加成物阳性者肝癌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为4.9。尽管AFP_1(OR=6.1)、AFM_1(OR=3.0)和AFB_1(OR=2.3)均与OR显著或接近显著增高有关,但伴随DNA加成物阴性时,AFP_1、AFM_1或AFB_1阳性并不显著增高OR。本文还发现HBsAg阴性者尿AF阳性OR仅增高1倍,而HBsAg阳性者伴尿AF阳性使OR增高11.5倍。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HBsAg、受教育程度、吸烟和重度饮酒等因素后,尿液检出AF的OR为3.8(95%CI:1.2~12.2)。  相似文献   
13.
Berns.  L 袁剑敏 《肿瘤》1992,12(2):61-64
为探索卵巢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作者在上海和洛杉矶同时进行年轻妇女乳腺癌的病例一对照研究。通过配对方法,对年龄、体重、身高、生育史和月经周期等因素作严格控制。本文包括上海的39例和洛杉矶的42例病灶局限的乳腺癌患者及其相同数量的健康妇女。用放免法定量测定月经周期第22天血清滩二醇(E_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孕酮(Pg)的浓度。本文发现病例组E_2浓度高于对照组13%(P=0.038),E_2/SHBG比值上海高31.5%(P=0.020),洛杉矶的高24.8%(P=0.16)。洛杉矶对照的E_2浓度比上海对照高20.6%(P=0.036),E_2/SHBG比值高33.0%(P=0.018)。本文的结果说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血液E_2或游离E_2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45岁以下美国白人妇女血液F_2或游离E_2浓度显著高上海妇女,这或许是解释两地妇女发病率差别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慢性病病因学研究中出现的新一类研究设计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讨论。主要介绍了两大类混合型或综合式研究设计,即在队列研究中开展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与病例-队列研究设计。从具体的设计过程和方案到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做了详细的说明和比较。同时对两类研究设计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袁剑敏 《肿瘤》2005,25(5):409-412
自从1981年Doll和Peto在<癌症的原因>一书中对食物、营养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膳食相关因素可以解释35%的肿瘤发生这一论点以来,食物、营养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颇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全球范围内对食物、营养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膳食模式的复杂性、膳食成分的多样性和膳食摄入量难以准确测量等方面的问题,膳食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清楚.随着肿瘤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发展,使我们有可能从分子和基因水平更加深入地探讨和评价膳食因素与肿瘤的关系,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卵巢激素[雌酮(E_1),雌二醇(E_2),孕酮(P_0)]和垂体激素[催乳素(PRL)]能影响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对乳腺疾病血清激素的改变尚无  相似文献   
18.
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病例—对照研究中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礼杰  袁剑敏 《肿瘤》1992,12(6):246-24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饮酒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1996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上海市区膀胱癌新发病例608例,健康人群对照607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吸烟等可能的混杂因素,以估计饮酒对膀胱癌发生的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与不饮酒者相比,男、女性饮酒者患膀胱癌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22(95%CI0.94~1.59)、0.50(95%CI0.13~1.90)。男性随总酒精摄入量增加患膀胱癌的危险有增加趋势,OR值分别为1.10(1~80g/d)和1.56(>80g/d)(趋势检验P=0.043)。男性总酒精摄入量与饮酒年限的联合作用分析表明,与不饮酒者相比,总酒精摄入量超过80g/d、饮酒年限超过40年者患膀胱癌危险度为2.11(95%CI1.11~4.01)。将饮酒分3层、吸烟分4层进行男性饮酒与吸烟的联合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总酒精摄入量>80g/d且吸烟≥35包年者的OR值为2.78(95%CI1.46~5.28)。未发现各饮酒种类与男性膀胱癌有显著关联。在不吸烟男性组中的分析显示,饮酒习惯的OR值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酒可能与男性膀胱癌有一定联系,但作用较弱,似乎主要表现为对吸烟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新加坡华族健康队列的16948名研究对象进行16~23年(平均20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含糖饮料摄入信息于基线调查获得(1993-1998年),研究对象的认知状态通过第3次随访期间(2014-2016年)在新加坡人群中校正过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获得。采用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认知障碍风险的关系。结果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2443名存在认知障碍。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籍贯、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因素)和疾病信息后,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认知障碍风险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与几乎不喝碳酸饮料组相比,每周摄入碳酸饮料≥2次(OR=0.91,95%CI:0.77~1.08)、每周摄入1次(OR=1.00,95%CI:0.82~1.23)和每月摄入1~3次(OR=0.94,95%CI:0.80~1.09)的研究对象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306)。与几乎不喝果(蔬)汁组相比,每周摄入果(蔬)汁≥2次(OR=1.03,95%CI:0.88~1.20)、每周摄入1次(OR=0.96,95%CI:0.82~1.12)和每月摄入1~3次(OR=0.94,95%CI:0.82~1.08)的研究对象的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趋势性P=0.930)。分层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对研究结果都没有实质改变。结论在平均含糖饮料摄入频率较低的新加坡籍华人中,中年时期含糖饮料摄入频率与老年认知障碍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