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7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48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677篇
内科学   35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17篇
综合类   1291篇
预防医学   57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523篇
  5篇
中国医学   465篇
肿瘤学   12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以及保守治疗方案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0年,3年收治的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0例,15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案,15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方案,髋臼骨折后6个月~20年,人均(3.5±1.6)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即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在手术后1、3、6月进行随访。结果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后的关节功能评分要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臼骨折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采用手术治疗手段置换全髋关节,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观察不同声强的TCD连续照射兔大脑中动脉2 h对血管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RV-1组(0 mW/cm2)、RV-2组(70 mW/cm2)、RV-3组(420 mW/cm2)、RV-4组(720 mW/cm2).应用TCD经兔眼窗连续照射2 h后,透射电镜观察大脑中动脉的变化.结果 RV-1组: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内皮间紧密连接致密.RV-2组:内皮细胞下大的空泡形成,考虑为内皮下的水肿,内皮细胞胞质内线粒体空泡变性,内质网扩张脱颗粒,细胞间紧密连接区呈毛絮状.RV-3组:内皮细胞有灶性脱落,部分未脱落区细胞内膜结构变性,胞质内线粒体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扩张,细胞连接部分区域可见相邻细胞膜间有轻度间隙,部分区域毛絮状.RV-4组:内皮细胞弥漫性改变脱落,细胞胞质内粗面内质网病理性扩张,呈囊泡状脱颗粒,线粒体空泡变性,相邻细胞间可见明显的间隙,细胞膜呈灶性溶解.结论 TCD连续照射兔大脑中动脉2 h,声强越大对大脑中动脉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的破坏越大.  相似文献   
963.
目的对5株EV71分离株(LCH01、LCH02、BJ01、BJ02、AH01)进行毒力、免疫原性和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方法分别用5株EV71分离株攻击Balb/c乳鼠,比较毒力差异;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后收集血清,ELISA检测抗体效价,微量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效价;反转录获得5株EV71的全长c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最后,用CLC Main Workbench 5.5软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VP1基因的比较分析发现,这5株EV71分离株均为C4a亚型。1周龄Balb/c小鼠经脑部注射LCH01株,表现出后肢瘫痪和后继死亡;而注射其它4株EV71的小鼠在观察了14 d之后仍然存活。5株EV71血清抗体效价为210~211,中和抗体效价为27~28,无显著差异。LCH01毒株与其它几株序列相比,在5′-NTR、3′-NTR、3D等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这5株EV71分离株为近几年流行的C4a亚型,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LCH01毒株的毒力高于其它几株,从基因组水平上找到了差异序列,这为EV71疫苗评价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64.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大鼠中央杏仁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60)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n=60),实验组损伤后饲养3 d,7...  相似文献   
965.
黑龙江立克次体为远东蜱传斑点热病原体,本文以黑龙江立克次体基因组为模板,扩增ompB的4段基因,利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IPTG诱导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表达重组目的蛋白,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免疫印迹反应表明,重组表达的4个蛋白均与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小鼠血清反应.该4个重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后,分析其血清的特...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观察胃癌SGC-7901细胞株中hyrdC基因的不同表达水平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已构建的携带hyrdC基因的Ad-hyrdC重组腺病毒和靶向抑制hyrdC基因表达的AdshyrdC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同时设空病毒Ad-null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绘制生长曲线法和MTT法观察各组间胃癌细胞增殖的差异;将各组胃癌细胞接种裸鼠皮下构建裸鼠荷瘤模型,比较各组胃癌细胞瘤体生长率的差异.结果 Ad-hyrdC组胃癌SCC-7901细胞增殖显著快于Ad-shyrdC组、Ad-null组和正常对照组,48 h后细胞数与Ad-shyrdC组、Ad-null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d-shyrdC组胃癌SCC-7901细胞的光吸收值明显低于Ad-hyrdC组、Ad-null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d-shyrdC组瘤体生长率较Ad-hyrdC组、Ad-null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Ad-hyrdC组瘤体生长率较Ad-shyrdC组、Ad-null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结论 hyrdC基因具有促进胃癌细胞生长的功能,而靶向沉默hyrdC基因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hyrdC基因有望成为胃癌基因治疗领域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67.
背景:基因治疗是用于恢复和保护黑质神经功能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法。候选基因有增加多巴胺合成的基因如酪氨酸羟化酶(TH)、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AADC)或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基因如神经营养因子和抗凋亡蛋白等。目的: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基因治疗避免由于转基因产物的过度合成导致的副作用所必需的。设计一种病毒载体介导的体内调节系统,依据诱导性Cre重组酶来减少基因表达。方法: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表达的Cre重组酶融合到雌激素受体的配体结合区,与AAV载体表达的多巴胺合成酶一起转导到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用合成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tamoxifen)处理。结果:诱导位于LoxP侧面的酪氨酸羟化酶(TH)序列选择性的敲掉,导致多巴胺的合成减少,而AADC的表达不受影响,从而保持左旋多巴的疗效。结论:我们的结果证明应用AAV载体编码的TH基因在Cre-ERT2基因调控系统的控制下,在诱导剂他莫昔芬的处理中,可持续、有效的控制基因产物的生成,在体内和体外对转基因表达进行时空调控,从而增加基因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8.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患者87例,按手术方式(单纯内镜下手术40例、内镜控制下手术19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22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内镜组、内镜控制组和显微镜组(分流及混合手术患者6例未计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上述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囊肿大小、术后并发症、病情好转和囊肿缩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微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3±36.0)min]、术中出血[(160±39.6)mL]均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内镜组[(97±26.8)min,(15±4.8)mL]和内镜控制组患者[(87±27.6)min,(18±5.7)mL]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优于显微镜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969.
随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治水平的提高,PCa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根治性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手段,早期PCa已不再是一种致死性疾病.然而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locauy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LAPC)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探讨其他可能治疗方法.高能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970.
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4月~2009年6月,选择2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例、肝右叶一级胆管结石1例),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五孔法,解剖第一肝门,肝门阻断,起声刀分离左半肝诸韧带,显露肝上下腔静脉前壁,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Hem-o-lok夹与Endo-GIA处理血管、胆管,结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结果术中3例行肝门阻断,阻断时间10~20min。20例未发生无法控制的大出血,仅1例术中输血400ml。术后1~2d拔出胃管,5~15d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发生胆漏3例,量30~50ml/d,术后7~12d胆漏停止。无出血、感染、明显的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10d出院,带T管者术后45~60d经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后拔T管,1例造影示胆道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石完成。20例经B超、CT随访半年~4年,平均3年,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点,可作为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