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4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广东省1997~2002年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主要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为制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 1 997~ 2 0 0 2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997~2 0 0 2年广东省主要传染病中除艾滋病、梅毒和肺结核等少数病种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外 ,其他病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六年中发病率 >1 0 /1 0万的病种有病毒性肝炎 (4 5 71 2 /1 0万~ 4 9 4 81 /1 0万 )、新生儿破伤风 (2 9 6 4 1 /1 0万~ 1 1 3 970 /1 0万 )、肺结核 (4 1 4 70 /1 0万~ 4 3 1 6 2 /1 0万 )、淋病 (1 1 870 /1 0万~ 1 6 70 2 /1 0万 )。结论 病毒性肝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淋病、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仍是今后广东省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对广东和香港(粤港)地区2004-2006年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比较.方法 通过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广东省输入性登革热的流行资料,香港的资料由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提供;对收集到的两地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广东省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44例,香港报告93例;广东省病例的输入国主要是新加坡(13例)、印度尼西亚(9例)、柬埔寨(6例),香港病例的输入国主要是印度尼西亚(31例)、菲律宾(16例)、泰国(15例);两地发病高峰期均为7-9月,非高峰期香港的病例数高于广东省;两地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广东省1.2:1,香港1.1:1;广东省病例年龄从6~80岁,大部分为20~39岁(占63.6%,28/44),职业以商业及服务业、家务及待业为主(占40.9%,18/44);香港病例年龄从10~72岁,大部分为20~39岁(占58.1%,54/93),职业以商业及服务业、工人为主(占47.3%,44/93);广东省入境前发病的病例比入境后发病多(27:17),而香港入境前发病的病例比入境后发病少(35:57);两地病例从发病到诊断的平均时间间隔分别为7 d和9 d.结论 造成粤港两地登革热输入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及商务人员在夏季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频繁往来.  相似文献   
93.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容易实现。目前国际交往、人口流动频繁便捷,该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感流行常呈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导致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老年人、幼儿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体弱者因患流感而容易导致病毒性、细菌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住院和死亡;流感流行期问,流感和肺炎引起的死亡,以及心肺疾病和其它慢性病恶化所引起的超额死亡率可能增加[1]。  相似文献   
94.
中国大陆首次发现红火蚁伤人事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吴川市Z村被红火蚁咬伤病例的患病率、三间分布、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一览表问卷普查Z村村民被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全村69户都有人被叮咬过,累计患病率93.8%(289/308),1999年发现疑似红火蚁伤人,2002~2004年病例逐年增加;无性别、年龄差异;在农田务农被叮咬者占78.5%;临床表现以轻微的痒痛(100%)、红润(99.2%)、水(脓)疱(98. 8%)、丘疹(59.0%)为多见,少见全身过敏(0.8%)和休克(0.8%)等严重症状,咬伤部位以四肢(81.7%)为主,85.3%病例自己用药,使用消炎、抗过敏药治疗效果好,无死亡病例。结论村民普遍被叮咬,临床表现以局部表现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5.
禽流感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2003年,以往仅感染禽类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H5N1、H9N2、H7N7病毒却在我国香港、广东地区及荷兰分别引起人类疫情爆发或个案感染。2003年底至2004年初,亚洲有8个国家出现了禽流感H5N1爆发疫情,且在越南、泰国再次出现人感染禽流感H5N1病毒,其中死亡18例(截止2004年2月10日的数据),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发生禽流感  相似文献   
96.
87例登革热住院病例不同病程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登革热病例不同病程的临床特征,为早期发现和诊断登革热病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某医院2006年3-9月期间住院的登革热病例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血清抗体等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分析87例登革热病例,发病第1天所有病例出现发热,热程中位数为6 d;73.56%(64/87)病例出现头痛;27.59%(24/87)的病例出现骨痛;仅2.30%(2/87)的病例出疹。统计40例出疹病例,疹程中位数为6 d。发病的第5天,19.54%(17/87)有皮疹表现,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检出率分别为86.67%(13/15)、46.67%(7/15);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检出率分别为80.00%(12/15)、73.33%(11/15)。IgM在发病第5天阳性检出率为53.33%(8/15)。IgG在发病第8天阳性检出率为54.55%(6/11)。结论登革热的早期临床体征同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容易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建议在登革热流行期,应综合登革热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在发病5 d内,密切注意以发热、头痛、AST升高、WBC减少、血小板减少的病人。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2006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寻找病例发病后被及时报告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疾病监测系统及早发现病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6年广州市部分网络直报、现场调查和医院上报病例资料时间特点的分析,寻找影响登革热病人从发病至报告中各环节时间间隔的因素。结果129例网络直报病例中,发病至诊断的时间为发病至报告的主要时间段(中位数5 d),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较临床诊断病例长(中位数相差2 d)。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时,人为延长报告诊断时间(中位数延长2 d)。45例现场调查病例中,初诊至诊断时间是主要时间段(中位数4 d),发病后越早就诊的病例就诊后报告越迟,随着疫情进展,初诊至报告时间逐渐缩短。19例医院上报病例中,初诊至再诊时间是主要时间段(中位数4 d)。结论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早期报告及时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例诊断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查明阳江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搜集所有病例并进行个案调查,依照《登革热诊断及处理原则》(WS216-2001)进行诊断和血清学检测。结果2006年6月27日至9月2日阳江市阳东县合山镇共报告54例登革热病例,病例分布于2个疫点,疫点一的罹患率为15.6(39/250),疫点二的罹患率的为3.5%(15/433);发病高峰在7月10日至8月20日,占病例总数的77.8%;从4份病例血样中分离出登革Ⅰ型病毒。8月19日疫点一、二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96、52。结论该起暴发疫情是由登革Ⅰ型病毒引起的,造成疫情扩散的原因一是基层医生对登革热的甄别能力较低,未能及早发现疫情,二是疫点伊蚊密度高,为登革热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
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及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生和疫苗接种情况,为流感防控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进行人口学为基础的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和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 调查广州市居民1 462户4 794人,流感样病例发病以低年龄组人群为主,第2季度为全年发病高峰,发病率为7.65%.居民流感疫苗接种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人群,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单位组织的集体接种,占52%;不接种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好不需要接种,占41%;不知道要接种,占33%.采用直接标化法估计2006年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为22.9%.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6%.结论 4-6月是广州市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期.低年龄组尤其是10岁以下是高发人群.广州市民流感疫苗接种意识普遍偏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源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NS)抗体产生情况及其暴露果子狸的关系。方法对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中的志愿者进行SARS病毒血清抗体监测,对监测结果结合果子狸在市场的存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5和12月、2004年1和7月、2005年6月,共5次分别对328、238、135、139和53名市场从业人员开展调查,SARS病毒IgG抗体检出率依次为25.61%、13.03%、12.59%、5.04%和9.43%,没有检测到SARS病毒IgM抗体。在接受2次以上随访调查的129人中,97人的血清抗体一直为阴性,博人一直为阳性;有13人从阳性转为阴性,有1人从阴性转为阳性。在清除果子狸后进入市场的工作人员,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全部阴性。结论广州市新源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病毒抗体检出率和市场内果子狸的存在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