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4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1999年夏末初秋发生了由Ⅰ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登革热局部暴发流行,由于及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流行历时44天,发病195例,无死亡病例发生,并在蚊媒自然繁殖高峰期和登革热发病高发期将疫情迅速控制,布雷图指数从134.07快速下降到2.70,发病人数迅速递减,布雷图指数下降与发病例数呈正相关。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2.
1978~1991.广东省登革热流行期间,采集疑似登革热患急性期血标本437例·其中用新生小白鼠分离145例.阳性30倒.阳性率为20.68%;C6/36细胞分离35l倒.阳性187倒·阳性率53.8%。59份血标本用配对方法检测,表明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敏感性高于新生小白鼠(P相似文献   
113.
由于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HCV)量少,加上RNA很容易被核糖核酸酶降解,因此,很多实验室采用逆转录(RT)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HCVRNA。N-PCR虽有敏感性很高的特点,但由于要经过两次扩增,使交叉污染机会增多。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唯...  相似文献   
114.
广东省清新县钩端螺旋体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清新县钩端螺旋体病调查报告杜志明,冯邦强,陈戊申,张万里,罗会明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农村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为掌握钩体病的流行规律.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于1992年对清远市的清新县收集近10年钩体病疫情,并对该县的太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了解儿童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TYpe b,Hib)疫苗接种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Hib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在山东省某地随机抽取30个预防接种单位,每个预防接种单位调查10名儿童家长。采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儿童和家长的一般情况,以及儿童家长对Hib疾病和疫苗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64.05%(196/306)儿童接种过Hib疫苗。儿童家长对Hib疾病和疫苗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均〈50%。“接种Hib疫苗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比值比(OddsRatio,OR)=0.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32~1.03]、“特别反对接种Hib疫苗”(OR=0.41,95%CI:0.17~0.97)、“医生说自己孩子有必要接种Hib疫苗”(OR=4.44,95%CI:1.59~12.37)与儿童接种Hib疫苗相关性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有必要针对儿童家长开展H1b疫苗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Hib疾病和疫苗知识的知晓率和主动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6.
只有科学理性,才能有效应对任何一种新发的突发传染病,有助于建立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的良好秩序。《人感染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高占成冯子健姜宁著ISBN:978-7-117-17229-5定价:16.002013年2~3月间,一些不明原因的重症肺炎患者在中国长三角地区出现。3月31日,中国确认一种全新的病毒引起人类感染发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专家们认为,这可能还仅仅是其影响人类  相似文献   
117.
广东省2005—2007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5—2007年流感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治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广东省流感监测系统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监测资料包括广东省13个地级市的14家城市综合医院或儿童医院、16所社区门诊部、16所中小学校和6家县级综合医院等的哨点医院收集门诊流感样病例(以下简称ILI)就诊信息;各地暴发疫情监测信息;来自哨点医院监测系统和暴发疫情收集的ILI标本的病原学监测资料。结果2005—2007年的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示14家城市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人数百分比(以下简称ILI%)周平均为5.17%;3年中ILI%在3—7月达到高峰,而每年ILI%的高峰有所不同;2005年流感活动在3—5月有1个高峰,这个高峰是A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共同引起的;2006年在3—4月和6月有2个流行高峰,这2个高峰分别是由B型流感病毒(Victoria系)和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引起;而2007年只在6月有1个高峰,是由A型流感病毒(H3N2)引起。2005—2007年分别报告的ILI暴发疫情分别为121、172和40起,发病人数累计17310人,暴发疫情中的流感病毒毒株的流行和变化趋势与定点医院监测到的毒株流行和变化趋势一致。92%的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而学校监测哨点的ILI%的高峰出现也较其他监测哨点医院要早1周。结论广东省流感流行的季节性高峰在春夏季,呈单峰或双峰型。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广东省流感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8.
广东省2001-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广东省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01-2006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2001-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2 897例,报告外地病例320例,年发病率在0.01/10万~1.77/10万之间。疫情涉及12个市,主要集中于广州(73.89%)、汕头(6.99%)、阳江(5.10%)、中山(4.78%)等市。3-12月均有病例报告,6-11月为流行期,8-10月为发病高峰期(占88.90%)。男女性别比例为1∶1.07;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数以15~54岁年龄组居多(占73.72%),发病率以20~44、60~69岁年龄人群居高;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学生、工人和离退人员为主。每年均有国外输入病例报告,病例输入地主要以新加坡、印尼、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为主。51起本地暴发疫情中,除1起疫情为登革Ⅱ型病毒引起外,其余均为登革Ⅰ型病毒引起。结论广东省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的传染病,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应为广东省登革热预防控制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19.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为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的流行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实验室资料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结果2006年广东省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010例,年发病率为1.10/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发生10例以上的暴发疫情共14起。疫情涉及广州、汕头、佛山等7个市。全省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共经历3个发病高峰,3个高峰依次降低。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以20~39岁为主(41.5%),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农民、学生为主。14例输入性病例的输入地来自柬埔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实验室检测发现,2006年广东省登革病毒的流行株均为登革Ⅰ型,各1例输入性病例分别分离出登革Ⅰ、Ⅲ型毒株,其与本地检测的流行株无关联。结论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流行呈波及面广、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多点暴发并存及季节性等特点,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广东省已成为地方性登革热流行区。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了解广东省实施野生动物市场干预后野生动物市场SARS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防控SARS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每月在广州市两家经营野生动物的场所分别采集动物市场外环境样本和各种动物样本(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用Realtime-PCR法检测SARS-CoV核酸基因片段。结果2004年1月起,广东省对动物市场进行干预,在全省范围内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全面禁止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的饲养、运输、销售、屠宰和食用。市场干预后,检测销售飞禽类、水禽类、畜类、兽类、水产类等的动物市场外环境样本共417份,检测动物市场蛇、水产、黄犭京、竹鼠、兔、猫、鸡、鸭、鸽子等动物样本共1 160份,均未检出SARS-CoV核酸片断。结论实施对野生动物市场干预,能有效降低动物市场各种动物SARS-CoV的携带率,对预防SARS的发生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