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5篇
  免费   1688篇
  国内免费   1044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296篇
妇产科学   251篇
基础医学   1136篇
口腔科学   283篇
临床医学   5299篇
内科学   2449篇
皮肤病学   300篇
神经病学   451篇
特种医学   8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086篇
综合类   7875篇
预防医学   3334篇
眼科学   284篇
药学   3710篇
  31篇
中国医学   3279篇
肿瘤学   753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927篇
  2022年   760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796篇
  2019年   863篇
  2018年   974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778篇
  2015年   790篇
  2014年   1753篇
  2013年   1689篇
  2012年   2007篇
  2011年   2007篇
  2010年   1877篇
  2009年   1812篇
  2008年   1655篇
  2007年   1637篇
  2006年   1428篇
  2005年   1356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1024篇
  2002年   789篇
  2001年   700篇
  2000年   632篇
  1999年   444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评价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对疑难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不能确诊的疑难肝病患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48例疑难肝病患者中,肝脏占位性病变24例(其中肝细胞癌7例,转移性肝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脓肿3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肝结核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未能确诊2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鉴别困难者12例(慢性肝炎轻度3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早期肝纤维化1例,肝硬化3例);隐源性肝炎5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隐源性肝硬化3例(结节性肝硬化1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2例);慢性肝炎中度伴结节性肝硬化1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寄生虫病1例。病理组织学确诊46例。结论疑难肝病中以肝脏占位性病变多见,其中以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最常见。对疑难肝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92.
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发病关键因素[1]。除了抗炎、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等,及时使用抗病毒治疗可迅速抑制 HBV,减少肝细胞间的相互传播,减轻肝细胞的损伤坏死[2]。恩替卡韦(ETV)是公认的新一代鸟嘌呤核苷类的抗 HBV 药物。为了评价其疗效,现将我院近5年来386例 CHB 患者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3.
背景: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IL-17A基因多态性与某些亚型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目的:探讨IL-17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非癌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的IL-17A表达。以不同浓度重组人IL-17A处理胃癌细胞株SGC7901,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real-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的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IL-17A阳性细胞数较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显著增多(P0.05),且主要表达于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胃癌细胞株中无表达。重组人IL-17A可刺激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上调其IL-6、MMP-13 mRNA表达。结论:IL-17A可直接或通过诱导炎症信号通路分子间接促进胃癌进展。  相似文献   
994.
995.
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典型生理病理特征之一,是导致OSAS多器官系统损伤的关键起始因素。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免疫受体,参与多种炎症反应及炎症级联反应。近年来,TLR4信号通路在CIH诱导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为OSA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该文从CIH、TLR4、TLR4基因沉默实验及拮抗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淀粉为主要原料经乳化交联制备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新型可降解止血材料。并根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皮内反应试验、致敏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和植入试验方法评价可吸收多糖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与进口微球作对比,以验证其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无皮内反应、无致敏、无全身急性毒性、肌肉植入2周后未见固形物,无明显组织反应。可吸收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自2012年1月~12月,对前来就诊的1680例患者,根据病史、指征,对其中的562例有不良孕产史、生育畸形、不孕症、智力低下、多发畸形、表型异常、有遗传病家族史等夫妇及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核型3个,异常者分析核型10个。必要时行C带和R带分析。结果对562例患者的染色体检查中,检出异常染色体79例,异常检出率为14.06%。其中常染色体异常73例,占92.41%,数目异常57例,占78.08%,结构异常16例,占21.92%;性染色体异常6例,占7.59%,数目异常5例,占83.33%,结构异常1例,占16.67%。经中国医学遗传中心鉴定,其中6例为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结论由于染色体异常类型多,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对不良孕产史、智力低下、畸形、表型异常、生长发育迟缓、有遗传病家族史、不孕不育症等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我们明确病因、生育指导、治疗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携带者,再次妊娠进行产前诊断,以减少和防止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几种短时受精脱颗粒细胞方式对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61个IVF-ET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分为:短时受精后18小时脱颗粒细胞组(A组)94个周期、短时受精后5h脱颗粒细胞组(B组)95个周期和短时受精5h后部分(1/3-1/2)脱颗粒细胞组(C组)72个周期。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后即刻剥除部分卵子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在确保受精的情况下剩余卵母细胞保留自体卵周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提高常规IVF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常规IVF总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99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腹胀3个月加重15 d后于2013年2月26日来院检查,主诉9年前因左侧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左侧卵巢切除术。入院检查:体温36.7℃,心率82次/分,血压16.0/10.3 kPa(120/77mmHg)。查体: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柔软,可触及隆起包块,约40cm×35cm×20 cm,质中,活动差,无触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均未见异常。全腹CT示:腹腔囊性占位。彩色超声检查:腹盆腔内可见一巨大囊实性肿物,上界至剑突,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比较复发性脑梗死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特点,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和235例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0.0%比64.7%;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4.9%和45.2%比19.7%和15.8%;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1.4%比66.4%;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6.3%和48.0%比22.7%和37.3%;P<0.05)。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与头颈部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和不稳定性斑块有关,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性质可能是引起复发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