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6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接种6~9年的人群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重组酵母疫苗普种预防HBV感染的免疫效果,探讨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研究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的效果;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1)HBsAg平均阳性率1.9%(95%CI 1.4~2.4%),总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3.2%(95%CI 51.2%~55.2%)。(2)从免疫后1年的88.2%下降到免疫后9年的44.3%。(3)疫苗保护率为89.9%,与2000年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免疫人群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接种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疫苗保护效果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52.
隆安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89~1992年,在广西肝癌肝炎高发区隆安县开展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规划(EPI)的模式研究,乙肝疫苗纳入EPI每两个月运转一次,不筛检孕妇,全体新生儿接种10μg×3剂量疫苗,首针疫苗室温保存,由接生员注射;第2、3针纳入EPI,与OPV,DPT或MV联合接种。研究结果证明,该免疫模式可提高接种率,1、2、3针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7.9%、96.2%和93.6%,较纳入EPI前的1987年提高15%,大规模免疫后4年,4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平均为1.5%,与免疫前本底对照的11.9%比较,下降88.1%,有效地预防了HBV的感染和慢性携带状态,研究结果还表明乙肝疫苗可直接,灵活纳入EPI,在交通不便和冷藏条件不足的地区,乙肝血源疫苗可室温保存,满足新生儿在家中及时接种。该免疫模式可能是我国乙肝高发区控制乙型肝炎的最有效和易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HB疫苗与DPT、TOPV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应答性作了研究。对0~5月龄的229名婴儿随机分为Ⅰ组单独接种HB疫苗,Ⅱ组接种DPT、TOPV疫苗,Ⅲ组HB疫苗与DPT、TOPV同时接种。三针间隔为0、1、5个月,均作免前和第三针后一个月的血清抗体测定,同时接种组的抗-HBs、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及Ⅰ、Ⅱ、Ⅲ型OPV抗体的阳转率、GMT与单独接种组无差别。未见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均很轻微,二组间无差别。表明上述几种疫苗同时接种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HBV与JEV、MV同时接种的免疫应答性和反应作了研究。对0~9月龄215名婴儿随机分为Ⅰ组单独接种HBV,Ⅱ组分别接种JEV、MV,Ⅲ组HBV分别与MV、JEV同时接种,三针间隔为0、1、5个月。均作免前和免后的血清抗体测定,同时接种组的抗-HBs,JEV抗体的阳转率,GMT与单独接种无显著性差异,JEV抗体低于常规接种,MV的免疫应答性Ⅲ组低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未见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均很轻微,二组间无差别,说明MV不宜与HBV同时接种,JEV不能用HBV免疫程序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55.
一般认为,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服用脊灰炎三价活疫苗(以下简称OPV)免疫效果较差的原因与这些地区肠道病毒广泛传播干扰了疫苗病毒繁殖以及冷链系统不健全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力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疫苗效果观察或普服疫苗时,常常选择在冬春寒冷季节中进行。我区地处亚热带,1986年夏季曾发生脊灰炎暴发流行,当时虽然采取了应急服国内三价OPV,但未能收到迅速控制流行的效果。随着计免——冷链工作的深入,今后每年夏季都有部分适龄婴幼儿需服苗免疫。为此,我们选择了夏季进行脊灰炎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以比较不同剂量活疫苗的免疫学效果,进一步探讨影响夏季服苗效果的因素,为我区控制和消除此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1996~1997年对广西凭祥市148名吸毒者调查结果表明,其静脉注射吸毒率82.4%,HIV抗体阳性率20.27%。HIV感染者以城镇居民为主,且存在共用注射器和多性伴行为。分析认为HIV感染的来源与越南吸毒者有关。这是广西首次报告HIV流行,也是我国新发现的吸毒人群HIV流行区域。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南宁市某医院门诊急性胃肠炎病例中GⅠ型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南宁市某医院门诊腹泻病例标本进行GⅠ型诺如病毒RNA检测,并对GⅠ型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在所检测的696份粪便悬液标本中,检出4份GⅠ型阳性,经核酸测序证实为GⅠ型诺如病毒。结论在广西的急性胃肠炎病例中存在GⅠ型诺如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8.
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狂燥、恐水、吞咽困难为临床特征,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1~2].它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我国2 500多年前就有记载,也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59.
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除病毒的数量和毒力等生物学因素外,与个体差异、伤口部位、受伤程度、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等非生物学因素也密切相关,为了解各种非生物学因素对狂犬病潜伏期的影响大小和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718例狂犬病个案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广西是较早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RAS)暴发疫情的省份之一,首起暴发疫情为非输入性,发生于2002年12月中旬~2003年1月上旬的河池市,共发病6例,死亡2例,呈家庭聚集性,未引起医务人员的继发病例,疫情没有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