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6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2008年广西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株基因型。方法采自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中3所学校现症病人的血清。经RT-PCR对HAV-VP1区核苷酸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来自3所学校的HAV流行株VP1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与AH2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6%,同属于IA亚型;氨基酸水平上没有发生氨基酸的缺失、插入,未发生有意义的突变。结论IA亚型是导致此次甲肝暴发的流行株,3所学校具有相同的传染源和流行株。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水平低是甲肝流行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甲肝疫苗的免疫水平及甲肝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22.
崇左县麻疹流行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5~6月,崇左县发生一起经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毒学证实的麻疹流行。共报告316例病人,发病率为96.38/10万。病例主要为学龄前儿童(109人)和中小学生(181人)。为查清本次麻疹暴发的原因,在该县非流行区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岁~≥30岁健康人322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抗体阳性率为61.80%,几何平均滴度为1327.15,部分人群抗体达不到控制流行的水平。提示该县仍有发生麻疹流行的可能,应对14岁以下儿童普种MV,以形成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HBV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与肝损害程度或HBeAg状态的关系。方法 用套式PCR扩增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3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9.3%。无正常序列标本,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nt1762、1764发生双突(A→T、G→A),占57.1%;其次为nt1799位点突变,由C→G,占54.4%,为无义突变;nt1752位点突变,由A→G,使该密码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占37.1%;nt1753T→C,占20.0%。T_(1762)A_(1764)突变株在HBeAg阳性、阴性患者组中的分布分别为31.3%、7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 8.068 8,P<0.05。结论 HBV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在广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常见,T_(1762)A_(1764)突变株与HBeAg阴性及慢性肝炎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广西HBsAg 无症状携带者乙肝病毒(HBV)前S 基因(PreS)缺失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现况研究的原理,用三阶抽样法,在广西东、西、南、北、中各选定1 个县,然后在每个县选择人口约1 000 人的自然村,调查该村全人群HBV 感染情况,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HBsAg 阳性血清HBV 前S 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 共调查4 513 人,HBsAg 总阳性率为8.7%(395/4 513),Pre-S 基因缺失突变率为4.9%(17/350),男、女突变率(5.1%、4.5%)无显著性差异(X2=0.07,P >0.05),25 岁以下没有出现缺失突变,突变率在50 岁年龄组最高,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汉族人群突变率较高(6%);钦州突变率最高(7.5%),苍梧最低(1.5%),各民族之间、各县之间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所有Pre-S 缺失突变都是框内突变,82.4%(14/17)的突变发生在或涉及Pre-S2 的5'端.Pre-S2 起始密码发生突变率为6.9%(24/350).基因型B、C、I 和D 前S 基因缺失突变率分别为6.1%(7/114)、4.1%(9/221)、7.1%(1/14)和0(0/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广西HBV 无症状携带者前S 基因缺失突变率较低,PreS1 的3'端和PreS2的5'端是缺失突变的好发部位,低年龄组罕见,突变与性别、民族、地理位置和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25.
广西自然人群中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2市4县的1 ̄60岁自然人群2084人进行了甲乙丙戊4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血清学研究。结果两型以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在人群中为64.2%,占感染者的70.3%,各地区变动在47.7% ̄80.6%之间,其变化与感染率变化一致,并随年龄而逐步上升。重叠感染者中,二、三、四型重叠感染分别占75.7%、23.0%和1.3%,最早年龄分别在1、2、6岁。重叠感染组合有11种,以HAV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对健康易感儿童1%名和成人206名随机分为4组,107名儿童(A组)和131名成人(B组)接种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另69名儿童(c组)和75名成人(D组)作为对照接种史克必成公司生产的甲肝灭活疫苗。国产疫苗剂量为儿童640EIU/1.0ml。成人1440EIU/1.0ml,对照疫苗剂量儿童720EIU/1.0ml,成人1440EIU/1.0ml,均采用0、6程序。观察72小时内局部和全身反应及免后1、6、7月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明显局部和全身副反应,亦未发现免后ALT升高。初免后一个月A组和B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8%和96.7%,几何平均滴度为758.6mIU/ml和3630.8mIU/ml。全程免疫后一个月4组抗体阳性率均为100%,A组和B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上升至10471.2mIU/ml和12302.7mIU/m1,略高于对照的C组和D组(分别为3090.3mIU/d和3388.4mIU/ml)。结论 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对 1 994~ 2 0 0 1年近 8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 )伤寒流行进行分析 ,对这期间的分离株进行 1 6S核糖体(rRNA)基因多态性、噬菌体裂解分型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①资料来源于广西历年伤寒疫情报告数据及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菌株来源 ,主要为全州、灵川、宜州、隆林、桂林、平乐、富川等 1 6个县、市 1 994年以来上送及现场分离并经鉴定的有年代、地区代表性的伤寒菌株 ,共2 76株。③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概况 ;用Vi噬菌体分型技术分析 1 994~ 2 0 0 0年广西有代表性的 …  相似文献   
28.
1987年3月至1988年4月我们在宾阳县对47名孕妇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破类)免疫,对宾阳县黎明、和吉、洋桥三个乡13777人进行育龄期妇女破类疫苗注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破类疫苗为武汉生研所生产,批号851,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孕妇47名,各注射疫苗2次,第一针最早在产前225天注射,最短在55天注射,平均116.08天;第二针最早在产前171天注射,最短在产前第9天注射,平均  相似文献   
29.
新生儿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柳州市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流行区,市内人口约70万,每年出生婴儿约8200名。1979年乙型肝炎血清学抽样调查,人群中HBsAg携带率15.40%,4岁以内儿童为17.20%(RPHA法)。为减少人群中HBsAg携带者及乙型肝炎发病率,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婴幼儿时期的其它来源感染,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们自198s年8月1日开始对柳州市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至1990年4月底已经接科28830人,接种率94.2%,全程免疫95.84%。1990年5月1日将其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轨道运转。为了解4年来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1990年4月随机抽样调查1986~1989年接种乙肝疫苗并已完成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我区婴儿死亡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探索预防措施,我们对宾阳全县1986年出生的婴儿进行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摘要如下:基本情况:宾阳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面积2268.75平方公里,人口789902人,有汉、壮、侗、布依、么佬等民族聚居,经济以农业水稻为主,人均收入396.12元。调查对象:1986年1月1日零时至1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