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HIV/AIDS)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照云南省HIV/AIDS哨点监测方案,对德宏州1992-2010年静脉吸毒人群实施哨点监测。结果 1992-2010年,艾滋病哨点累计检测静脉注射吸毒者4 534人,其中HIV抗体阳性1 802人,HIV阳性率为39.7%。男性HIV抗体阳性率为40.3%(1 749/4 345),女性为28.0%(53/189)。艾滋病哨点监测的静脉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总体水平高,自2008起似呈下降趋势。结论德宏州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德宏州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阳性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6-2017年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的2 196例HIV感染者进行HCV抗体检测。  结果  在HIV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HCV阳性694例,阳性率为31.6%。其中,中国与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阳性率分别为14.4%(112/780)、41.1%(582/1 416)。不同国籍中HIV/HCV阳性率均以男性、少数民族如傣族和景颇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农民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籍和缅甸籍感染者中,HIV/HCV合并感染与男性、傣族、经注射吸毒感染HIV及农民均有关联。  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有较高的HCV阳性率,中国和缅甸籍HIV/HCV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各有不同,应对不同国籍的感染者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艾滋病(AIDS)高发地区的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在所内的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招募在戒毒所内戒毒超过1年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在入所时HIV检测结果,并在其出所前进行第二次HIV检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入所前性行为和吸毒行为,以及入所后的HIV危险行为,包括所内偷吸、共用吸毒用具和同性性行为。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和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结果共招募研究对象499人,8人报告在所内吸食过海洛因。所内没有人自我报告男男同性性行为。在214名入所时检测HIV阴性的吸毒者中,出所时检测未发现HIV阳性者。在198名入所时未检测者中,出所时检测发现1名无所内HIV危险行为的吸毒者HIV阳性。结论该次研究未发现所内HIV危险行为和所内HIV感染,但有所内偷吸毒品的现象,因此要严格防止毒品和注射用具进入强制戒毒所或羁押场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9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新近感染者构成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该州2005-2009年所有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血清样本用BED HIV-1发病率捕获酶联法(BED-CEIA)检测以确定新近感染者.结果 2005-2009年德宏州共新报告HIV感染者9367例,对其中7252例(77.4%)进行BED-CEIA检测,其中954例(13.2%)为新近感染者,各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新近感染者所占比例依次是:2005年为11.21%、2006年为11.87%、2007年为17.55%、2008年为13.22%、2009年为12.2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各变量间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2009年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户籍的HⅣ感染者中新近感染者所占比例显著不同,女性显著高于男性、11~19岁组显著高于50岁以上组、外地户籍(不含外籍)显著高于本地户籍、外籍(主要为缅甸籍)则显著低于本地户籍.结论 2005-2009年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Ⅳ新近感染构成比呈历年小幅波动态势,其长期趋势尚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2009年度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新报告HIV感染者中新近感染所占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入组抗病毒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且年满16周岁的所有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3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展了抗病毒治疗,平均年龄(36.0±9.9)岁,62.4%是男性,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66.2%).病例平均随访治疗时间为21.7个月,绝大部分病例依从性>90%,即平均每月漏服次数不足1~5次.抗病毒治疗后,第1、2、3、4、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5、0.94、0.93、0.92和0.9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以及传播途径与其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个/mm3之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艾滋病患者低(HR=0.16,95%Cl:0.09~0.28)、经母婴传播等途径(不包括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的患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经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HIV者低(HR=0.35,95%Cl:0.13~1.00).结论 免费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较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有望取得更好的生存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中病情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rogressors,LTNP)所占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1989年至2011年12月31日的历史卡片,选取其中报告时间≥15年、现住址和户籍均为云南省德宏州(不包含查无此人)的所有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 461人,其中有90人(6.2%)根据严格定义归类为LTN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地区、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的HIV感染者中病情LTNP所占比例不同,HIV感染者中LTNP所占比例以≤19岁、未婚、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中较高,而在陇川县较低。结论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病情长期不进展者,且与其社会人口学特征显著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确定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法)检测发现HIV新近感染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以云南省德宏州感染时间>168 d的HIV感染者为"真正的"既往感染者,以感染时间≤168 d的HIV感染者为"真正的"新近感染者,对其血清标本采用BED法进行检测。结果:29例新近感染者中BED检测阳性共24例,灵敏度为82.76%;264例既往感染者中BED检测阴性共218例,特异度为82.58%;感染者感染时间越长,BED特异度越高,而对于感染时间在169 d~365 d的感染者,BED特异度低、假阳性率高。结论:BED法在确定HIV新近感染者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部分感染者存在一定的误判率。  相似文献   
108.
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11—2016年间终止妊娠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及HIV阳性者特征。方法 对德宏州2011—2016年所有参加孕检的终止妊娠人群资料统计其HIV感染者例数, 并对新发现HIV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行为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间德宏州终止妊娠人群接受HIV抗体检测共66 106人次,发现HIV感染者485例,其中95例(19.6%)为新发现感染者,30~39岁占47.0%(228/485);中国国籍者448人(91.8%),228人在婚(88.5%),415人(85.6%)怀孕≥2次。新发现感染者和原阳感染者在国籍、年龄、监测地区、婚姻状况、职业、怀孕次数和生育次数等构成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德宏州在今后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年轻人、缅甸籍、景颇族及低文化水平女性的宣传教育, 同时重视对已感染人群的监测随访和抗病毒治疗,鼓励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怀孕,防止婚内性传播。孕检是在艾滋病严重流行区发现HIV感染者、预防HIV性传播及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手段,应坚持在艾滋病流行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新报告中国籍和缅甸籍HIV感染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德宏州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2-2016年德宏州所有新报告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6年,德宏州共新报告HIV感染者5 692例(纳入研究对象5 592例)。中国籍和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所占构成比分别为43.3%(2 419例)和56.7%(3 173例)。中国籍和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在年份、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构成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感染者均以20~49岁、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有配偶、农民、CD4+T淋巴细胞计数≥ 350个/μl等特征为主。中国籍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缅甸籍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传播为主。结论 2012-2016年德宏州的中国籍和缅甸籍新报告HIV感染者在流行病学特征上存在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9-2010年5月间德宏州报告的当地户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先后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学意义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487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 cell/μl(IQR:-8.2~3.6),并与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首末次检测间隔等因素有显著关联。约60.0%(2693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首次,表现为自然下降。约31.2%( 1400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下降幅度在30%以上,表现为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后,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间隔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有相当部分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显著且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掌握其病情进展状态,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