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9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7年德宏州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人群中的(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整理2017年德宏州的婚检人群数据,描述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7年德宏州共有21 875例婚检者参与HIV检测,有98人确证为HIV抗体阳性,HIV感染率为0.45%,男性感染率为0.47%(52/10 955),女性感染率为0.42%(46/10 920)。98例感染者中有20名感染者为首次新报告阳性,感染途径以性传播感染为主,占81.63%(80/9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民族、是否吸毒是婚检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于25岁以下人群,31~、41~岁年龄组人群HIV感染危险性增加(OR=3.78,95%CI:1.81~7.89,P<0.001;OR=3.95,95%CI:1.72~9.08,P=0.001);傣族、景颇族的HIV感染危险性高于汉族(OR=1.86,95%CI:1.06~3.29,P=0.031;OR=3.25,95%CI:1.81~5.84,P<0.001)。吸毒人群的HIV感染危险性远高于不吸毒人群(OR=926.76,95%CI:271.65~3161.71,P<0.001)。  结论  年龄、民族、是否吸毒为婚检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需要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HIV感染途径以性传播感染为主,通过婚检可以有效发现并控制HIV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1989-2009年间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类人群的HIV监测、检测资料和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德宏州1989-2009年间HIV检测累计达822 401人次,累计检出HIV感染者27 851人次,总检测阳性率为3.39%。除去重复检测和重复发现者,实际新发现并报告病例16 408例。HIV检测阳性率以吸毒人员最高,其次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就诊者,而暗娼、劳改人员中HIV检测阳性率也均在1%以上。2004-2009年吸毒人群HIV检测阳性者中属新检出或新报告阳性者所占比例依次分别为:75.1%、83.7%、70.3%、72.2%、38.6%、25.2%。结论尽管德宏州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呈下降趋势,但艾滋病已蔓延至各类人群。德宏州艾滋病防制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德宏州2005-2012年间看守所羁押人员的HIV感染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当地看守所羁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结果 19 859名调查对象中,83.3%为男性,其中汉族、农民占60%以上;女性中汉族、农民占50%以上。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7%(736人),64.3%(473/736)为入所后新报告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中,≥20岁、少数民族、文盲及外籍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注射吸毒者[比值比(OR)=11.25,95%可信区间(CI):9.36-13.53]及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者(OR=2.46,95%CI:2.03-2.97)HIV感染风险高;女性中,≥20岁、除景颇族外的少数民族、外籍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注射吸毒者(OR=11.17,95%CI:6.73-18.54)和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者(OR=2.54,95%CI:1.40-3.97)感染HIV风险高。结论德宏州看守所羁押人员HIV感染率较高,且多数为新检测发现者,提示有必要继续加强对监管场所人员开展HIV监测及干预工作,减少艾滋病蔓延。  相似文献   
4.
采用BED HIV-1捕获酶联法(BED Capture EIA,BED-CEIA)可区别近期感染与既往感染以估算新近感染率。云南省德宏州对2010—2011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进行了BED-CEIA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监测哨点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HCV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6年,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德宏州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态分层,使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6年,德宏州共对11 248名吸毒者采血检测HCV,检出阳性者2 549例,HCV平均阳性率为22.7%,HIV阴性人群的HCV阳性率为18.6%(1 906/10 248),HIV阳性人群的HCV阳性率为64.3%(643/1000),注射吸毒人群为74.7%(1 202/1 6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未婚和离异或丧偶、使用传统毒品和混合毒品和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在HIV阴性人群中与HCV感染有正性关联;年份、男性和缅甸籍,在HIV阳性人群中与HCV感染有正性关联;注射吸毒在HIV阴性人群[比值比(OR)=15.51,95%可信区间(CI):13.17~18.27]和HIV阳性人群(OR=4.03,95%CI:2.88~5.62)均是HCV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德宏州注射吸毒人群HCV感染率较高,HIV阳性人群HCV感染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注射吸毒和性行为尤其是HIV阴性人群HCV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吸毒人群不同特征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职业暴露发生、暴露后预防以及预后随访现状,为开展和加强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德宏州2010-2015年上报的所有HIV职业暴露者的个案登记记录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期间,德宏州共报告323例,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其中220人(68.11%)为女性,229人(70.90%)年龄小于35岁,209人(64.71%)为医务人员。暴露方式以针刺或锐器刺伤为主,占72.14%(233/323);暴露发生地点以医疗单位为主,占82.66%(267/323);发生职业暴露后,323人立即对皮肤或粘膜进行清洗或消毒处理,279人在职业暴露后采用了预防性用药,156人完成了28 d的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疗程,6年HIV职业暴露人数变化浮动较大。结论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暴露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暴露评估后尽早接受PEP有益于避免和降低职业暴露者感染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早发现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德宏州新报告的HIV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地或外籍、景颇族和已婚的HIV感染者中早发现率显著低于本地、汉族和未婚的HIV感染者;而20~29岁年龄组HIV感染者中早发现率较50岁以上者高;经由自愿咨询检测、戒毒所人员检测、婚前检查、孕产期检查发现的HIV感染者中早发现率均较医院就诊检测的早发现率高。结论德宏州HIV感染者中早发现率较低,必须继续推进在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戒毒所、婚前体检和孕产妇体检中全面开展HIV检测工作,重点加强对外地或外籍、景颇族和已婚人群的HIV检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德宏州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艾滋病流行趋势。方法对德宏州1992-2010年性病门诊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92-2010年,性病门诊哨点累计就诊者9 026人,其中男性7 442人,女性1 584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287例,阳性率为3.2%,其中男性215例,女性72例。随监测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不同,HIV检测阳性率显著不同;不同地区性病门诊哨点的历年HIV检测阳性率,随其监测对象的性别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流行趋势。结论德宏州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性病门诊HIV检测和预防干预工作,加强当地性病门诊HIV哨点监测工作质量,以期更好地反映HIV流行趋势,并科学地指导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盈江县实施消除麻疹策略及措施效果。方法统计分析麻疹免疫及疫情监测资料。结果 2006-2011年麻疹计划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95%;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逐年升高,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system,MSS)运转良好,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1.74%,疫情逐年下降,2010-2011年无麻疹病例报告。结论盈江县建立了牢固的麻疹免疫屏障,连续2年达到了消除麻疹状态,基本实现了国家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用赛庚啶口服治疗,试验组用赛庚啶和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结果治疗10周后,试验组治愈28例,显效14例,进步6例,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1例,进步17例,无效2例,有效率60.42%,两种方法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组织胺免疫球蛋治疗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