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3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27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258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1399篇
内科学   486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194篇
外科学   225篇
综合类   1952篇
预防医学   979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864篇
  10篇
中国医学   777篇
肿瘤学   17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比值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组织因子(TF)的失衡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组织因子途径(TF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报道不少。本研究拟观察AMI发作期间上述各值的变化及其与AMI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玲  韩利  陈黛琪  李玲 《护理研究》2004,18(2):129-130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 ,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SAH起病急 ,进展快 ,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 ,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 ,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 63例SA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3例病人 ,男 2 8例 ,女 3 5例 ,年龄 16岁~ 65岁 ,平均年龄 43岁。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诊断 ,并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 ,以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1]为诊断依据。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 5 6例 ,呕吐 42例 ,意…  相似文献   
23.
白塞病是大、中、小血管均可受累的一类血管炎。Th1型促炎因子的过表达、HLA-B51等基因异常以及微生物介导的免疫异常均可能参与了发病,组织学改变不特异。早期以渗出性病变为主,晚期显示淋巴细胞性血管周同炎,血管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内膜炎症是血  相似文献   
24.
慢性多发性肌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多发性肌炎的发病机制、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慢性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表现、肌酶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总结肌肉病理学特征。结果慢性多发性肌炎以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血清酶谱轻-中度增高,肌电图以肌源性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为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与再生肌纤维共存。结论临床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慢性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明确脑梗死患者微量蛋白尿(MA)阳性率及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infarction,AI)患者MA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未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尿蛋白排泄率(UAER)检测结果的83例LI和78例AI患者,以及40例原发性高血压对照者进行UAER测定。统计脑梗死患者MA的阳性率,比较合并高血压的LI、AI与高血压对照组MA阳性率。结果161例脑梗死患者MA阳性率为42·9%;单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45例LI患者和34例AI患者MA阳性率分别为51·1%和58·8%,均高于高血压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呈现MA高发率;合并高血压病史的LI和AI患者MA阳性率无差别;MA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6.
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方法:通过对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分析,讨论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保守治疗18例,15例痊愈,3例好转;行髂股静脉取栓术2例痊愈;表现为肺栓塞6例,4例死亡,2例治愈。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是高血凝状态和血管收缩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内因,而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是促使血栓形成的外因。围手术期采用抗高血凝和血管收缩措施,进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较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7.
李玲  郭志良  潘丽兰 《职业与健康》2003,19(10):174-175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7年~ 2 0 0 1年 ,我们共收集了 10 8例鹅口疮病例 ,其中门诊病例 86例 ,住院病例 2 2例 ;所有病例中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 5例、肺炎者 7例、腹泻者 10例。按就诊和住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为酮康唑 (Ketoconazole)治疗组 67例和制霉菌素 (Nystatin)对照组 41例 ,年龄自出生至 1周岁。酮康唑治疗组中 ,男婴 42例 ,女婴 2 5例 ,其中新生儿 2 1例 ,2 9d~ 1周岁者 46例 ;制霉菌素对照组中 ,男婴 2 3例 ,女婴 18例 ,其中新生儿 9例 ,2 9d~ 1周岁者 3 2例。两组婴儿性别差异(u =1 0 8,P >0 0 5 )和年龄差…  相似文献   
28.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约有世界人口 1/ 3(约 2 0亿 )人感染结核杆菌 ,现有结核患者约 2 0 0 0万 ,每年新发患者 80 0~ 10 0 0万 ,全球每天有 80 0 0余人死于结核病 ;每年死亡30 0万人 ,平均每 7个成年人中就有 1人死于结核病。据查我国约有 3 3亿人感染结核菌 ,约有 60 0万肺结核患者 ,其中 15 0万具有传染性 ,每年死于结核病高达 2 5万[1]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成为传染病的头号杀手 ,现在全世界正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邛崃市结核病患者率为 62 3/ 10万 ,属结核病高发区 ,1995年邛崃市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  相似文献   
29.
对8例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和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实验室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淋巴细胞、浆细胞比值、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细胞外铁染色阳性程度均显著高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而外周血幼红和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Pelger核异常率、骨髓红系比值、巨核细胞层数及小巨核发生率又显著低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  相似文献   
30.
病理性损伤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探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 ,分别用含低血清(0 .2mol·L-1小牛血清 )、高葡萄糖 (4.5 g·L-1)、高白蛋白 (15 g·L-1)的培养液培养 7d ,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表型改变 ,包括CK、Vimentin、α SMA、Ⅰ和Ⅲ型胶原 ,原位杂交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直接刺激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包括细胞变为长梭形 ;透射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 ,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 ,并出现actin样微丝。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显示CK表达明显减弱 ,Vimentin、Ⅰ、Ⅲ型胶原、α SMA和TGFβ1表达增强。原位杂交显示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可直接引起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 ,并发生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