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妇女生殖健康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如:宫颈局部上药法、电熨法等,效果均不理想。我站自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采用微波加康复新液宫颈上药治疗慢性宫颈炎193例,随访率达100%。宫颈炎治愈率达98%,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方法及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 率逐年上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乳腺癌的病死率却 逐年稳定下降,此结果与近年来乳腺癌药物治疗的飞速发展密 切相关。现从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内分 泌治疗、生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等五个方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放疗过程中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变化趋势,分析LMR变化与预后及放射性损伤间关系,为准确评估放疗反应和疗效提供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5年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48例,收集放疗前、放疗期间和结束时每周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详细记录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并计算LMR,按照每项观察指标的中位数进行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Cox、Logistic模型对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临床分期以及LMR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MR在放疗期间呈指数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LMR平均值为总生存(P=0.011)及无进展生存(P=0.017)的影响因素,LMR平均值对局部控制率的影响也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但对食管癌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未见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分层分析仍发现LMR平均值较高者预后较好,Logistic分析发现食管病变长度和照射方式是LMR平均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LMR在放疗期间呈指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越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照射范围越大,LMR下降幅度越大,对预后影响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5(GPC5)与前列腺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04例(病例组),同时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GPC5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GPC5 mRNA表达。同时选取高侵袭前列腺癌PC3系细胞、低侵袭LNCaP系细胞以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系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PC5蛋白表达。结果 观察组GPC5 mRNA相对表达为(0.64±0.15)和GPC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4.6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PSA≥4 ng/mL、肿瘤分期为T3、Gleason评分≥8分患者GPC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34%、19.44%和21.05%,明显低于术前PSA<4 ng/mL、肿瘤分期为T2和Gleason评分<8分患者(P<0.05);GPC5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9.04个月,明显高于GPC5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PC3细胞GPC5蛋白表达为(0.083±0.024),明显低于LNcaP和RWPE-1细胞(P<0.05);LNcaP细胞GPC5蛋白表达为(0.301±0.083),明显低于RWPE-1细胞(P<0.05)。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GPC5 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pN0期胸段食管鳞癌(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失败模式及失败原因,并据此讨论患者术后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47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患者术后治疗的失败模式及其原因,探讨pN0期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辅助性放疗的可行性及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性复发57例(12.1%),其中多数出现在胸腔内(52例);远处转移42例(8.9%)。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3例。总失败率为20.9%。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显著高于胸中段和胸下段患者(χ2=7.469,P<0.05),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越晚的食管癌患者其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高于T分期早者(χ2=10.247、7.88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变部位、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和术后残端情况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4.232、9.486、7.546,P<0.05);患者性别、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 5 kg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0.823、10.275、6.065,P<0.05);而T分期对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有显著性影响(χ2=15.994、12.8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术后残端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5),既往吸烟史为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 pN0期TESCC患者单纯术后仍有较高的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对于胸上段食管癌患者、T分期较晚、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较重和术后残端阳性患者建议术后辅助性放疗。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 5 kg者远处转移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术后联合放化疗(S+CRT)或术后放疗(S+RT)对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7—2010年间行根治术且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的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215例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S+CRT与S+RT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5~0.988)。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203、133、108例。全组患者1、3、5年OS和DFS分别为94.0%、61.4%、49.3%和74.9%、53.5%、46.7%。患者术前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中食管病变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程度、病理N分期、脉管瘤栓、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治疗方式均为OS影响因素(P=0.000~0.034),患者术前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中食管病变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程度、术后残端是否阳性、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治疗方式均为DFS影响因素(P=0.000~0.049)。S+CRT组OS、DFS均优于S+RT组(P=0.002、0.002)。分层分析显示Ⅱ期患者S+CRT组OS、DFS均高于S+RT组(P=0.041、0.001);N1期患者S+CRT组OS、DFS也均高于S+RT组(P=0.021、0.024)。S+CRT组≥2级放射性胃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高于S+RT组(P=0.000、0.015)。结论 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接受S+CRT及S+RT均具有较好疗效;S+CRT较S+RT能提高Ⅱ期和N1期患者OS与DFS;S+CRT组不良反应较大但患者均可耐受;但最终结论需前瞻性Ⅲ期随机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TGLN)转移患者3DCRT±化疗疗效。方法 对2003—2010年间符合入组条件的95例有TGLN转移的食管癌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疗效、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失败模式等。 95例放疗 54~68 Gy分27~34次5~7周完成, 38例加“顺铂”为基础方案化疗,其中同期放化疗14例、序贯放化疗24例。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 Cox 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治疗结束后患者食管病变总有效率为94%;转移淋巴结病变治疗后有效率为100%。1、2、 3年OS分别为53%、32%、24%,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有无胸背部疼痛(P=0.041)、病变造影长度(P=0.002)及食管病变近期疗效(P=0.000)为预后影响因素。全组患者出现单纯食管复发18例,单纯淋巴结转移或复发 4例,食管复发伴淋巴结转移或复发 5例,单纯远处转移 28例,食管复发伴远处转移4例,远处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复发3例,食管复发合并淋巴结转移或复发并伴远处转移 2例。结论 食管癌伴TGLN转移患者接受3DCRT ±化疗较为安全,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影响食管癌伴TGLN转移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与食管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08.
常永霞  王永丽  孔令霞  戈蕾  张耀元  贺鹏  李曙光 《河北中医》2011,33(8):1264-1266,127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术后早期未介入康复训练,治疗组50例术后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术后4周观察2组术肢水肿情况、术肢肩关节活动度(ROM)和术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4周术侧上肢容积较本组术前增加(P...  相似文献   
109.
藿朴夏苓汤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藿朴夏苓汤组成源自《医原》,方名和剂量出自《重订广温热论》,是治疗湿温病初起,湿重于热的常用方。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经验的总结,本方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湿热相关疾病的治疗。笔者统计了1986—2010年国内数十种中医、中西医结合期刊等有关文献,得到藿朴夏苓汤临床应用的论文79篇,共涉及病种51种,其中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通过建立成年Beagle犬远端胃大部切除模型,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连续空肠间置对Beagle犬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连续性空肠间置组(连续间置组)、Billroth Ⅱ吻合组(毕Ⅱ组)、空肠孤立间置组(孤立间置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行毕Ⅱ式、空肠孤立间置、连续间置术后犬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的水平.结果 连续间置组术后2个月血浆胃泌素水平餐前为(2.2±0.7)ng/L、餐后为(3.9±0.8)ng/L,均低于术前的(3.8±1.0)ng/L、(5.3±1.6)ng/L,P<0.05.连续空肠间置组术后2个月餐后血浆胃泌素水平为(3.9±0.8)ng/L,高于其他2组的(2.7±1.0)ng/L和(3.6±0.6)ng/L,P<0.05;连续间置组术后2个月血浆胃动素水平餐前为(577±204)ng/L、餐后为(1003±209)ng/L,均高于术前的(429±128)ng/L、(854±218)ng/L,P<0.05.连续间置组术后2个月餐后血浆胃动素水平为(1003±209)ng/L,高于其他2组的(840±205)ng/L、(986±189)ng/L,P<0.05;连续间置组术后2个月血浆胆囊收缩素水平为(19.6±2.0)ng/L,高于术前的(19.0±2.0)ng/L,P<0.05,低于其他2组的(22.2±2.1)ng/L、(20.1±2.5)ng/L.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连续性空肠间置能使犬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在术后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而血浆胆囊收缩素则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