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优化苦参总生物碱组分磷脂复合物(TA-PC)的工艺,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TA-PC,单因素考察反应溶剂、反应温度、药物质量浓度、反应时间、药脂比等对磷脂复合率的影响;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及工艺。HPLC法测定苦参总生物碱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的含量,并以4个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TA-PC的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电镜分析水中分布的形态及大小,红外图谱研究药物与磷脂结合方式。结果:最优条件为:乙醇为反应溶剂,药物与大豆磷脂投料比2.5∶1,药物质量浓度3.0 mg/m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2 h。复合率达95.27%±0.65%,与预测值偏差5.0%;IR验证了所形成的磷脂复合物为一种弱的相互作用,未发生化学变化;水中溶解度明显降低,油水分配系数明显增加。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制备了TA-PC,工艺稳定可行,提高了TA的脂溶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
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是临床常用的心脏生物标记物。研究发现,部分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即使无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心衰),其血清cTnT和NT-proBNP亦可升高,且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显著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CKD3~4期患者心脏生物标记物水平,以探究其与CK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研究应激对大鼠纹状体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运输应激模型(120 r/min,持续2 h),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应用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对照组和应激组大鼠脑内nNOS的表达量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探察应激前后纹状体nNOS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特征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应激后nNOS在蛋白水平上显著提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NOS阳性神经元在纹状体呈散在分布,可见棕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质中,细胞核着色浅,细胞轮廓清晰,突起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且着色较深。结论:应激使大鼠纹状体内nNOS表达显著增多,nNOS的升高可能是引起运输焦虑的深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5.
基于固体脂质的纳米粒(Solid lipid - based nanoparticles,SLBNs)作为新型药物传递系统比常规的药物传递系统存在优势。通常,基于固体脂质的纳米粒可以分成两种形态,即固体脂质纳米粒(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s)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s)。但固体脂质纳米粒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基质的组成上不同,本文就基于固体脂质的纳米粒的制备技术、表征方法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基于固体脂质的纳米粒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肿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寻找高效、低毒、易得的抗肿瘤药物迫在眉睫。在众多种类的抗肿瘤药物中,小分子多肽类药物以其分子量小、靶向性强、活性高、毒性弱、易于穿膜吸收等特点在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小分子多肽具有抗肿瘤机制的多样性和合成的准确性及便利性,其不同功能片段可被融合使用,以增强其作用的靶向性、高效性。本文从多肽药物的不同抗肿瘤机制入手,分别对促凋亡多肽、免疫疗法多肽以及融合多肽抗肿瘤作用机制和活性研究做了简要概述,为多肽靶向、高效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从苦参中大量制备三叶豆紫檀苷(trifolirhizin,Tri),通过制成磷脂复合物自微乳改善Tri的吸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分离制备Tri,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采用正交试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Tri磷脂复合物(TPC)、TPC自微乳(TPC-SMEDDS)处方。Caco-2模型考察Tri、TPC及TPC-SMEDDS的跨膜转运。结果磷脂复合物的反应物(即药物Tri)质量浓度为4 mg/m L,Tri与卵磷脂投料物质的量比为1∶1.5,反应时间为3 h,复合率可达(93.20±2.01)%。优化的自微乳油相为丙二醇单辛酸酯(Capyrol 90),质量分数占43.65%;乳化剂选择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phor EL40),助乳化剂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HP),二者质量比(Km)为7.58。Caco-2细胞实验表明,Tri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2.45×10-7 cm/s;TPC及TPC-SMEDDS的Papp分别为5.13×10-6 cm/s和1.847×10-5 cm/s。结论磷脂复合物及自微乳技术联用可以明显改善Tri的渗透系数,提高Tri跨膜转运效率,提示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8.
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RPR持续阳性经治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中38例IgM阳性和32例IgM阴性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IgM阳性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低于对照组(P<0.001);IgM阴性组外周血CD3、CD4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细胞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相比,IgM阳性组CD3、CD4细胞高于IgM阴性组(P<0.001),NK细胞低于IgM阴性组(P<0.001),而CD8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NK细胞显著降低可能是RPR持续阳性且具传染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聚焦超声治疗仪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采用华西SNK/CZ181型多功能超声治疗仪对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进行聚焦超声治疗,每周1次,期间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组只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对皮损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聚焦超声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6%、35.1%和91.1%、39.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聚焦超声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优化和科学评价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的煎煮工艺,为其经典方剂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以及提供参考。方法 以指纹图谱概貌结合多指标定量为综合评价,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优化。指纹图谱研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正、负离子模式检测,在质荷比(m/z)50~1200进行扫描,建立29批GQD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对图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UPLC多波长检测方法测定木兰花碱、葛根素、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大豆苷元、黄芩素、甘草苷8个成分含量,计算各样品综合得分,优化煎煮工艺。结果 建立了29个试验号GQD样品的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下指纹图谱。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共有峰23、19个,并对其进行指认,指认出葛根素、大豆苷元、黄芩素、黄芩苷、巴马汀、药根碱、木兰花碱、甘草苷、甘草次酸、大豆苷、异甘草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甘草酸、glyasperinsD、甘草醇、绿原酸、韧黄芩素II。对共有峰中8个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26号工艺为最佳工艺。最终确定GQD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h,煎煮3次,每次0.5h。结论 所得出的GQD最佳煎煮工艺主要成分溶出率高,稳定可行,可为经典方剂GQD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