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71.
目的了解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引起的相关网络谣言事件情况,从多维度量化描述网络谣言的表现形式,探讨网络谣言的防控方法。方法利用TRS(文本检索系统)技术实施舆情数据采集,建立专题分析模块,以H7N9、谣言、传言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正文检索,采用Excel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5月15日.全国共发生H7N9相关网络谣言事件63起,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以广东最多(8起),其次为江西(5起)、河南、江苏和甘肃(均4起)。首起网络谣言事件发生时间(3月7日)比首例病例公布时间(3月31日)提早24d。网络谣言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微博、QQ空间、微信、百度贴吧、朋友网等,其中84.1%(53/63)的谣言通过微博传播,69.8%(44/63)的网络谣言为蓄意造谣;谣言内容主要包括发现病例的地区、感染病毒的途径以及疫情趋势;对谣言的处理方式基本为官方辟谣和行政处罚。结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监管与教育、官方及时辟谣、及时公布疫情信息以及正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防控网络谣言有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利用滑动平均法和灰色残差法GM模型建立预测预警模型,并预测广东省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1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基于滑动平均法的灰色残差法GM模型(III型),并对传统灰色GM模型(Ⅰ型)、基于滑动平均法的灰色GM模型(Ⅱ型)分别以平均相对误差、后验差、小误差概率作为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模型(Ⅰ、Ⅱ、III型)进行实例预测分析,经过精度指标检验结果分别为:模型Ⅰ:C=0.39,P=1.00,模型精度为2级(良),平均相对误差ψ=8.86%;模型Ⅱ:C=0.34,P=1.00,模型精度为1级(优),平均相对误差ψ=7.53%;模型III:C=0.22,P=1.00,模型精度为1级(优),平均相对误差ψ=5.21%。由此得出,模型III较模型(Ⅰ、Ⅱ)在模型精度等级及平均相对误差相对比较小。运用模型Ⅲ对广东省2012、2013、2014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为5.069 3/10万、4.514 0/10万、4.027 0/10万。结论经过3种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滑动平均法的灰色残差法GM模型(III型)的拟合精度很高,最终验证了该模型应用于广东省在细菌性痢疾疫情预测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预测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移位后24h,大网膜粘连于骨表面,随着时间的延长粘连愈牢固。移位后1周大网膜自股骨颈骨孔长入,新生毛细血管仅限于骨孔近端。2周后长入的毛细血管逐渐增粗,分支增多,通过骨孔延伸到股骨头中部,管腔内可见墨汁沉积,形成不规则的新生骨小梁排列在原骨小梁边缘。移位4周后,毛细血管已从骨孔伸入到整个股骨头骨髓腔,取代了原来的坏死组织,成骨过程更为活跃。移位1~24周,毛细血管增生,骨髓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增殖,坏死组织的清除,移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大网膜移位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穿琥宁针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王丽  宋铁 《中医药信息》1998,15(1):9-10
穿琥宁针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哈尔滨制药三厂王丽刘宏伟(150010)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宋铁任彦辉穿琥宁针剂是采用爵床科植物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而制成的精制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混合物。穿心莲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医疗救治及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进程追踪,收集广东省截至2020年3月4日COVID-19确诊病例1 350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就诊经过和临床转归等信息,分析确诊病例的临床分型、病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广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1 350例中,临床分型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重症)分别为5.3%(72/1 350)、77.7%(1 049/1 350)、12.1%(164/1 350)和4.3%(58/1 350),粗死亡率为0.5%(7/1 350)。病程时间中位数为23(P25,P75:18,31)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P25,P75:15,27)d。出现重症时间中位数为发病第12(P25,P75:第9,15)天,重症持续时间中位数为8(P25,P75:4,14)d。1 066例已出院/死亡病例中,入院轻型病例出现普通型的占36.4%(36/99),出现重型的占1.0%(1/99);入院普通型病例出现重型、危重型的分别占5.2%(50/968)、0.6%(6/968);重型病例出现危重型的占11.4%(10/88)。病例出现重症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aHR=1.87,95% CI:1.43~2.46)、年龄较大(aHR=1.67,95% CI:1.51~1.85)、发病至首诊第2~3天就诊(aHR=1.73,95% CI:1.20~2.50)、合并糖尿病(aHR=1.75,95% CI:1.12~2.73)、合并高血压(aHR=1.49,95% CI:1.06~2.09)。结论 广东省COVID-19病例病程和住院时间普遍较长,且与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有关,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特定人群,在疫情高发时期,为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需根据隔离和救治等防控需求对病例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76.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工地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探讨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为登革热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对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的方法对标本病原学进行检测。结果工地工人登革热罹患率为16.96%;全部病例均在同一潜伏期内发病;未使用防蚊措施(RR=2.9,95%CI=1.6~5.0)、地下室工作(RR=2.6,95%CI=1.5~4.6)、工地板房住宿(RR=5.2,95%CI=1.7~16.3)工人罹患登革热风险更高;叉生分析结果显示工地住宿暴露与地下室工作暴露存在交互作用,工地住宿是主要患病风险,地下室工作增加患病风险。结论工地蚊媒密度高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原因,工人在工地住宿、地下室工作为共同危险因素,未采取防蚊措施增加了患病风险。尽早隔离病人、杀灭成蚊、清理孳生地是登革热防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7.
自2013年3月我国经历了5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大流行,其中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30日内地报告病例730例。目前尽管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传播规律、流行特征尚缺乏深入了解,但现有研究提示活禽交易市场可能是病毒来源、变异、传播和感染人类的主要场所,而关闭活禽市场已成为目前防控该疫情的主要手段。但不同形式的活禽交易市场休市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的影响仍未明确。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形式的活禽市场休市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不加压包扎修复软腭黏膜缺损的疗效.方法 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8例患者软腭黏膜缺损,平均缺损面积16.4 cm2,采用密集的贯穿软腭肌层与修复膜褥式缝合方法将补片固定于创面,术后密切观察1周,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 术后观察1周未见修复膜脱落,无感染,术后随访均1年以上,软腭黏膜缺损修复良好,术区外观及质地较正常黏膜无差异,患者无腭咽闭合不全主诉.结论 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软腭黏膜缺损,以密集的贯穿软腭肌层与修复膜的褥式缝合代替加压包扎,修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方法:利用对数正态、威布尔、伽马分布模型对广东省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密切接触者中感染者的病程频率分布进行拟合,并对感染者基本特征和病程及相关流行病学参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 580名密切接触者中515人被感染,续发率为4.4%,其中4...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在精细时空尺度的交互作用及其特点,为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手足口病历年发病数据,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抽取广州市越秀区2014年手足口病资料,通过统计年鉴收集人口资料,描述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并用Knox方法分析其在精细时空尺度的交互作用。结果2014年越秀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 265例,存在时空交互作用,具有时空聚集性,在时间临界值为4 d、空间临界值为0.2 km时,时空聚集强度最大。女性时空聚集强度大于男性;0~2岁组在第1天、第4~7天,3~6岁组在第1天、第4~5天、第9~11天,≥7岁组在第2天、第7~8天分别出现了时空聚集高峰;散居儿童主要在0.4 km范围内出现较强时空聚集强度,学生在0.3~0.9 km范围内出现较强时空聚集强度。在4 d、0.2 km的时空范围内,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呈现增加趋势。结论手足口病在短时间和短距离内聚集性较强,女性、3~6岁儿童、幼托儿童是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高危人群,根据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做好防控,有助于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