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乙肝表面抗体衰减人群细胞免疫状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免疫状态和乙肝表面抗体衰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卢湾区和松江区随机抽取600名既往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将其中HBsAg、抗-HBc阴性且抗-HBs<10 mIU/mL的293名对象作为乙肝表面抗体衰减组,抗-HBs≥10 mIU/mL的307名对象作为人群对照组,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从乙肝表面抗体衰减组中随机抽取30名对象作为实验研究组,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按照1∶1配对原则,从人群对照组中随机抽取30名抗-HBs>100 mIU/mL、性别相同、年龄±1岁的对象作为阳性对照组,检测IFN-γ和IL-4。[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免疫年限(OR=2.01)、牙科治疗史(OR=1.55)和婚姻状况(OR=13.17)与人群乙肝表面抗体衰减存在密切联系。细胞免疫检测提示,乙肝表面抗体衰减实验研究组对象的IFN-γ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L-4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乙肝表面抗体衰减者清除HB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可能和体液免疫一样均处于弱化状态,推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应该是今后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2.
上海市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病例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HBV感染可导致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目前全球约有3亿5千万HBV病毒携带者,每年有100-15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63.
上海市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回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自国产乙肝疫苗问世不久,我市于1986年起在部分区、县开展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预防的区域性接种试点。在试点接种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覆盖面。1991年3月,我市制订了《上海市新生儿(婴儿)乙肝疫苗接种实施细则》,1992年起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新生儿乙肝血源疫苗的接种,2003年11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1997年1月起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替代血源疫苗,使接种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接种工作走向制度化、正规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现将我市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4.
20 0 0年 12月 2 0日至 2 0 0 1年 1月 2 9日 ,上海市某学校发生一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爆发 ,全校师生员工 1845人 ,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 2 7例 ,罹患率 1.46 % ,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血清学证实 :这是一起因食源性引起的以甲型肝炎为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爆发。现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经过首例病人张某 ,女 ,16岁 ,中学生。该学生 2 0 0 0年 12月2 0日起出现发热、头痛 ,12月 2 5日在某地段医院就诊 ,临床诊断为“上感” ,经服药后发热不退 ,并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和尿黄等症状 ,12月 2 8日在学校医务室就诊 ,诊断为“肝炎待查” ,…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低(无)应答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3个区2008-2009年出生的2047名新生儿,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婴儿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血清抗-HBs滴度最大值为14 982.7 mIU/ml,最小值为0.52 mIU/ml,几何平均浓度为408.04 mIU/ml。低(无)应答率为17%,其中无应答率为1.86%,低应答率为15.14%。经综合考虑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月龄、是否早产、乙肝疫苗种类和母亲HBsAg、HBeAg是否双阳性5个因素是婴儿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65(男性)、3.133(13~18月龄)、2.824(早产)、4.540(接种5μg疫苗)和2.298(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结论男性、13~18月龄、早产、接种5μg疫苗和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婴儿的免疫应答水平较低,应加强抗-HBs滴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使用不同剂次、剂量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2010年随机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HBV感染者592人,以其家庭成员中HBV血清学标志物全阴者性的237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10微克(μg)重组HepB(汉逊酵母)[HepB Made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in Hansenula Polymorpha Yeast,HepB,HPY]和20μg重组HepB(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 B Madeby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in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HepB—CHO),按0、1、6个月程序进行免疫,于免疫第1、3剂后各1个月采血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Surface Antigen(HBsAg),Anti—HBs]。结果10μgHepB—HPY组免疫第1、3剂后,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37.74%(40/106)和84.00%(8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7,P〈0.001)。20μgHepB.CHO组免疫第1、3剂后,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50.51%(50/99)和87.76%(86/9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31.97,p〈0.001)。免疫3剂后,10μg HepB—HPY组和20μgHepB—CHO组的Anti—HBs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45)。101.tgHepB.HPY组免疫第1、3剂后,Anti—HBs的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8.4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和620.24ml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扭9.67,P〈0.001)。20μgHepB.CHO组免疫第1、3剂后,GMC分别为23.97mIu,ml和382.07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P〈0.001)。免疫3剂后,10μgHepB—HPY组和201agHepB—CHO组的GM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13)。结论对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使用10μgHep B.HPY免疫3剂,能获得较理想的应答效果;免疫3剂比1剂可获得更高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7.
猩红热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2011年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猩红热发病率升高,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 emm基因型和主要超抗原型别的病原学特征是否出现明显变化仍不明确。虽然猩红热的重症率和病死率极低,但猩红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加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传染病的疾病...  相似文献   
68.
戊型肝炎(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经粪-口途径传播.目前国际上将HEV主要划分为4个基因型[1].该病毒可引起散发,也能引起暴发流行.我国新疆1986-1988年曾发生戊肝暴发流行,为水源性传播,经研究证实为基因I型HEV[2].近年我国戊肝患者有持续上升趋势,在我国14个省市的戊肝患者血清中分离出基因Ⅳ型HEV,上海市在散发急性戊肝患者中分离的HEV亦属于Ⅳ型[3-4].  相似文献   
69.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1~4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下降为0.96%[1].虽然乙肝疫苗(HepB)的保护效果已获公认,但接种后仍有5%~10%的人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2-3].笔者观察了上海市新生儿接种酵母重组HepB后的低(无)应答情况,并评价低(无)应答婴幼儿采用不同种类和剂量HepB再免疫后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HepB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奉贤区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状况,掌握大气主要污染物( SO2、NO2、PM10)急性暴露对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找出影响奉贤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最主要的污染物,为后续控制大气污染、减少疾病死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生态流行病学的原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SO2、NO2、PM10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2008-2012年间,奉贤地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累计5373例,65岁以上老年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最高(1214.74/10万)。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对奉贤全人群,SO2浓度每上升10μg&#183; m-3,导致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1.82%(95%CI:0.09%~3.54%),NO2、PM10的浓度变化和奉贤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关联;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SO2、NO2、PM10的浓度变化和奉贤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关联。 SO2的多污染模型拟合结果显示,SO2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结论:奉贤区大气气态污染物SO2是影响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