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目的:探索母亲孕期空气污染物中可入肺颗粒物(PM1)、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混合暴露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的影响,并估计上述几种污染物的作用权重。方法:纳入广东省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登记网(GRCHD)2007—2016年登记的来自21个地市、40家医疗机构的60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组)及5227名健康对照儿童(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母亲暴露于单个空气污染物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种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Quantile g-computation评估空气污染物混合暴露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联合效应及各种污染物的权重。结果:病例组PM1、PM2.5、PM10和NO2的暴露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PM1、PM2.5、PM10、NO2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母亲孕期PM1、PM2.5、PM10和NO2暴露均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显著升高有关。当这些紧密相关的污染物混合暴露时,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较其独立暴露时更高。混合暴露物与先天性心脏病风险之间呈单调递增关系,混合暴露每升高一个分位数,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增加47%(OR=1.47,95%CI:1.34~1.61)。母亲孕早期空气污染物混合暴露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影响最大,但孕早、中、晚期任一时间段的暴露效应均不及整个孕期的混合暴露效应强。混合暴露中PM10的作用权重最大(81.3%)。结论:母亲孕期空气污染物混合暴露会增加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且较各污染物独立暴露时效应更强。PM10在混合暴露中的作用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近年来在年龄、病理分布及患病率构成比、瓣膜损害情况、转归等方面的临床衍变情况.方法[1]收集1999-01/2000-12因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的1315例患者资料.[2]按照作者事先设计的表格,回顾性登记患者住院病历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心功能分级、瓣膜病变情况、有无合并症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症状出现时间、发现杂音时间、B超、X光检查结果、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转归等有关资料.[3]转归分为显著好转指疾病经干预后,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好转指疾病经干预后,症状减轻,心功能有所恢复.无变化指疾病经干预后,病情未发生变化.结果[1]患者平均年龄(43±13)岁,35岁以上患者比例较高,占74.68%(982/1 315),而34岁以下患者比例较少25.32%(333/1 315).[2]病程在10年以上的占44.41%(584/1 315),1年以内的占17.19%(226/1 315).[3]单个瓣膜病变比例略多于联合瓣膜病变的病例[50.49%(664/1 315),49.51%(651/1 315)].[4]心力衰竭、房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97.03%(1 276/1 315)和46.77%(615/1 315).[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较少,只有16例(1.22%).[6]经治疗,多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明显改善症状,其中显著有效占82.28%(1 082/1 315);好转3.12%(41/1 315);未愈只有11.10%(146/1 315).[7]于1999-01/2000-12在本院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6 708例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 315例,占19.60%,居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之后[2 714例(40.46%),1 599例(23.84%)].结论[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平均年龄(42±13)岁.[2]病程较长.[3]单个瓣膜病变比例略多于联合瓣膜病变的病例.[4]心力衰竭、房颤发生率较高.[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较少.[6]经治疗大多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心血管住院病例中风湿性心脏病排在高血压、冠心病之后,占第3位.  相似文献   
73.
成年人体重10年变化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成年人体重 10年间的动态变化及其它因素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进一步阐明体重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 1983 -1984年对调查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及心肺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于 1993 -1994年对队列人群再次进行随访调查 ,共调查男性 2 0 83人、女性 2 576人。结果 无论男女 ,10年后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都比 10年前高 (P <0 0 1) ;体重的不同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不同 ,体重增加组收缩压 ,舒张压增加均值大于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之间收缩压 ,舒张压增加均值无明显差异 ;在控制年龄后 ,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线体重 (BMI)、随访体重 (BMI)、体重 (BMI)变化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对收缩压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家族史、随访体重、随访BMI ,对舒张压有影响的自变量则是家族史、年龄、随访体重、随访BMI和基线BMI。结论 体重的增长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采取有效方式控制体重的增长是防止血压升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预后的性别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97年1月-2006年12月连续收治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对不同性别患者合并高血压病与吸烟状况、超声测量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夹层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并比较分析. 结果 共入选合格病例418份,男女之比5.33∶1.男性组与女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5.1±11.3)岁和(58.0 ±12.1)岁;高血压病患病率分别为71.6%(252/352)和65.2%(43/66).男性组56.5%(199/352)有明确大量吸烟史,女性组只有13.6%(9/66),远低于男性(P=0.00).在户籍广州的急性主动脉病例中,男性患者较倾向于接受外科或主动脉腔内隔绝术(25/78对3/18,x2=1.68,P=0.20),而女性患者住院病死率和一年预后都有优于男性的趋势(2/18对18/78,x2=1.27,P=0.26),但未达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广东,主动脉夹层的男性患病率约是女性5倍.女性患者有大量吸烟史的比例是本地区一般成年女性吸烟率的3倍余.尽管男性AD患者较倾向接受外科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但女性患者的短期预后似乎更好.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不同血脂指标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4组队列人群(北京和广州两地工人和农民)中选择35~59岁,基线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且主要资料完整者10 222人为研究对象(男性4963人,女性5259人),平均随访15.9年。观察终点为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ICVD),包括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ICVD事件378例,其中单纯冠心病96例,缺血性脑卒中27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2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年龄、性别以及收缩压(SBP)、糖尿病和吸烟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血清总胆固醇(TC)5.17~5.67 mmol/L组,5.68-6.19 mmol/L组,≥6.20 mmoL/L组ICVD事件发病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34(1.00-1.80),1.61(1.15~2.26)和1.70(1.21~2.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2-4.12 mmol/L组,≥4.13 mmol/L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62(1.15~2.27)和1.67(1.17~2.40),均显著高于参照组(TC<5.17 mmoL/L,LDL-C<3.10 mmoL/L)。按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在TC临界升高以上(≥5.17 mmol/L)和升高(≥5.68 mmol/L)组,ICVD发病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为33.8%和35.9%,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为10.6%和6.2%。而  相似文献   
76.
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美心肺血管病合作研究 ,对北京和广州城乡 3 5~ 5 4岁人群共l 2 64人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和血压测定。现场调查按国际标准化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膳食调查采用连续 3天 2 4小时回忆法。结果 :总人群平均每天鱼类及海产品的摄入量为 46g。随着鱼类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年龄调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逐渐下降 (P均 <0 .0 0 0 1)。经调整年龄、性别、地区、体重指数、能量、饮酒、吸烟和膳食钠盐后 ,收缩压及舒张压与鱼类摄入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0 42 8和 -0 .0 894,其中舒张压达到显著性水平 (P =0 .0 0 18)。结论 :膳食鱼类摄人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摄人可能对降低血压有益。  相似文献   
77.
利用食物频数法对广东三个人群进行膳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食物频数法来评估广东的潮州、梅州、新会三个地区人群的饮食习惯。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年龄25岁以上男女共927人。由本人回答调查表中各项膳食摄取的量和频率.分析结果显示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中:碳水化合物占61~64%;蛋白质占17~19%;脂肪占16~21%。经年龄性别调整后,三个地区平均每人每天摄入膳食胆固醇330~408mg、纤维素14~24g、钠(食盐除外)1449~2334mg、钾2627~3548mg、镁467~518mg、钙621~984mg。三个地区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均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均偏低,膳食钙的摄入量梅州、新会偏低,钠摄入量最高的地区为梅州。本文显示,广东的新会、潮州、梅州都存在摄入营养素的不合理现象,均需要进一步的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78.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婴儿出生缺陷之一,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认为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本文综述近期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顺德容桂地区农业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1997-1999年对本地区小黄圃等6个村委会35-39岁有农业户口的常住人群共4083名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以及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4.8%(标化率),血脂异常率41.3%,超重率20.8%,饮酒率36.7%;现在吸烟率男性58.4%,女性4.7%。结论:本地区中年农业人群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特别要注意腰臀比、体重指数,血脂、血糖指标测定,应予重视并进行干预,以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0.
山香圆叶系省沽油科植物山香圆 Turnipia arguta ( L indl.)Seem.的干燥叶 [1 ]。呈椭圆形 ,近革质 ,叶缘有疏锯齿 ,基部锯齿或全缘。气芳香 ,味苦。临床制成山香圆片后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体外药理研究表明其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江西省中医院检验科 ,浸膏自制 )。化学研究表明 ,其醇提物含有熊果酸 [2 ] ,2 α-羟基熊果酸 [3 ] ,19α-羟基熊果酸 [4] ,2 α-过氧羟基熊果酸和肉豆蔻酸 [5]等多种化学成分。以熊果酸为标准品 ,选用薄层色谱法 [6 ]对山香圆叶进行鉴别 ,结果如下 :1 仪器与材料Z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