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无血切肝术治疗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无血切肝术在治疗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切除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肝切除手术适应证而以常规手术方法不能切除,或外院已作剖腹手术未能切除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加施无血切肝技术进行治疗68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8例均完成无血切肝术,其中经腹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66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右肺下段转移癌切除术2例。施行右三叶肝切除3例,左三叶肝切除术2例  相似文献   
22.
入肝血流阻断和全肝血流阻断对肝组织氧压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兔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portal triad clamp,PTC)及全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THVE)对肝组织氧压(tissue oxygen pressure,Ptio2)的影响。方法 24只兔均分二组即PTC和THVE组。分别测定二组缺血前、缺血30min及再灌注30min后肝Ptio2值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值变化。结果 PTC和THVE组均表现为肝Ptio2下降,但THVE较PTC组肝Ptio2值下降更显著(P<0.01)、血清ALT值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PTC组较THVE组对肝缺血的耐受性增加。  相似文献   
23.
我院于2001年8月安装了一台日立AIRISⅡ磁共振设备,是永磁MRI中最为经典的机型,性能稳定.故障率非常少。永磁MRI是由强力永久磁铁、对干扰敏感的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系统筹构成,对电源设备及接地、电波屏蔽、屏蔽室的恒温等具有非常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与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30):单靶点组(S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周围注射21 ml局麻药;三靶点组(T组)超声引导下在锁骨上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脉相接位置的下方注射7 ml局麻药,再2次(各7 ml)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形成以臂丛神经为中心的扇形注射;传统解剖定位组(A组)取锁骨中点上1 cm左右为穿刺点,注射21 ml局麻药.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记录各组操作时间和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支配区域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程度及切皮时的麻醉效果,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T组操作时间延长,尺神经分支配区域痛觉消失时间缩短,S组和T组麻醉效果满意率升高,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阻滞完全率升高(P<0.05);与T组相比,S组操作时间缩短,尺神经分支配区域痛觉消失时间延长(P<0.05);三组桡神经阻滞完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刺破血管4例,轻度局麻药中毒1例,S组和T组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传统解剖定位法相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麻醉效果较好、镇痛持续时间较长,且并发症较少;三靶点注射法的操作时间较单靶点注射法长,但对尺神经的阻滞较快且完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老年人原发性肝癌(PHC)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10月经手术切除的70 例老年(年龄≥60岁)PH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中64例术后恢复出院,6例围手术期死亡(8.6%),术后大量腹水27例,胸腔积液21例,肺部感染19例,心功能衰竭11例,切口感染10例,大出血7例,肝功能衰竭4例.术后随访,7例半年内肝内复发并死亡,1年存活率81.4%(57/70),3年存活率45.2%(19/42).结论 手术仍是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指征及术中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术式改良.方法 结合文献介绍之术式,对几种改良术式进行评价.结果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在病肝切除时间、肝流出道重建时间、无肝期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优于传统背驮式肝移植术;4种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中,3种不保留肝静脉干的吻合术式优于保留肝静脉干的吻合术式.结论 供受体下腔静脉吻合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应为背驮式肝移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外科治疗的1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者2例,癌胚抗原(CEA)升高者4例,糖类抗原(CA)199升高者3例,肝硬化4例.超声诊断率11.1%(2/18),CT诊断率42.9%(6/14),MRI诊断率45.5%(5/11).7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误诊;行根治性切除术8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结论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应进一步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外科治疗的1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者2例,癌胚抗原(CEA)升高者4例,糖类抗原(CA)199升高者3例,肝硬化4例。超声诊断率11.1%(2/18),CT诊断率42.9%(6/14),MRI诊断率45.5%(5/11)。7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误诊;行根治性切除术8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应进一步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倪钰飞  倪勇  陆梅娟 《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42-543,549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情况,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南通市区2 569名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间儿童血铅水平均值和铅中毒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南通市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应引起儿童家长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PSIHP)的可行性及隔离效果。方法实验猪8头,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5-Fu。比较灌注及未灌注区域肝细胞形态和凋亡指数。结果灌注区域肝细胞损伤明显,肝细胞凋亡指数(52.83±5.12)明显高于未灌注区域肝细胞凋亡指数(3.52±0.96)(P〈0.01)。结论PSIH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肝脏隔离灌注化疗技术,隔离效果佳,对未灌注区域肝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