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12篇
  免费   4686篇
  国内免费   3165篇
耳鼻咽喉   411篇
儿科学   550篇
妇产科学   428篇
基础医学   4140篇
口腔科学   648篇
临床医学   5348篇
内科学   5505篇
皮肤病学   334篇
神经病学   1851篇
特种医学   14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129篇
综合类   9440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3285篇
眼科学   1085篇
药学   4618篇
  53篇
中国医学   3492篇
肿瘤学   3050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693篇
  2022年   1380篇
  2021年   2413篇
  2020年   1963篇
  2019年   1487篇
  2018年   1476篇
  2017年   1435篇
  2016年   1274篇
  2015年   2007篇
  2014年   2598篇
  2013年   2479篇
  2012年   3315篇
  2011年   3732篇
  2010年   2785篇
  2009年   2331篇
  2008年   2624篇
  2007年   2459篇
  2006年   2220篇
  2005年   1937篇
  2004年   1509篇
  2003年   1457篇
  2002年   1238篇
  2001年   998篇
  2000年   798篇
  1999年   670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456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富组蛋白5(histidine rich protein5,HRPs5)在体外杀灭白念珠菌孢子、芽管的作用及抑制孢子形成芽管的作用。方法将一定数量的孢子和芽管分别与不同浓度的HRPs5混合培养后,置于400倍的倒置显微下观察菌落数,得出杀孢子率、杀芽管率和抑制孢子不形成芽管率。结果当25μml或更高浓度的HRPs5和白色念珠菌孢子作用后,可使90%以上的孢子丧失活力;100μml的HRPs5和白色念珠菌芽管作用后,可使90%以上的孢子丧失活力;400μg/ml的HRPs5和白色念珠菌孢子作用后,可使100%孢子受到抑制而不形成芽管。而50μg/ml的HRPs5对白色念珠菌孢子形成芽管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结论HRPs5在体外具有较强杀灭白念珠菌孢子、芽管的作用及抑制孢子形成芽管的作用,且随着HRPs5浓度的升高其作用愈强。  相似文献   
92.
为有效开展糖尿病基因治疗,作为第一步,本研究构建了人胰岛素原基因与表达载体PRC/CMV的重组体。首先,从质粒PBCA中酶切回收260bp的人胰岛素原基因片段,利用中间载体PBS.SK构建了含人胰岛素原基困片段的过渡质粒PBS.INS,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真核细胞表达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体PRC/CMV.INS。  相似文献   
93.
ClassIinterferonisapotent1mmunemodu-latingfactorinvivo,andplaysanimportantrolelnactivatinganti-tumorcytotoxicTlymphocytesandnonuspecificeffectorcellssuchasNKcellsLlJ.ln-terferonandmanyothercytokinegeneswereintro-ducedintotumorcells,tumorinterstitialcellsand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inordertosustainaneffectiveanti-tumorconcentrationofcy-tokinelocatedattumorsites.Itwasshownthatsomecytokinegenemodifiedtumorcellslosttheirtumorigenicityandinhibitedthegrowthofparentaltumorinanimalmodels.Pra…  相似文献   
94.
目的:从牛脑中分离纯化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并鉴定生物活性,方法:根据DenisGOSPODAROW-ICZ的方法,新鲜牛脑匀浆,三步硫酸铵盐析。最后沉淀物溶解透析后予离子交换层析及琼脂糖胶亲和层析,促3T3细胞DNA合成率鉴定生物活性。结果:用1.0mol/LNaCl的缓冲液洗脱得到分子量为13600的多肽,得率为610μg/kg牛脑,氨基酸组成分析与已知的aFGF相同,促3T3细胞DNA合成的最低浓度为0.5ng/ml,最大效应浓度50ng/ml,ED50值为8ng/ml。结论:aFGF具有强烈的促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5.
136例阿片类药物依赖者SCL-90的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SCL-90对136例阿片类药物依赖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毒品滥用人群心理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焦虑、抑郁等几方面,提示戒毒治疗仅进行临床脱毒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这一人群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矫正,才能提高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6.
眼球挫伤与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1991年11月到1992年8月对50例眼挫伤的血清锌进行测定,36例异常占72%,其中有眼底改变占75%。视神经视网膜挫伤锌值增高。低锌影响杆细胞及锥细胞代谢致视力低下,低锌影响视色素合成及色素上皮代谢,造成伤后视网膜色紊乱。  相似文献   
97.
新的钙通道阻滞剂 MC9204 对离体兔动脉环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MC9204和nifedipine(NIF)的扩血管强度,并观察MC9204是否具有血管选择性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法,观察MC9204和NIF的扩血管作用。结果:MC9204和NIF对KCl、CaCl2和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离体兔动脉环收缩反应均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使剂量-效应曲线右移。在NE双相收缩实验中,二药均可显著抑制NE依外Ca2+性收缩反应,而对NE依内Ca2+性收缩反应无抑制作用。结论:MC9204扩血管作用强于NIF,MC9204对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抑制作用强于腹主动脉,具有一定的血管选择性作用,此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外Ca2+的进入而实现。  相似文献   
98.
新型白细胞滤器LD-1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白细胞滤器LD-1在体外循环(CPB)中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5~30kg蒙古犬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LD-1过滤组(LD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使用白细胞滤器;LD组将白细胞滤器LD-1安装于CPB的静脉回流端,在CPB开始2min后打开滤器,过滤5min。分别于CPB前、CPB10min、40min、75min、停CPB和CPB后2h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WBC)数量、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并测定红细胞脆性。结果在CPB中各时间点LD组WBC数量均显著低于CPB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浆SOD水平在CPB75min后显著降低,而LD组血浆SOD水平在CPB75min、停CPB及CPB后2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在CPB后各时间点LD组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停CPB和CPB后2h,红细胞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所需的氯化钠浓度明显高于LD组(P<0.05);CPB后两组血浆FHB浓度均升高(P<0.01),但LD组在CPB40min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白细胞滤器LD-1在CPB中能有效去除白细胞,保存血浆的抗氧化能力,抑制氧自由基对红细胞的破坏。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探讨漏诊原因,以提高诊断阳性率。方法 回顾分析2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超声心动图与手术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诊断符合率为86.95%(20/23),漏诊率为13.04%(3/23)。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全面掌握超声知识,仔细认真地检查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0.
Schizophrenia is a complex mental disorder affecting approximately 1%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orldwide.1 It has a high incidenc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poor prognosis and a poor outcome, in that it has become a major social problem. Family, twin, and adoption studies have clearly shown that a genetic component is quite likely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susceptibility to schizophrenia. The genome-wide scan indicates that several chromosomal regions are linked to schizophrenia, some of which have been replicated independently including 6p21-24, 8p21-22, 13q14-33 and 22q11-12.2,3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ct two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located in the 13q14-33 region, rs188608 at the STK24 locus and rs2892679 at the GPC6 locus, among Chines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