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37篇
  免费   2855篇
  国内免费   1889篇
耳鼻咽喉   249篇
儿科学   527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1546篇
口腔科学   671篇
临床医学   3822篇
内科学   2542篇
皮肤病学   474篇
神经病学   477篇
特种医学   1391篇
外科学   3112篇
综合类   8381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298篇
眼科学   318篇
药学   3424篇
  29篇
中国医学   2709篇
肿瘤学   1363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836篇
  2021年   1050篇
  2020年   966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809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1080篇
  2014年   1482篇
  2013年   1983篇
  2012年   2670篇
  2011年   2944篇
  2010年   2637篇
  2009年   2402篇
  2008年   2504篇
  2007年   2330篇
  2006年   2139篇
  2005年   1655篇
  2004年   1218篇
  2003年   987篇
  2002年   867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引起脑缺血的颅内、外段动脉狭窄的手术策略.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109例,其中93例行单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6例行多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狭窄动脉病变远心端并存颅内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9.2±13.4)%,术后为(18.1±9.20)%.平均随访时间(10.8±4.2)个月,129处狭窄病变术后9处(7.0%)发生轻度再狭窄,无重大脑卒中发生.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段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并存多支血管狭窄病变或其他血管病变时应充分了解颅内血流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策略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评价克罗恩病(CD)患者使用英夫利西(IFX)的疗效及对黏膜愈合和促进瘘管闭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1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使用IFX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IFX的疗效和安全性.IFX治疗后疗效评价内容包括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瘘管治疗疗效和黏膜修复.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共2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男11例,女11例,平均29.3岁.予IFX 5~I0 mg/kg剂量在第0、2、6周诱导缓解治疗,随后每隔8周维持治疗.22例患者中,有16例活动性CD,1例中途退出,其余15例在治疗第14周时,11例缓解、2例临床有效、2例无效.14周时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112±80)和ESR[( 13±11)mm/1 h]与0周时的(186±88)、(21±15)mm/1 h相比均下降(Z值分别为-2.712和-2.378,P值分别=0.04和0.007).10例有瘘管的患者中2例无效退出,8例患者的瘘管对IFX部分反应;6例在维持治疗期间持续有反应,但未见瘘管完全闭合消失.7例患者在使用IFX治疗5次(24周)后内镜复查,治疗后简化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评分(3.21±2.89)较治疗前(5.86±3.02)下降(Z=-2.38,P=0.018).9例患者共发生11次不良事件,以输注反应、呼吸道感染多见,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IFX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而且IFX在黏膜愈合和瘘管治疗方面的作用可在用药早期显现.  相似文献   
993.
研究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致病基因ATXN2编码区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展突变引起,目前较公认的正常重复范围为13~31次,异常重复范围>34次。主要表现包括小脑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眼动、腱反射减弱,可伴有动作性震颤、智力减退和周围性感觉神经病等;头部MRI显示脑干、小脑明显萎缩(典型的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改变)。本研究针对5例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SCA2家系先证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708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SCA家系的先证者和119例临床拟诊SCA的散发患者进行常规基因学检测,分析SCA1~3、6、7、17型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致病基因CAG序列重复动态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重复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于出现2个电泳条带的样品通过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重复序列计数。结合基因学检测结果,对患者临床表型和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其中45例患者携带SCA2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临床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眼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伴有动作性震颤,MRI均显示脑干、小脑明显萎缩。其中5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型均与其基因型相符。结论基因学检测可为SCA2的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携带中间重复等位基因个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家系上下代动态突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目的:探讨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引起膝后及小腿后外侧疼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导致膝及小腿后外侧疼痛病例25例(28侧),其中侧位X线片于股骨外侧髁后部可见明显的小豆骨22侧,仅见小钙化点6侧;均行钙化或纤维化组织包块切除,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术后静态及动态一过性足下垂及小腿下段与足背麻木症状消失,膝关节后外侧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是膝后外疼痛的重要原因,大多伴有腓总神经受损症状,目前对其认识欠缺,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纤维化钙化包块、选择松解受累的腓总神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大鼠成釉细胞原代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氟化钠对成釉细胞活性的影响,为研究氟斑牙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取1015 d的Wistar大鼠磨牙牙胚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釉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4、0.8、1.6、3.2、6.4 mmol/L)的氟化钠作用于成釉细胞,分别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情况。结果①当氟化物浓度为0.4、0.8 mmol/L时,对成釉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②当氟化物浓度为1.6、3.2、6.4 mmol/L时,对成釉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着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并且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愈发明显。结论不同浓度的氟化物对体外培养成釉细胞的活性具有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口腔医院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口腔医院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年份、病种上的分布及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方法:收集2008-2012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的住院病人的数据,按性别、年龄及检测年份的不同分组比较丙肝抗体的阳性率,并观察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病种情况。分析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数据,以期了解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结果: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率为0.25%,低于文献中所述的一般人群3.2%的抗.HCV阳性率流行率;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病人的肝功能异常率为53.33%,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患者17.77%肝功能异常率有显著性提高(X^2=9.11,P〈0.01)。结论:对口腔患者术前和创伤性治疗前的抗。HCV的检测能及早发现HCV感染者;同时口腔医院的医护员工需加强对病人和自身的保护,严格消毒操作器械,防止HCV的医院内传播;HCV感染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防止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慢性饮水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硬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染氟组分别饮用含氟化钠浓度为50、100、150 mg/L的自来水,对照组饮用常规自来水。8周后取大鼠切牙及股骨,通过组织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和大鼠骨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各组大鼠血氟、牙氟及骨氟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切牙出现不同的氟牙症表现。各染氟组大鼠血氟(F=11.234,P<0.05),牙氟(F=275.148,P<0.05),骨氟(F=217.337,P<0.0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HE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排列不规则呈多层,高柱状细胞结构变矮或消失,少量细胞发生扭曲,且随氟浓度增加以上病理学改变加重。大鼠股骨HE染色发现实验组骨组织出现骨小梁增多,排列致密等骨硬化性表现,骨骺板增厚,增殖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随浓度的增加以上病理学改变加重。结论长时间饮用高浓度含氟水可引起慢性氟中毒,硬组织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张口困难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2例口腔颌面外科张口困难(张口度<2.5 cm)患者,在快诱导麻醉下由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插管过程中和插管后的SBP、DBP和HR.记录插管成功时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及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2例患者中,53例(64.6%)一次性插管成功,29例(35.4%)经2~3次插管成功.插管操作时间(75.4-±26.4)s.与诱导前相比,插管时的BP和HR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2例有轻微咽部不适,1例主诉咽喉疼痛.结论: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口咽部损伤小,成功率高,在张口困难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