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韩刚  田俐 《新疆医学》2013,43(3):34-37
目的:观察静脉全麻中靶控输注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的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咪唑安定工组(M1组)、咪唑安定Ⅱ组(M2组),每组20例。M1、M2组均在咪唑安定0.05 mg·kg-1静脉注射后,才艮据组别启动咪唑安定微量泵,剂量M1组为0.04 mg·kg-1·h-1;M2组为0.08 mg·kg-1·h-1。三组均直接启动丙泊酚TCI,主要手术操作结束时停止咪唑安定静脉注射,缝皮时停止丙泊酚TCI。每隔5 min记录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病人苏醒时间、苏醒情况。结果:在相同镇静深度(SE值相同),随着咪唑安定剂量增力口,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由P组至M1组和M2组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麻醉苏醒时间逐渐延长,但组间差别不明显(P<0.05):苏醒后OAA/S评分P组较M1组和M2组明显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咪唑安定组术后嗜睡发生率高(P<0.05)。结论:咪唑安定可降低丙泊酚有效靶浓度,且丙泊酚有效靶浓度随着咪唑安定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以0.08 mg·kg-1·h-1的剂量靶控输注咪唑安定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且对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为较适宜的麻醉复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镉染毒大鼠急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镉染毒模型组,大黄酸低剂量干预组,大黄酸高剂量干预组。镉染毒后,观察74h,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力,测定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高剂量组血清中ALT和AST活力显著降低(P<0.01),肝、肾组织中SOD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对镉染毒大鼠造成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大黄酸的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联合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针灸组及针药组,分别予玉屏风散加减。针灸鼻三针以及玉屏风散联合鼻三针治疗。根据各组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以及3组间症状改善率的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药组、针灸组及针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00%、87.18%和97.37%;患者各组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针药组均优于针灸组及中药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和鼻三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鼻三针配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TL)频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18-27表位肽-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01五聚体及CD8单克隆抗体,设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LA-A2+6例、HLA-A2-12例非HBV感染者、HLA-A2+49例和HLAA2-42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针对该肽段的特异性CTL数量,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百分比表示。结果 HLA-A2-HBV感染未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0.30%~14.40%,中位数1.13%,n=20)与HLA-A2-非HBV感染者(0.33%~3.90%,中位数1.04%,n=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HLA-A2-抗病毒治疗者(0.25%~20.30%,中位数2.11%,n=22,P<0.05);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和HLA-A2+未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0.20%~29.90%,中位数2.22%,n=20)均显著高于HLA-A2-非HBV感染者(P<0.01);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0.14%~39.22%,中位数1.33%,n=29)显著高于HLA-A2-非HBV感染者(P<0.05)。HLA-A2+未抗病毒组中血清HBV DNA<103 copy/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小于40U/L者特异性CTL频率增高(P<0.05、0.01)。结论 HBV抗原肽-HLA-A*0201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能在体外直接检测外周血HBV特异性CTL频率的变化,其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表位免疫应答的差异。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孕妇钙营养状态,进而指导孕妇科学补钙。方法对181例孕妇血液标本采用斑点亲和渗滤试验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 181例孕妇中有39例BALP活性增高,总异常率为21.5%。BALP含量增高与低钙症状出现关系密切。结论该方法简便,适合围生期孕妇钙营养监测。  相似文献   
7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3年内70%的患者出现骨关节影像学改变、骨关节不可逆的破坏,从而造成运动功能的丧失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早期运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控制病情进展,阻止关节破坏[1]。因此,寻找特异性检测指标对RA行  相似文献   
77.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相关基因,进而探讨发病机制,为GBM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290和GSE15824,应用GEO2R筛选GBM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关键基因模块,筛选GBM靶基因。进一步运用ONCOMINE数据库验证临床组织样本中靶基因与GBM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76个DEG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在血管生成的正调节、抗原的呈递和处理、信号转导、调节自噬等方面存在显著富集。共挖掘出POSTN、TAGLN、CALD1、EPCAM 4个GBM靶基因,经证实均在临床GBM组织样本中存在显著上调且靶基因的上调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共挖掘出4个与GBM显著相关的靶基因,可能是未来GBM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8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c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36例,Ⅲ期26例。结果4例(4.9%)中转开腹,其中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和脏器损伤各1例,严重高碳酸血症1例,腹腔肿瘤种植转移1例;其余7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其中D1+α清扫4例,D1+β清扫13例,D2清扫61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24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243.8±31.9)min,术中出血量(121.1±29.1)ml,辅助切口长度(6.3±1.3)cm,清扫淋巴结(26.0±11.8)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6±1.6)d,术后恢复流质时间(3.7±1.5)d,术后住院日(12.7±6.0)d。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各11例(11/78,14.1%)。术后72例(72/78,92.3%)获得随访,中位时间20.7月(3~60个月),未发现戳孔种植,7例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4例死亡,3例带瘤生存。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有优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腹腔穿刺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普通外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穿刺术检查,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腹腔穿刺术阳性率为92.86%,42例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断准确率为92.86%,其中其中1例胃肠破裂漏诊,2例肠系膜损伤漏诊。结论腹腔穿刺术操作简单快捷,可以快速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缩短确诊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