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麻醉对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细胞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介导免疫及炎症反应的信息分子,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在一些临床病症中作用重大。手术创伤、感染、应激时平衡被打乱,首先表现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等的急剧上升,这一高细胞因子血症又进一步触发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TNFsr、IL-1ra等的释放增加。围术期麻醉药、麻醉方法以及麻醉医师运用的其他药物对细胞因子平衡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阿片类药物有延迟IL-6的分泌及降低峰值浓度的作用,异丙酚、依托咪酯促进了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相对来说,氯胺酮、硫喷妥钠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大,而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安氟醚、七氟醚等,对IL-4等抗炎性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2.
前列腺素E2的调控在创伤和脓毒症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PGE2的合成和分解、生物学效应、PGE2代谢失衡在创伤和脓毒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及PGE2调控在创伤和脓毒症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不转流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酸碱及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i-STAT血气电解质分析仪测定动脉血中Na^ ,K^ ,Ca^2 浓度及pH,PaCO2,HCO3^-,BE值。结果:Na^ 在术中无明显变化;D^ 在静脉开放即刻明显升高(P<0.01),开放后3-5min即开始下降,需快速补钾;Ca^2 在阻断前即开始下降,术中持续偏低;pH值在阻断前开始降低,开放前降至最低,开放后逐渐回升;PaCO2在开放即刻有一过性升高,但与开放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HCO3^-在阻断30min时明显低于术前(P<0.05),开放前降至最低;BE值在阻断前即明显降低(P<0.01),开放前降至最低,开放后逐渐被纠正。结论:不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酸碱及电解质随手术步骤有一定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44.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不同时期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OLT)中三个不同时期(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 10例男性ASAⅢ~Ⅳ级的OLT患者,年龄30~54岁,体重56—79 kg,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完成后经一侧外周静脉连接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系统,预置靶浓度0.5μg/ml,术中全程保持不变,在系统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之间达到平衡后,从一侧桡动脉采血3 ml,每个时期至少3次,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 1例患者因中途停用异丙酚TCI而被剔出试验。9例患者无肝期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无肝前期和新肝期(P<0.05),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一时期不同患者间异丙酚血药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TCI系统用于OLT时实测血浆浓度显著高于预置靶浓度,肝外代谢并不能避免无肝期血药浓度的明显升高,提示在使用时应降低靶浓度,尤其在无肝期需根据临床血液动力学情况考虑是否应用。  相似文献   
45.
持续静滴咪唑安定引起苏醒期烦躁两例报告朱彪,陈庆廉咪唑安定(MDZ)为新型苯二氮类药物,与安定相比,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药效强、水溶性、无组织刺激性,对心血管影响小等优点。在全凭静脉麻醉中,持续静滴MDZ效果良好。本院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持续静滴MDZ...  相似文献   
46.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研究腹腔注射曲马多对脊髓c—los蛋白表达和血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切口痛组、术前3个浓度曲马多预处理组(剂量分别为1mg/kg、10mg/kg、20mg/kg)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剂量为10mg/kg)。按Brennan法制成大鼠切口痛模型,以vonFrey细丝法(机械性痛觉过敏)、热辐射法(热痛觉过敏)和累积疼痛评分法观察疼痛的行为学变化。手术后2h取脊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c—fos表达(Fos蛋白,以FLI阳性神经元表示),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在术后2h时切口痛组大鼠的yonFrey纤毛刺激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mg/kg和20mg/kg组大鼠的yonFrey纤毛刺激缩爪阚值均明显增加(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Tl0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T10组相似。切口痛组FLI细胞主要分布在I~Ⅱ层,曲马多预处理10mg/kg和20mg/kg组FLI细胞与切口痛组相比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切口痛组大鼠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mg/kg和20mg/kg组能使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这种抑制作用弱于曲马多预处理10mg/kg组(P〈0.05)。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mg/kg组的痛阈和脊髓c—fos表达以及血液IL-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能对疼痛引起的脊髓灰质背角FLI阳性神经元增多和血液IL-6含量增加的效应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曲马多预处理效果更强;脊髓灰质背角Ⅰ~Ⅱ层可能是曲马多产生痛觉调制的主要部位。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曲马多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c—los的表达和减少血液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7.
心脏直视手术和胸内手术后大出血,都可发生急性失血性休克或心包填塞等危象,稍有处理不当,将危及病人生命,也给麻醉和术中管理带来困难。现就我院自1980年以来施行的心胸手术2010例中术后早期(30小时内)大出血而再次进胸的麻醉和术中管理报告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8.
本科1980年1月~1985年12月,共施行全麻2826例,发生支气管痉挛22例,发生率为0.78%。支气管痉挛是全麻中常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缺 O_2 和 CO_2蓄积,甚至有致死的报告。本文就全麻中支气管痉挛发生的原因、处理及其预防,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女各11例,年龄14~70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体外循环 (CPB)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 IL - 6、IL- 8、IL - 10的影响。方法 :将2 0例择期行 CPB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 (M组 )和异丙酚组 (P组 ) ,每组 10例。麻醉诱导 M组用咪唑安定 0 .0 6~ 0 .10 mg/kg,P组用异丙酚 1.0 0~ 1.5 0 mg/kg静注 ,其余均用东莨菪碱、芬太尼、维库溴铵、利多卡因诱导 ,麻醉维持除用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外 ,M组分次追加咪唑安定 0 .0 4~ 0 .1mg/kg,P组静注异丙酚 3~ 5 mg/kg· h-1。分别在麻醉前 (T1)、腔静脉插管时 (T2 )、主动脉阻断后 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4 )、1h(T5 )、2 h(T6 )、4 h(T7)、2 4 h(T8)从桡动脉采血 ,测定 hct、IL- 6、IL - 8、IL - 10。结果 :与 T1相比 ,3组患者 T4~T7外周血 IL- 6、IL- 8、IL- 10明显升高 (P<0 .0 1) ,分别于 T5、T6、T5达峰值 ;P组 T7时 IL- 8值明显低于同时点的 M组 (P<0 .0 5 ) ;而 T4~T6时 IL- 10则显著高于同时点的 M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与咪唑安定麻醉相比 ,异丙酚麻醉能减轻 CPB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 IL- 8反应和增加 IL- 10释放。  相似文献   
50.
慢性肝病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麻醉前放置肺动脉导管和右桡动脉导管,监测各个时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先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变化的差异性,再以术前、术毕时作对照,按配对资料t检验的统计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术中心率增快;血压在无肝期开始转流时,显著下降后短期内回升,术后12h开始进行性增高;肺动脉压从无肝期前开始增高,术后60h又进一步增高,肺动脉楔压变化与肺动脉压变化一致;心输出量在术前到术后60h均处于高输出状态;术前肺循环阻力低于正常,术毕时显著增高;体循环阻力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术后两者均进行性增高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OLT患者术前术中有高排低阻血流动力学障碍,术后逐渐恢复正常。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预防和控制肺水肿、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