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制备与鉴定抗A型肉毒神经毒素重链C端( heavy chain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serotype A, BoNT/AHc)特异性鼠单克隆抗体。方法通过纯化BoNT/AHc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建立杂交瘤细胞以制备鼠单抗,用ELISA、Western印迹实验和抗体分型试剂盒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ELISA检测鼠单抗与BoNT/AHc突变体结合,初步鉴定其在BoNT/AHc的结合表位。结果得到纯度较高的BoNT/AHc抗原,制备了4株特异性鼠单抗1A4、3H3、3H7、5H8。间接ELISA结果显示,单抗细胞上清效价均>3.0×103;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单抗均能与BoNT/AHc特异性结合;抗体亚型鉴定结果为1A4、3H7属于IgG1(Κ),3H3属于IgM(Κ),而5H8属于IgG2b (Κ);叠加ELISA实验表明,4株单抗抗原识别表位相近;用ELISA检测单抗与BoNT/AHc突变体结合实验结果初步确定了4株单抗与BoNT/AHc的结合表位。结论对抗A型肉毒毒素鼠源性抗体完成了制备和鉴定,为肉毒毒素中和抗体的开发与阐明中和抗体的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方案。方法选取NICU收治的47例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记录其性别、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情况等以及并发症,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并根据原发病给予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镁、抗惊厥、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均采用个体化补钙方案,根据血钙值、病情确定补钙剂量以及时间,一般采用10%葡萄糖酸钙1-2 mL/kg,以5%葡萄糖液稀释1倍后缓慢静注,1~2次/d,连用3 d。结果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盘早剥、代谢性碱中毒,而性别、羊水粪染、颅内出血等与低钙血症无关。本组小于30周患儿9例,31~36周20例;早产儿29例(62%),足月儿18例(38%),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龄与低钙血症的关系提示胎龄越小,低钙血症发生的几率越高,患儿血钙水平越低,且发生低钙血症的时间越早。临床患儿无症状低钙血症最多见,占51%;早产低钙血症患几与足月低钙血症患儿相比呼吸暂停明显增加。结论钙离子是维持机体正常的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离子,对于新生儿低钙血症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尽早给予诊断和进行静脉补钙,防止与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注意血镁的检查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炎症因子及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SAMP8小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PNS高剂量组(200 mg·kg-1)、PNS低剂量组(100 mg·kg-1)和石杉碱甲组(0.3 mg·kg-1),8只/组,模型组ig给予给药组相同容积的双蒸水.每天ig 1次,连续给药2个月.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法测定PNS对各组SAMP8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补体(C1q)表达的影响;HE染色光镜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PNS高剂量组的IL-1β(23.14± 12.58) ng·L-1水平低于模型组(47.44 ng·L-1) (P<0.05);IL-6 PNS高、低剂量组(243.3±133.9),(269.0±75.1)ng·L-1低于模型组(582.5±144.6) ng·L-1(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补体C1q (280.4 ±49.75) mg·L-1含量均高于阳性组C1q(144.71±21.78) mg·L-1和PNS高剂量组C1q(187.7±65.56) mg·L-1;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的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吞噬神经细胞;用药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没有被激活,为静息状态.血清中TNF-α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NS对SAMP8小鼠的免疫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细菌内毒素法检查临床输液反应情况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我院药检室检查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方法,我室在工作中多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凝胶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Y)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117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血清ALT水平分为血清ALT正常组(ALT≤50U/L,n =60)和ALT增高组(ALT> 50U/L,n=57),比较组间一般资料、生化学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特征的异同.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三酰甘油、铁蛋白等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分别有77%和65%的ALT正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虽然其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轻于ALT增高患者,但25%的患者已达到抗病毒治疗的病理学标准.结论 尽管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总体较ALT升高者轻,但仍有1/4的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必要行肝活检及时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06.
夜间血压     
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昼夜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血压在清晨觉醒后由较低水平迅速升高,于上午10:00-12:00达到峰值,此后血压逐渐降低,但仍旧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夜间,血压水平逐步下降,于凌晨03:00-05:00达到谷值;其后血压逐渐升高,并于清晨觉醒时再度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07.
编码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小鼠附睾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附睾中对精子成熟的影响,本研究应用原位杂交和图象分析方法,对成年小鼠附睾中NGF mRNA的分布和相对含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NGF mRNA主要位于附睾管柱状上皮细胞的基底部,原位杂交的信号在附睾管中的分布不均匀,附睾体部杂交信号强于附睾尾部,从附睾管头端至尾端,NGF mRNA含量逐渐下降。实验结果提示精子在进入附睾以后的成熟过程和获得运动能力方面仍然需要NGF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8.
<正>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或者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具有传染性。通过长期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与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员是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解这部分高危人群的乙肝感染及家庭内传播状况,以采取有效的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我们于2009—2010年按全国"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策略研究"项目内容,对107户乙肝病人或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家庭成员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新疆某男性监管场所羁押人群HIV感染的最新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新疆某男性监管场所截止2014年12月全部在押人员2 024人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户籍、文化程度等信息,同时对他们进行HIV抗体筛查。结果 2 024名男性羁押人群中检出HIV感染者324例,HIV感染率16.01%;不同年龄(χ2=38.564)、民族(χ2=170.577)、地区(χ2=220.282)、学历(χ2=20.544)及婚姻状况(χ2=134.170)羁押者的HI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HIV感染的独立因素为吸毒(OR=8.018,95%CI=3.009~15.178)与婚姻状况(OR=6.787,95%CI=1.025~9.336)。结论该监管场所男性羁押人群HIV感染率明显高于新疆地区总HIV感染率,仍以性传播与吸毒传播为主;对高危人群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机会,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76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接受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将其分为实验组(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组)、对照组(未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10dⅡ型1期、2期、3期及Ⅲ型患者鼻道纤毛清除速度(mm/min:5.17±0.27 vs 5.11±0.28,4.27±0.27 vs 4.27±0.30,3.63±0.27 vs 3.72±0.22,2.69±0.35 vs 2.9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Ⅱ型、Ⅲ型患者术后平均出院时间(d:3.86±0.90 vs 7.42±1.06,6.90±0.87 vs 9.67±0.81)均短于对照组,下鼻甲及鼻中隔粘连率(0 vs 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能增大鼻内镜操作空间,减少鼻腔正常粘膜损伤,缩短住院天数,调节鼻腔通气情况,减少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发生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