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线粒体prohibitin蛋白在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线粒体prohibitin蛋白在CCRF-CEM肿瘤细胞耐药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提取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taxol细胞的线粒体总蛋白,对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得到的SDS-PAGE胶用ImageMaster§TM 2D Platinum software进行分析、比对,对胶上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通过SWISS-PROT和NCBInr数据库鉴定蛋白的归属。结果: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taxol细胞中的线粒体prohibitin Protein15表达升高了68.6%(以蛋白表达的体积计)。结论: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taxol细胞中线粒体prohibitin表达增加。prohibitin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的活动,对抗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在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体外对猪呼吸繁殖综台征病毒(PRRSV)的抑制作用,并为今后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提供分析物。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采用CPE法观察拉米夫定抑制PRRSV对Marc145细胞的致病力,确定其抗病毒作用强度。结果 拉米夫定体外对PRRSV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浓度范围在5~20μg/ml,且预防性用药效果优于感染后用药。结论拉米夫定对PRRSV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心肌肥厚大鼠的ATPase及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狭窄术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大鼠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又各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西红花酸100,50mg/kg组。测定心脏重量参数,采用试剂盒测定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的活力及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模型早期组(术后24h)ATPase活性明显降低,模型晚期组(术后1个月)ATPase活性降低更加明显,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西红花酸晚期组(给药1个月)能显著提高心肌组织的ATPase活力,降低胶原的含量。结论 西红花酸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治疗白血病的"另类"奇葩--小剂量砒霜治疗AP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霜是一味古老的矿物类中药,其功效用法最早见于北宋开宝年间《开宝本草》以及《本草行义》:“疗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不可久服,伤人。”《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砒霜是细胞原浆毒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过程,早在一百多年前砒霜就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使用的Fowler’s试剂实质上是含有1%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西红花酸对高脂血症家兔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易感性及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方法建立家兔高脂血症模型,ELISA法测定血清Ox-LDL水平;分离LDL,体外测定其氧化易感性;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西红花酸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家兔LDL氧化易感性和血清Ox-LDL水平;西红花酸30mg·kg-1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而15mg·kg-1对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高,低剂量组皆可显著提高血清TAC及SOD,GPX活性。结论:西红花酸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家兔LDL氧化易感性及血清Ox-LDL水平,其机制与提高血清SOD,GPX活性、提高血清TAC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正> 一、前言从六十年代开始,固定化酶技术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酶工程的面貌。七十年代以后,作为酶源的微生物菌体本身的固定化,即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又引起了各国学者极大的兴趣。固定化细胞因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以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2(VD2)后饲喂高胆固醇饲料诱发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主动脉和肝脏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高、低剂量的西红花酸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TC、LDL-C和MD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HDL-C含量、SOD活性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AI)。病理切片结果表明,西红花酸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结论西红花酸具有显著的抗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西红花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crocetin)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混合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用不同剂量的西红花酸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介素-1B(IL-1J3)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eBp65(NF-kBp65)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TLR4和NF-k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西红花酸能改善UC大鼠结肠形态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西红花酸能抑制MPO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西红花酸能下调TNF—a和IL-1B的含量;西红花酸能降低TLR4和NF-kBp65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论:西红花酸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抑制TLR4/NF—KB信号通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9.
西红花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建立西红花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色谱柱为C_(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5:24.5:0.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423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6~1.29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9.52%,101.4%;RSD分别为1.3%,1.8%,2.1%(n=5)。结论:本方法快速、可靠、简单、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10.
人参愈伤组织水浸液给小鼠腹腔注射,从几方面观察其药理作用——镇静、抗疲劳、抗高温以及对心血管方面的影响,并同栽培人参作了活性比较。结果表明:1.人参愈伤组织对小鼠自发活动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较栽培人参抑制作用强,两药均有相似的协同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2.两药均能显著地降低氧耗量,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及具有相似的抗疲劳作用;3.两药均具有心脏抑制和血管收缩作用;4.人参愈伤组织抗高温作用较栽培人参弱。总之,人参愈伤组织与栽培人参药理活性基本相似,但在某些方面,作用略有强弱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