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椎间盘退变是腰腿痛和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表明,椎间盘突出后可形成对周围神经组织的物理和/或化学刺激,使神经组织异常放电而产生疼痛。因此,椎间盘突出被看作是椎间盘疾病导致疼痛的先决条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前后的神经解剖、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在没有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发生于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腰痛——即通常所说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辛伐他汀对钛颗粒刺激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成5组,A组为钛颗粒刺激组(单核细胞和磨屑混合培养),B组为10^-5mol/L辛伐他汀组(单核细胞、磨屑混合培养+10^-5mol/L辛伐他汀),C组为10^-6mol/L辛伐他汀组(单核细胞、磨屑混合培养+10^-6mol/L辛伐他汀),D组为10^-7mol/L辛伐他汀组(单核细胞、磨屑混合培养+10^-7mol/L辛伐他汀),E组为单核细胞组。各组细胞培养24h后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分别培养10d、18d后进行TRAP染色阳性细胞计数,采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磨片的吸收陷窝,观察钛颗粒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磨屑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溶骨因子,辛伐他汀抑制磨损颗粒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MCP-1;且破骨细胞数明显减少,骨吸收陷窝数减少,与钛颗粒组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抑制TNF-α、MCP-1的释放而有效防止磨屑诱导的骨溶解,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种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价值,回顾分析我科59例81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其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均未使用CPM机进行被动锻炼,以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作为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结果 ,在应用非CPM机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59例81膝患者均于术后第二天下地,其术后平均ROM为(104.9±11.2)°,伸直均达到0°.采用非CPM机综合的康复治疗手段,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骨性关节炎(OA)动物模型,探讨该模型中软骨及软骨下骨病理变化.方法 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术后2、6周和10周组).每只大鼠右膝行前交叉韧带切断,造成膝关节不稳定动物模型,对侧为假手术侧.分别将每组动物于术后2、6和10周处死,取胫骨近段,比较各组骨关节大体形态及病理变化.光镜下观察指标有改良的Mankin评分、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免疫组化法观察MMP-13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在造模后2、6周和10周软骨退变呈进行性发展.Mankin评分增高、MMP-13表达逐渐增强,与假手术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骨下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造模后早期软骨下骨骨量轻度减低(P<0.05),之后骨量逐渐增加(P<0.01).结论 大鼠的前交叉韧带切断能够造成动物膝关节OA样改变,表现出软骨下骨吸收、骨重建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相当常见的问题。“微粒病”的含义主要是指在人工假体周围存在大量磨屑,引起异物反应,导致在假体和骨界面形成一个特征性的软组织界面膜。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研究已经证明这一软组织膜主要由巨噬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产生系列骨吸收因子,这可能是引起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机械压迫时,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的发病机制.方法:用硬膜外穿刺的方法给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及自体髓核混悬液,并对机械刺激缩爪阈值、马尾神经传导速度,神经根组织形态、疼痛行为进行了测定和观察.结果: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反应,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髓核所致的炎症反应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关节置换术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无菌性松动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密切.肿瘤坏死因子可募集并直接或间接激活破骨细胞,影响其他细胞因子的释放,刺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使成骨细胞凋亡并影响其分泌细胞因子.该文就近年肿瘤坏死因子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改良分步消化法培养原代软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