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T细胞受体(TCR)和IL-2受体α链(CD25)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TCRαβ、TCRγδ和CD25的表达变化,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淋巴细胞TCRαβ和CD25的表达[(52.0±10.7)%、(2.1±1.9)%]显著高于术前[(41.7±9.2)%、(1.3±0.8)%](均P<0.05);TCRαβ和CD25的表达变化与排斥反应的进程有关,术后第5天[(51.8±11.5)%、(2.0±1.5)%]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至第14天[(60.5±6.3)%、(3.1±1.6)%]仍维持在高峰平台,高于术前(均P<0.05),此时移植物排斥反应多表现为2~3级.TCRδγ在外周血中的表达量较低,在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结论淋巴细胞TCR αβ和CD25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动态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αβ和CD25的表达有助于临床移植排斥反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82.
硝普钠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硝普钠与K562细胞在体外培养,观察其作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用活细胞计数、MTT法观察硝普钠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等分析细胞凋亡。同时设高铁氰化钾(PFC)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NO能抑制K562细胞生长,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0/G1期;K562细胞与硝普钠作用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断化,亚G1峰检出并显著增加,Annexin V/PI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表达增加等均证实NO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而对照组并无此类变化。结论:NO通过阻滞G0/G1期细胞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有很强的致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试验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止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分别与献血者富血小板血浆和乏血小板血浆作用,分为4组:0 mg/L组、30 mg/L组、91 mg/L组和910 mg/L组.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P-选择素、GPⅡb/Ⅲa及Fg-R表达水平,以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PT、APTT、TT及Fg水平.以前述4种浓度丁胺卡那霉素以及62.5 U/ml肝素钠和109 mmoL/L柠檬酸钠分别与新鲜全血作用,测定CT及血浆Ca2+浓度.分别检测1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丁胺卡那霉素常规剂量治疗前和治疗后30 min 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选择素、GPⅡb/Ⅲa及Fg-R表达水平,并测定PT、APTT、CT和血浆Ca2+浓度.结果 30 mg/L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选择素和Fg-R分别为(65.8±3.9)%、(9.2±1.0)%和(12.6±1.7)%,显著低于0 mg/L组的(88.0±4.6)%、(16.1±1.3)%和(3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42、8.432和9.993,P均<0.01);30 mg/L组APTT(80.5±6.8)s和CT(857±66)s明显高于0 mg/L组的(33.0±3.6)s和(447±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12和13.211,P均<0.01);丁胺卡那霉素浓度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聚集的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与APT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2、0.939和(>0.870),P均<0.05];30 mg/L组,91 me/L组和910 mg/L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选择素和Fg-R表达及使CT增加[F组间=21.44、26.24和(>29.81),P均<0.01].0 mg/L组、30mg/L组、91 mg/L组和910 mg/L组PT值分别为(14.7±1.9)s、(15.2±1.7)s、(15.6±1.5)s、(22.1±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1,P<0.05),而GPⅡb/Ⅲa、TT、Fg以及血浆Ca2+浓度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51.6±10.1)%、P-选择素(6.8±1.8)%和Fg-R(20.1±5.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6.8±11.4)%、(10.9±3.1)%和(28.5 ±7.4)%,APTT(49.8±5.9)s和CT值(660±59)s则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6.9±3.8)s和(410±4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56、8.875、7.423、10.012和11.322,P均<0.01).治疗前、后GPⅡb/Ⅲa、PT和Ca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胺卡那霉素通过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和释放反应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通过抑制内源凝血系统因子途径而抑制凝血功能,从而对止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应用丁胺卡那霉素抗感染治疗可能有发生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84.
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其化学名称为N,N'-二(间甲基苯)-3,6-二甲基-1,4二氢-1,2,4,5-四嗪-1,4-二甲酰胺,是胡惟孝等[J]合成的一种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2],初步实验结果表明ZGDHu-1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3].我们通过检测ZGDHu-1作用后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细胞凋亡情况并观察其对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ZGDHu-1对B-CLL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大萼香茶菜甲素(macrocalyxin A,MA)体外对Kasumi-1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的(4、8、12、16μg/ml)MA体外作用于Kasumi-1细胞,运用细胞计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CD11b、CD13检测研究细胞分化;细胞形态学、Hoechst33258荧光染色、DNA梯度电泳观察细胞凋亡;DNA亚二倍体及annexin-V/PI双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质谱分析技术检测用药前后细胞小分子蛋白变化。结果MA对Kasumi-1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较低浓度MA可以诱导细胞分化,CD11b表达明显上升,且有剂量量效关系.高浓度促进细胞凋亡,细胞瑞氏染色后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亚G1峰显著增加,annexin-V+/PI-表达升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琼脂糖电泳观察到DNA"梯状条带"。质谱分析显示,药物作用组与空白组对照分析出现13个差异蛋白峰,质荷比集中在1053-8581之间。结论MA能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氟康唑对光滑假丝酵母菌作用后存活率、细胞周期、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CCLS M27-A微量稀释法和ATBF3法测定临床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敏感株与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株与不同浓度氟康唑共同培养后,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荧光探针碘化丙啶(PI)标记存活率、DNA-Prepkit试剂盒标记细胞周期、荧光探针双氢罗丹明(DHR)标记ROS和荧光探针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JC-1)标记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氟康唑敏感株MIC在2μg/ml,氟康唑耐药株MIC128μg/ml;氟康唑作用后,氟康唑耐药株存活率、细胞周期、ROS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无明显变化;而氟康唑敏感株存活率明显下降,ROS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大部分光滑假丝酵母菌阻滞于G2-M期,并出现subG1凋亡峰。结论光滑假丝酵母菌过多ROS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可能是氟康唑诱导光滑假丝酵母菌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大萼香茶菜甲素(macrocalyxin A,MA)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MA处理HL-60细胞,锥虫蓝染色、MTT比色法观察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细胞形态学、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等分析细胞凋亡;通过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3、CD14,NBT试验和细胞形态学检测MA诱导HL-60细胞的分化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Bax、P53、Fas表达和线粒体膜蛋白、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的变化.结果 HL-60细胞经MA作用后,MA呈时效及量效性地抑制HL-60细胞增殖,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8.76、7.17、7.14μg/ml;形态学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亚G1期细胞和Annexin-V/PI标记阳性细胞显著升高;细胞发生部分分化,CD11b表达增加,NBT阳性细胞增多;MA诱导HL-60细胞凋亡和分化过程中,Bcl-2、Fas、P53表达无明显变化,Bax、线粒体膜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比值升高,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结论 MA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ax基因和bax/bcl-2比值、提高线粒体膜通透件和下调线粒体膜电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88.
邱莲女  周永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1):1036-1038,1041
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肿瘤细胞CD40分子激发常常导致其生长抑制,甚至凋亡以及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D40分子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分子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9.
我们曾研究了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ZGDHu-1抗白血病的作用,我们以HL-60细胞为模型,体外观察了ZGDHu-1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诱导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0.
超倍体核型通常见于实体瘤,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分析有时可见少量的多倍体细胞,但真正的异常克隆相当少见,且是红白血病的典型特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超倍体核型迄今报道不足30例,本院近期收治1例以伴t(8;21)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的AML—M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