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仝小林院士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核心病机是肝火旺盛,痰核凝练。治则为苦寒清热收敛。治法以清肝解毒散结,敛肝、保肝为主,佐以散结消肿。夏枯草、黄药子、五味子组成的三味小方是治疗该病态靶同调的药物,一是清肝火;二是散结消肿;三是敛肝、保肝。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夏枯草30~120 g,黄药子9~15 g,五味子9~30 g。  相似文献   
52.
抓住疾病之"态",厘清核心病机。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同时选择针对症状、指标等"靶点"的"靶药",是"态靶结合"组方理论的主要内容。仝小林教授将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肺胃热盛证是"热"态的分型之一,病位在肺、胃,临床常用白虎汤治疗。然白虎汤中仅知母有降糖作用,全方降糖力度较弱,故往往加入黄连、桑白皮等降糖"靶药"进一步降糖,二者既能降糖,又可清肺胃之热。  相似文献   
53.
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在改善患者症状、病理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仝小林教授认为浅表性胃炎(胃热型)病因主要是湿以及病程日久,湿郁而化的湿热。治疗时首先要改善胃所处的环境--湿。其次,要针对胃热型浅表性胃炎运用态靶同调的三味小方--蒲公英、薏苡仁、黄连以清热除湿,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蒲公英15~45 g,薏苡仁30~60 g,黄连6~15 g。  相似文献   
54.
我国生产的中药胶囊剂,绝大部分没有含量控制标准,而服用剂量又均按粒数计算。因此,为了服用剂量的准确性,既要求每粒胶  相似文献   
55.
小鼠小肠粘膜淋巴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粘膜免疫越来越得到广大免疫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在中药治疗免疫性疾病机制中得到应用[1]。人体粘膜是机体与外界相隔的最大屏障,面积大于400 m2。粘膜接触大量抗原,是病原体入侵的最大门户。粘膜内和粘膜下含有大量弥散的淋巴细胞,其数量相当于脾脏细胞总数。粘膜免疫细胞不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不同抗病毒方案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医院诊治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阴转、HBeAb阳性以及HBV DNA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以及治疗结束knode Ⅱ组织学活动度指数(HAI)评分下降及HBV DNA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拉米夫定治疗相比,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常由于人体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与其相关的一系列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尿酸血症常与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并发,是上述疾病的危险因素[1-5]。国外报道,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者达25%[6]。  相似文献   
58.
仝小林  赵林华 《药品评价》2009,6(12):490-491
糖尿病汗出异常属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可发生,在临床很常见,甚至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不能缓解。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合并泌汗异常为自主神经受累,是交感神经催汗纤维受损所致。其特点为上半身出汗多,活动后尤甚。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