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收集UC患者331例,健康对照者832名,PCR扩增Trail目的基因后,直接测序检测Trail基因3非编码区(G1525A/G1588A/C1595T)三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Trail单倍型与UC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 AA的频率在UC组中明显降低(P值均<0.01);UC组Trail G1588A和C1595T两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和T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轻和中度UC患者Trail C1595T突变等位基因T和CT+ TT基因型频率为49.15%和64.51%,重度UC患者分别为72.37%和84.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2.710和2.935,95%CI:1.598~4.596和1.188~7.249,P值均<0.05).重度UC患者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48.69%,较轻和中度UC患者(35.16%)增加(OR=1.750,95%CI:1.082~2.830,P=0.021).UC组中AAT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09%比58.41%,95%CI:1.549~2.229,P<0.01);GAT单倍型频率在UC组中明显增高(10.15%比0.18%,95%CI:0.005~0.051,P<0.01).结论 Trai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UC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在线教学中的教学督导对保证“线上”“线下”教学实质等效有着重要意义,而相较于常规线下督导其又具有其特殊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督导体系,基于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成果导向教学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的质量控制,制定在线教学督导方案。该方案包括专家督导全覆盖、学生反馈渠道畅通、管理督导沟通解决等内容,并在实践中检验在线教学督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通过对督导专家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反映在线教学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线教学专家督导满意度较高,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说明在线教学督导方案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统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上海市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支持下,建立与医学整合课程相对应的跨学科、跨院系的本科教学团队,在全国率先打通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改革成果全面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改革按学时计酬的绩效制度,出台与各环节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健全督导机制,夯实医教协同机制,促进了教师共同体发展,全面提升了医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4.
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能促进毒性物质从机体排出,其基因多态性与人体对毒性物质的解毒能力相关,因此影响个体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易感性。本研究通过探索谷胱甘肽转硫酶M1基因型(GSTM1)在正常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及散发性大肠癌(SCRA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旨在阐明UC和SCRAC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一种小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SEC1基因敲除(SEC1-/-)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结肠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EC1-/-C57BL/6小鼠,通过连续口服3%葡聚糖硫酸钠5天构建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设置SEC1-/-结肠炎组(14只)、野生型结肠炎组(15只)和野生型对照组(6只)共3组。通过疾病活动度评分和体质量变化评估结肠炎严重程度,收集小鼠升结肠内粪便样本,采用高通量16s-rDNA测序技术检测粪便菌群组分,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比较肠道菌群组分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饮用DSS第7天,与野生型结肠炎组比较,SEC1-/-结肠炎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77.9%±4.7% vs 87.0%±6.2%,P<0.05),而疾病活动指数显著升高(7.3±2.8 vs 9.4±2.6,P <0.05)。野生型结肠炎小鼠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0.83 vs 0.91,P<0.05),但两组小鼠肠道菌群OTU个数、Shannon和chao1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野生型结肠炎组比较,SEC1-/-结肠炎组肠道菌群的OTU个数显著增多(305 vs 194,P<0.05),Shannon和chao1指数均显著增加(4.71 vs 4.09;332 vs 207;P均<0.05),乳酸杆菌属(28.95 vs 2.23)、梭菌属(0.13 vs 0.01)和糖单胞菌属(1.82 vs 0.09)的丰度均显著增多(P均<0.05)。结论 SEC1基因敲除使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严重程度加重,并影响结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56.
患儿女,13岁,2010-12-21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心血管内科就诊。患儿生后即发现右足呈马蹄畸形,4年后发现左足内翻,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6年前于骨科就诊,体检发现左髋脱位,行左髋脱位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术后足跟仍不能着地,影响行走。既往视力不佳,智力正常。足月顺产第一胎,生后无窒息史。患儿母亲细高身材,头型略偏长、缩颌,四肢及手指细长,上部量/下部量的比例减少,步态正常,现年龄38岁,自述既往健康,未行系统检查。患儿外祖母、2个舅舅和1个姨均为细高身材,头部及四肢相应骨骼系统表现均与患儿母亲相同,且在35~49岁期间分别因心梗、心脏病或不明原因突然死亡。查体:跛行,身高157 cm,体重35 kg,细高身材,指尖距157 cm,左下肢长83.5 cm,右下肢长86.5 cm,头型明显偏长,腭弓高,鸡胸畸形,脊柱呈S型侧弯,四肢细长,手指细长,呈蜘蛛指样改变,各关节韧带松弛,能过度伸展,腕部征(+),双足呈马蹄高弓爪形趾畸形,右足尤重,双足跟轻度内翻,外侧着地,双足外侧可见胼胝体;超声显示主动脉内径25 mm,肺动脉19 mm,各心腔大小正常,二、三尖瓣微量反流。眼科会诊:双眼视力0.1,裂隙灯下可见双眼角膜光滑透明,双眼晶状体鼻上方不全脱位,可见晶状体赤道部,虹膜震颤(+),诊断双眼晶状体半脱位。建议患儿做主动脉CT三维重建,由于经济原因,家属未同意,签字退院,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上呼吸道菌群定植种类和数量与健康儿童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例学龄前哮喘患儿入哮喘组,另纳入18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之间呼吸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差异。结果: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上呼吸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增加,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哮喘组和对照组共有扩增子序列变异(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 ASVs)375个,特有ASVs分别为889个和1 037个,哮喘组菌群ASVs相较于对照组发生显著变化。在门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下降(P<0.0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P<0.05)。在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链球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减少,奈瑟菌属(Neisseria)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哮喘患儿上呼吸道菌群在种类和数量上与健康儿童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58.
徐缘  蒋益  林道泼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9):101-106,148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克罗恩病(CD)发病相关的异常甲基化修饰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CD的表达谱芯片GSE102134和DNA甲基化芯片GSE105798。通过R语言软件对CD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同时对CD的DNA甲基化芯片进行差异甲基化位点分析。筛选异常甲基化修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共同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CD的核心基因。最后通过GEO数据库GSE75214和GSE186582验证差异基因表达。结果 采用表达谱芯片分析,共筛选出13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80个表达上调,535个表达下调。CD组与对照组比较,共发现11066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8542个高甲基化位点,2524个低甲基化位点。对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联合分析,找到55个低甲基化修饰下表达上调的基因,和125个高甲基化修饰下表达上调的基因。GO分析表明异常甲基化修饰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细胞顶端组成和有机阴离子转运相关。KEGG信号通路主要为PI3K/Akt信号通路、黏附斑和ECM-受体相互作用等。STRING和Cytoscape软件筛选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并在GSE75214和GSE186582芯片集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提示COL4A2、COL4A1、PDGFRB和PYY可能在CD中起重要作用。结论COL4A2、COL4A1、PDGFRB和PYY可能是CD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9.
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PBL和CBL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推进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改革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特殊性和区别性。PBL教学模式通常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在医学基础教育阶段,PBL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建立为主要目的,因此较适宜于尚未接触医学桥梁课程的学生。而CBL教学模式常依附于学科的课程之内,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增强思辩能力为目标,授教对象以完成医学桥梁课程学习的学生为主。两种教学模式中,PBL的教师更像是一位旁听者或辅导员,而CBL的教师则如主持人或顾问的角色。分清PBL和CBL两者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mA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期小鼠结肠炎及IL-1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BALB/c小鼠分为普通组(A)、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CTLA-4单抗干预组(C)和同型对照组(D)。A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d;B、C、D组小鼠均饮用5%DSS水溶液7d,C组和D组同时分别予以CTLA-4单抗和同型对照抗体腹腔注射。7d后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学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检测鼠结肠黏膜IL-17mRNA表达。结果:①C组小鼠DAI、结肠组织学评分和MPO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C组小鼠肠黏膜IL-17mRNA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CTLA-4单克隆抗体可加重结肠炎症并使肠黏膜IL-17m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