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61.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RT-PCR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靶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软脂酸诱导第3天即可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第6天脂肪变性加重。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细胞内TG、TC含量逐渐增多,SREBP-2、HMGCR、LDLR mRNA表达逐渐增强;第3天和第6天细胞内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细胞内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和第6天HMGCR、LDLR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SREBP-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存在胆固醇积聚,其机制可能是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62.
氧化苦参碱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体外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性。方法借助脂质体将重组HCV基因(pBK-HCV)转染SMMC-7721细胞,并以此为模型,通过bDNA信号扩增法定量检测细胞内HCV RNA的变化,观察氧化苦参碱对HCV RNA的抑制作用; 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建立了重组HCV基因转染的稳定表达细胞模型,可作为药物研究的工具。氧化苦参碱浓度为100— 1000μg/ml时能明显降低细胞内HCVRNA水平,有效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在细胞水平有效地抑制HCV RNA,具有直接抗HCV作用。  相似文献   
163.
非创伤性诊断指标优势组合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诊断指标的优势组合及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肝活检组织学分级分期为标准,检测200例慢性肝病患者同期血清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B超、CT、MRI,运用 逐步回归方法判别分析获得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指标的优势组合,并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以S0为无纤维化组,S1+S2+S3+S4为纤维化组,获得指标组合:B超门静脉每分钟血流流量参数、年龄、B超肝右叶最大斜径、CT/MRI肝表面波浪状表现、γ-谷氨酰转肽酶(GGT),其诊断敏感性为80.36%,特异性为86.67%,准确率为81.10%;以S1+S2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3+S4为重度肝纤维化组,获得指标组合:透明质酸(HA)、A/G比值、B超脾长径,其诊断敏感性为59.57%,特异性为91.26%,准确率为81.33%;以S1+S2+S3为纤维化组,S4为肝硬化组,获得指标组合:HA、CT/MRI肝内胆管附近小囊状改变情况、B超肝包膜厚度、年龄、症状积分,其诊断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91.45%,准确率为89.63%。结论 非创伤性诊断指标的优势组合对诊断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64.
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并以MTT比色法观察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对HSC增殖效应.结果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可影响HSC的增殖.花生四烯酸25mg/L对HSC有增殖作用(P<001),而50,100mg/L对HSC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HSC增殖非常缓慢,HSC细胞轮廓非常明显,胞质粗糙,内有颗粒沉积,125,625mg/L对HSC增殖无影响.亚油酸625,125,25mg/L对HSC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但随着浓度增大,50,100mg/L则促进HSC增殖(P<005或P<001).结论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在一定浓度下可促进肝星状细胞增殖,高浓度对HSC有毒性作用,其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而与脂肪肝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