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三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20例宫颈正常组织、185例宫颈CIN1级、98例宫颈CIN2级和118例宫颈CIN3级患者宫颈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20例宫颈正常组织检出HPV感染者2例,总的HPV感染率为10.00%(2/20);185例宫颈CINⅠ组织检出HPV感染者83例,总的HPV感染率为44.87%(83/185);98例宫颈CINⅡ组织检出HPV感染者83例,总的HPV感染率为84.69%(83/98);118例宫颈CIN Ⅲ组织检出HPV感染者108例,总的HPV感染率为91.53%(108/118)。结论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标本的HPV基因分型检测,对我国女性宫颈病变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研究及宫颈癌瘤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APC基因的第15外显子MCR区(mutation cluster region)的1493, 1367和1328位突变与大肠肿瘤患者(阳性家族史)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共提取65例标本的基因组DNA, 包括21例肠腺瘤标本组和16例肠腺癌标本组, 20例家族史阳性组和8例无家族史组. PCR特异性扩增APC基因的第15外显子MCR区, 经ABI3100基因测序仪测序, 对密码子突变情况按4个标本分组和基因变异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APC基因的三种密码子突变, 即密码子1493(ACG>ACA), 突变的发生率为91.3%(63/69), 密码子1367(CAG>TAG),1.4%(1/69)和密码子1328(CAG>TAG)7.2%(5/69). 共检出4种碱基变化, 4478 (G→A), 4478 (G/A), 4096 (C/T)and 3979(C/T). 4478位碱基G→A和4478位碱基G/A分别在腺瘤组与无家族史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4478位碱基G→A在家族史阳性组与无家族史组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基于临床病理突变表型, 四种核苷酸变化间经χ2检验比较发现有显著性差异( P<0.05)的是:4478位→A型突变分别与4478位G/A型突变、4096位C/T型突变和3979位C/T型突变之间, 4478位碱基G/A型突变分别与4096位C/T型突变和3979位C/T型突变之间, 而4096位C/T型突变和3979位C/T型突变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密码子1493(ACG>ACA)的4478位(G→A)突变为各组最高频发的同义突变,与阳性家族史和腺瘤表型有关. 密码子1367(CAG>TAG)和1328(CAG>TAG)仅为腺癌表型的体细胞无义突变.  相似文献   
23.
针刺对便秘模型大鼠PGP9.5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对便秘模型大鼠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标志物PGP9.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体质量及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15只,45只大鼠予生大黄水煎液灌胃,开始用量为100g/(kg·d),最后为1280g/(kg·d),45 d后造模36只,治疗前处死12只作为造模末治疗前组对照,剩余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治疗组,各12只.针刺组大鼠针刺天枢和足三里,天枢加电针,疏密波刺激10 min,每日1次,共计14 d;空白治疗组不给予治疗.2组14 d后处死,取距离肛门5 cm肠管,用HE染色和PGP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 Plus 5.0计算各组PGP9.5的综合吸光度值(LA值)分析肠神经节细胞的状况.结果:正常组PGP9.5表达的IA值(×104)为47.38±9.04,治疗前组为20.36±9.12,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空白组为28.51±9.43,与治疗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为41.39±19.56,与治疗前组和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有助于改善大黄水煎液灌胃泻剂便秘模型大鼠神经节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4.
二例平衡易位伴习惯性流产耿建祥例1男,30岁,因其妻3次流产就诊。3次均为孕3个月左右自发流产。夫妇临床未检出异常。非近亲婚配,患者的母亲无流产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妻子核型正常。患者核型为46,XY、t(12;15)(12pter→12q22∷15q...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4周后使用皮下瘤接种法建立结肠造口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50、75、100mg/kg茶多酚组。腹腔注射茶多酚治疗5d后,计算肿瘤抑制率,并检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TGF-β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片段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50、75和100mg/kg 3个剂量茶多酚治疗后,在1、2、3和4周末,治疗组和模型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茶多酚治疗后肿瘤微卫星标志趋于稳定。结论:茶多酚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微卫星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26.
肾细胞癌过去曾被称为肾上腺瘤,直到1959年Oberling等人根据超微结构的特点确认,此癌来源于肾细胞而不是肾上腺残余。随后此肿瘤被作为一类单独的肿瘤实体。近年来,随着病理组织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现证明其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肿瘤,而是相互有着差异的一组肿瘤。本文结合3例病例就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预后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8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 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H PV总阳性率为82.29%(158/19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46.88%(90/19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35.42%(68/192);85例宫颈癌 H PV总阳性率为88.24%(75/85),一重感染阳性率为65.88%(56/85),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2.35%(19/8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 H 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