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射频消融心动过速时合并孤立性左位心、先天性下腔静脉肝段缺如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侧显性旁道经下腔静脉腹腔段-奇静脉(azygos vena)途径消融成功.患者女性,43岁,反复心动过速发作5年,体查: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脏位于左上腹部,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食道调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胸片正常,B超检查心脏未见异常、肝脏和脾脏反位.  相似文献   
82.
本文观察了右室起搏患者40例的T波变化。有3例起搏心动曾出现交替性T波,其均发生在装起搏器当天、有Q—T间期延长且术前或术中有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患者。交替性T波的出现与心室复极不均有关。提示起搏治疗将使这类患者深受裨益;34例自身心动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变化,为正常的电生理表现,应警惕误诊为病理性T波。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数字化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5例植入数字式起博器(DDDR型23例,SSI型2例)的起搏参数与工作方式,并与通常的模拟式起搏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数字式起搏器编码后,不同信号(静止或运动图象等)得到统一,能迅速灵活地同时处理,且保持质量和稳定性。结论在数字状态下,数据易于处理和压缩而不影响内容,极小空间即能保存大量信息,如此编码后,数字式起搏器尚可提供程控建议和治疗顾问。  相似文献   
84.
12例经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及腹主动脉测压诊断的肾血管性高血压,用Swan-Ganz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压、右房压及肺动脉主干压力均在正常范围。热稀释法测定的心输出量降低,计算的外周总阻力增高。  相似文献   
85.
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内溶栓的时机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例发病在12h内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行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总剂量在15~80万U。结果表明:起病在10h内的12例实现冠脉再通;起病12h方实施冠脉内溶栓的2例失败,冠脉再通者临床症状迅速好转,未见出血并发症。用尿激酶行冠状内溶栓治疗,其时限可放宽至起病后10h左右。  相似文献   
86.
在M型超声心动图(M)中,结构的位置和运动仅沿着单纯的线条显示,未能体现邻近结构及其空间关系。而B型超声心动图(2D)由于有“实时”及“二维”的特点,能更完整地揭示结构及其邻近的解剖关系。M沿用已久,有心瓣膜为其“路标”,已为人们所熟悉,遇复杂畸形,2D亦常需借助M来识别心瓣膜。故二者联合应用,能较精确地作出疾病的解剖诊断,并有助于探讨其性质及功能诊断。且近年的超声心动图机,在进行2D探查时,可同时获得M图象,便于联合应用。本文简要地介绍联合应用M及2D诊断心  相似文献   
87.
759例心导管检查中,60例根据插管的特征性行径可立即作出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其中57例经外科手术证实,共见6种插管行径.讨论了提高插管成功率的方法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8.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病因鉴别诊断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10011)祁述善目前,全世界每年有200万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而,有近30%的人其冠脉影像是正常的,这部分患者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的病因。从总体上说,这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好,而成功的处理...  相似文献   
89.
巨大胸降主动脉瘤易误诊为左后纵隔巨大块影或左侧胸腔积液。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8岁,已婚。因心悸、胸前不适1年余于1986年6月6日入院。入院前1年起,渐觉胸前不适、心悸、气促、乏力,尚能平卧,经四家医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成功后,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相关性及术后即刻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测定8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血流达TIMI3级患者的CTFC,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ST段,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按照患者ST段回落程度分为ST段回落≥50%及ST段回落<50%两组;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心脏不良事件分为两组;ST段回落<50%组其CTFC值明显高于ST段回落≥50%组,(25.6±8.1)vs(19.6±5.9),(P<0.01),CTFC与ST段回落程度有明显的负相关(r<-0.735,P<0.01);有心脏不良事件组其CTFC值明显高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26.4±7.8)vs(19.3±5.5),(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TFC值与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独立相关(OR=-1.68,95%CI=-1.36~-2.19,P<0.01)。结论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经济、简单、快速的方法可预测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在PCI术后能及时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住院期间的临床预后,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