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11.
目的 探究人类白细胞抗原F(human leukocyte antigen-F,HLA-F)及微小RNA-93(microRNA-93,miR-93)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调强放疗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2例,给予调强放疗并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的HLA-F和m...  相似文献   
112.
电话随访住院患者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电话随访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以提升医院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方法 对出院44 067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对医师治疗、治疗结果、病房管理、责任护士的责任心及服务态度、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医疗收费和医德医风7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59岁及以下的患者在医师治疗和病房管理方面满意度高于≥60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0岁患者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医疗收费方面,满意度较其他两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费医疗患者在医师治疗、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最高,在病房管理方面满意度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地区医疗保险患者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随访能了解临床实际状况、不同年龄和不同费用类别住院患者满意度,协调医患关系,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3.
郎涛  毛敏  王晓敏 《医学综述》2011,17(3):406-407
电子病历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和医师的工作效率,但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责任心、诊断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上却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临床教学实践的分析,阐述电子病历在临床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指导临床教学医院更好地发挥电子病历所带来的便利,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对32例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精心设计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在严密监护和综合处理基础上,安全实施剖宫产术.结果 所有对象在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为零.结论 严密监护、正确有效的综合处理是确保孕妇和围产儿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5.
头颈部肿瘤术后一期修复是治疗中的难题。带蒂组织瓣因血供可靠,不需血管吻合,为修复头颈部缺损的重要手段。颏下岛状皮瓣其血管蒂恒定,部位隐蔽,厚度适中,获得满意的功能重建效果,逐渐成为修复头颈部缺损的常用带蒂组织瓣之一。本文就皮瓣的解剖学、制备、优劣势和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采用20 - 100 μM蛇床子素干预SMMC7721人肝癌细胞24 h、48 h和72 h,运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20 - 80 μM蛇床子素干预SMMC7721肝癌细胞24 h,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采用 60 μM蛇床子素干预SMMC7721肝癌细胞48 h,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RP78、DDIT3、GADD34、ATF4、EIF2A、GDF15、CDKN1B、FOXO3、RICTOR、SGK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D1、CyclinE1、p27Kip1和CDK4细胞周期蛋白及GRP78、GRP94、PERK、XBP-1s、CHOP、p-eIF2α(Ser51)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各实验均以0.1% DMSO为对照组,并以0.1 μM毒胡萝卜素为内质网应激诱导剂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0 μM蛇床子素干预24 h显著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其抑制率为36.76%(P < 0.05);60 - 100 μM蛇床子素干预48 h后显著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0.84%-52.49%(P < 0.05);40 - 100 μM蛇床子素干预72 h后显著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2.7%-73.15%(P < 0.05)。大于60 μM蛇床子素可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晚期凋亡且显著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表达(P < 0.05)。60 μM蛇床子素干预SMMC7721肝癌细胞48 h后,G1期细胞数增加、G2期和S期减少,且CyclinD1、CyclinE1和p27Kip1蛋白表达显著被抑制(P < 0.05)。20 - 80 μM蛇床子素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24 h后,均显著促进GRP78、DDIT3(CHOP)、ATF4、FOXO3、RICTOR和SGK1基因表达(P < 0.05); 20 μM蛇床子素显著促进GADD34和EIF2A基因表达(P < 0.05);80 μM蛇床子素显著促进GDF15基因表达(P < 0.05),且CHOP、XBP-1s蛋白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蛇床子素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以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肝癌活性。  相似文献   
117.
背景与目的:T1期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容易出现复发转移与死亡等不良生存结局,预后较差。本研究探讨影响T1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早期识别高风险的T1期乳腺癌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 250例T1~T3期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T1期与非T1期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T1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下T1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曲线差异。结果:1 250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T1期261例(20.88%),非T1期(T2和T3期) 989例(79.12%)。与非T1期比较,T1期患者BMI值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少、不利生物学特性少、生存预后好(均P<0.05)。T1期患者随访期间共15例死亡,40例出现复发转移。中位OS时间为94 (5~132)个月,2、5、10年OS率分别...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分析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以3DCRT、IMRT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我国10所医疗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2762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全部患者1、2、3、5年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全部患者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48.9%、39.3%、30.9%,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5%、41.5%、35.2%、30.0%。中位生存期为2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放疗剂量及治疗模式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P=0.000~0.023),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及放疗剂量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因素(P=0.000~0.002)。结论 在应用3DCRT、IMRT新技术和化疗药物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提高,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目的通过对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NSAA)骨髓巨核细胞的比较观察,探讨其在MD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低原始细胞(5%)MDS患者78例,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l TP)5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20例、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NSAA)18例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对巨核细胞进行观察分类、比较及分析。结果 MDS主要以单圆核巨核及多圆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病态造血表现,其次为小巨核细胞。比较上述病态巨核细胞形态在各组的分布情况,发现MDS组显著高于ITP、PNH、NSAA组(P0.05),而小巨核细胞几乎只出现在MDS病例中。ITP组病态巨核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PNH、NSAA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分叶巨核细胞主要见于ITP和MDS组,并且ITP组与MDS、PNH、NSAA组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象中小巨核及单圆核和多圆核巨核细胞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与MDS病态造血程度有关,其病态巨核细胞特征的观察对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0.
我科于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收住院艾滋病患者血液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