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迟发性胆漏的9例患者的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和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平均住院11d,无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复查B超或造影显示胆道无狭窄和扩张,造影剂排泄通畅。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有其特定的发生机制,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内镜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具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2.
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D-二聚体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脑出血组72例,脑梗死组66例,发病均在72小时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动态检测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结果D-二聚体含量在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脑出血组的D-二聚体急性性与恢复期无显著性差异,脑梗死组的D-二聚体恢复期持续升高。结论检测D-二聚体不仅对脑梗死的诊断、而且对脑出血的诊断也同样都具有实用价值,动态观察D-二聚体对脑卒中的治疗、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3.
目的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研素养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深入探索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法本实验中心选取我校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开展了以“低温处理对大蒜生根率的影响”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最后以书面报告形式呈现。结果第二课堂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结论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多种不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4.
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老年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PCI及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229例,根据诊断分为老年PCI组(老年组)91例,中年PCI组(中年组)68例,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前循环组)70例。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比检测一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分布差异,分析椎动脉优势与PCI的相互关联,及二者的优势比。结果老年组椎动脉优势52例(57.1%),中年组26例(38.2%),前循环组22例(31.4%),老年组椎动脉优势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前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有单侧椎动脉优势的危险较中年组和前循环组明显增高(OR=2.154,95%CI:1.134~4.091;OR=2.909,95%CI:1.513~5.592)。结论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是老年PCI常见的血管变异,与老年PCI间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样精神与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在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 ,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 ,定量观测了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 + 含量与钙调素 (CaM )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 ,及海马组织总CaM、Ca2 + /CaM依赖性蛋白激酶II偄(CaMKII偄)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电刺激停止后 72h内阈下刺激组实验动物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增高 ,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 ;而海马组织总CaM表达于电刺激停止后 48h内明显增多 ,CaMKII偄表达则显著降低?崧邸『B硐赴鸆a2 + CaM CaMKII偄信号途径调控紊乱可能是实验动物长时程PTSD样行为异?闹匾±砩砘≈  相似文献   
26.
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边缘系应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探讨了伤后早期边缘系下丘脑、海马区及颞顶区灰、白质脑组织内皮素-1(ET-1)表达与释放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伤后8h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ET1含量明显增高(P〈0.01);低速组下丘脑,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ET1-mRNA表达增强(P〈0.05);超微结构改变仍以高速组下丘脑、海马区为主,多集中于神经元、神经纤维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提示伤后脑组织E  相似文献   
27.
病例女,66岁。因“反复阵发性腹痛3年,复发3d”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中上腹部剧烈疼痛,无压痛及反跳痛。持续3h左右后逐渐缓解,伴烦躁不安,无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和大小便失禁。在多家医院反复医治,诊断不清,以后有多次类似发作史。1年前来我院就诊,曾考虑为腹  相似文献   
28.
29.
借助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放免分析,动态监测脑脊液(CSF)髓鞘碱性蛋白(MBP)、内皮素-1(ET1)的含量变化,并同期观察了边缘系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伤后8h CSF-MBP及CSF-ET1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同期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高速组下丘脑、海马神经元变性,神经纤维受损。提示严重致伤后应激障碍早期边缘系下丘脑、海马结构选择性受损,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重要的神经病理学基础之一;而CSF-MBP与CSF-ET1检测可较特异、敏感地反映严重致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应激受损。  相似文献   
30.
深部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显著的自发性脑内血肿(SICHs)可产生的占位效应和具有化学特性的脑组织损伤,故对血凝块的清除和对颅内高压的治疗似乎是合理的。血肿清除应及时简便,危险性低,成功率高且费用低;而术中或术后对颅内压的监测和治疗亦很有裨益。本文就此进行了文献复习。1 开颅术 随着经颞叶和经侧裂达基底节及丘脑手术的发展,对SICHs的外科治疗已逐渐变得容易。现代技术包括常规采用显微外科,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