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81.
王庆松  陈曼娥 《重庆医学》1995,24(4):202-202
中枢神经系统(CNS)应激调控机制一直为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索非颅脑直接伤应激状态下,CNS应变内环境紊乱的病生基础,揭示大脑应激受损的某些作用机理,为提高临床应激救治整体防治水平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本研究借助狗双后肢高速、低速投射物致伤应激模型,选用反映CNS有无实质性损害,特别是有无髓鞘脱失变化的较特异的生化监测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NA斑点杂交、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手段,从不同层次对MBP在神经-体液中的表达与释放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从不同侧面探讨不同强度的应激状态CNS应变效应。  相似文献   
82.
“痰咳净”疗咽疾、治咳喘效已无可非议,用治妇女阴部瘙痒症却鲜为人知。1986年以来,笔者试用该药治妇女阴部瘙痒症32例(其中霉菌性阴道炎9例,滴虫性阴道炎3例,外阴炎18例,外阴湿疹2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7天)。本组病例均治愈,全部有效。尤以发病时间短者取效快,一般  相似文献   
83.
中枢神经系统内皮素与缺血性脑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及其受体不仅存在于人和动物外周组织器官,亦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自身合成释放内皮素的能力。具有血管调节肽、神经介质、神经调质作用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皮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加剧了缺血性脑损害区血管痉挛,加重了梗塞灶脑组织缺血及神经元损害,促进了缺血性脑损害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内皮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整体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将髓鞘碱蛋白应用于远离大脑局部致伤条件下,从不同侧面对中枢神经系统应变效应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狗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对脑脊液,血清及CNS下丘脑,海马区,颞叶皮层脑组织MBP含量变化动态定量分析;从基因水平MBP-mRNA表达,启动,结合CNS超微结构早期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探讨μ阿片受体(MOR)和δ阿片受体(DOR)在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调节中的功能角色.方法 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转染到5-9DIV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EGFP标记的神经元发育到2周时,随机挑选形态健康的神经元作为观察目标,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同一视野活细胞定时定位观察MOR受体促进剂吗啡和DOR受体促进剂DPDPE给药前及给药后3 h、24 h、72 h树突棘形态大小及密度变化.结果 1.吗啡组和吗啡+DPDPE组,从形态学观察,部分树突棘在给药后24~72h内逐渐变小,甚至消失;2.吗啡组加药后3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h后降低了28%,72h后降低了37%(P<0.01);吗啡+DPDPE组加药后3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h后降低了27%(P<0.05),72h后降低了38%(P<0.01);DPDPE组和对照组在给药后3~72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DPDPE单独给药组和对照组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大小、密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实验表明阿片MOR受体参与了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的调节,动摇了树突棘的稳定性,而DOR受体无显著作用,同时MOR和DOR受体在对神经元可塑性调节方面也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7.
王庆松 《新中医》1994,26(5):36-36
不孕症从肾论治临床探析王庆松主题词不育症,女性/中医药疗法,补肾(中医),健脾,疏肝经30多年临床探索,认为该病从肾论治是取效捷径。兹从如下4个方面略陈管见:1滋肾与温肾《素问·上古天真论》以七数论述女子月经,生殖与肾的关系,强调了肾是推动这一系列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反复惊厥阈下电刺激海马对大鼠情感行为及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频率25Hz,波宽1ms,串长10S,串隔7min,强度100uA的恒流,单脉冲电流,连续5天反复刺激Wistar大鼠海马CAI区,结果;成功诱发了实验动物较长时程的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过高,惊恐行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躲藏逃避反应等多种情感行为异常,以及短暂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结论: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可基本满足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创伤反应性中枢神经系统(CNS)间接受损的可能机制。方法:借助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观察了边缘系下丘脑、海马及颞顶区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伤后8h低速组下丘脑MBP-mRNA表达增强(P〈0.01);高速组下丘脑、海马MBP含量明显增高(P〈0.01),MBP-mRNA表达增强(P〈0.01);超微结构改变以高速组下丘脑、海马为著,多集中于神经元  相似文献   
90.
张明杰  曹小洁  王庆松   《四川医学》2018,39(3):350-352
<正>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统计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农村为298.42/10万,城市为264.84/10万[1]。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过程。富含脂滴的泡沫细胞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脂质条纹以至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表现。既往普遍认为巨噬细胞是泡沫细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