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6月23日~2017年1月20日共149例MP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资料等,并按照hs-CRP的中位数分组,以中位数7. 05为界点,大于中位数者为高hs-CRP组,小于等于中位数者为低hs-CR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高hs-CRP组患者基线新月体型MPA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低hs-CRP组,硬化型比例低于低hs-CRP组,高hs-CRP组患者到达终点事件(全因死亡,肾替代治疗)显著高于低hs-CRP组,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hs-CRP水平及肾间质炎细胞浸润是MP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MPA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提示血清hs-CRP可作为MPA患者评估病情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多毛孢菌菌粉含药血清对LLCPK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固有细胞之一,在结构上与肾间质紧密相连,既是肾脏损伤的受害者,也是直接参与者。肾小管间质疾病是肾脏病学研究的重点,肾间质损伤程度直接关系到肾脏疾病的预后,有关它对肾病进程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重视。目的:研究多毛孢菌菌粉不同提取物含药血清对庆大霉素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猪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用庆大霉素刺激,同时加多毛孢菌的不同提取物含药血清干预。用MTT法测定存活细胞数;生化显色检测NAG酶活性;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庆大霉素可显著降低细胞MTT实验的OD值、细胞上清液中NAG酶活性,并显著增强细胞表面Annexin V的表达;菌粉水提物或醇提物含药血清均能够显著增强细胞的OD值,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AG水平,抑制庆大霉素诱导的细胞表面Annexin V的表达。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多毛孢菌菌粉含药血清可以拮抗庆大霉素的肾小管细胞毒性,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抑制细胞凋亡:除了传统水提物外,醇提物也对庆大霉素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Castleman病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肾损害病理表现多样,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为表现者少见,易误诊和漏诊.最近我科收治1例并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男,44岁,于2008年7月出现全身水肿,当地治疗未好转,11月12日首次入住我科.当时检查:尿蛋白3+,尿蛋白量(24 h)2.47 g,Scr 133μmol/L,GFR 49.3 ml/min,Hb 101 g/L,Alb 23.6 g/L,ANA 1∶40,抗ENA阳性.诊断为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CKD)3期.入院后行肾病理检查.光镜:17个小球,1个节段纤维绌胞性新月体形成,1个包曼囊增厚,其余肾小球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伴节段性系膜细胞、系膜基质中度增生及炎细胞浸润;肾间质明显水肿,未见明显纤维化,弥漫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伴局灶性加重(>50%),浆细胞聚集,少许中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灶性萎缩(<25%),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颗粒空泡变性+,小管炎2+,肾小管基底膜断裂,蛋白外溢,引起异物肉芽肿,巨细胞反应;部分小血管壁灶性透明变性.  相似文献   
14.
吾师周锦是第四批国家级名中医指导老师之一,临床注重衷中参西,取长补短,力求疗效迅捷。周师认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应重视西医,但也决不可忽视中医,努力寻找中医的有效切入点,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可以提高本病的整体疗效。笔者有幸侍诊3年,看周师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所感悟,现记录如下,以求共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何首乌提取物二苯乙烯苷(TSG)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Klotho蛋白表达及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SG组[20 mg/(kg·d)]、缬沙坦组[55 mg/(kg·d)],每组10只。采用5/6肾脏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分别灌胃给药4周,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剂量饮用水灌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计算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肾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Klotho蛋白及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Cr、BUN及24 hUP水平均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TSG和缬沙坦组以上指标均下降(P<0.05或P<0.01),两给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TC、TG、LDL-C、TG/HDL-C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炎康袋泡茶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大鼠慢性肾炎模型,并用肾炎康袋泡茶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肾炎康袋泡茶能显降低蛋白尿、血肌酐及尿素氮,改善肾功能;降低slL-2R浓度,调节免疫功能;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调整TXB2/6-keto-PGF1α。失衡;减少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基底膜的沉积,减轻基底膜及足突的病变,从而减少肾小球损伤。结论:肾炎康袋泡茶能明显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延缓慢性肾炎进展。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乙肝病毒联合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HBsAg阳性、HBV—DNA复制的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肾活检确诊并住院治疗和随访的20例HBV—MN成人患者,分成乙肝活动组(10例)和无乙肝活动组(10例),血清FnBsAg阳性、HBV—DNA〉1000拷贝/ml的HBV—MN患者称乙肝活动组,接受抗乙肝病毒联合免疫抑制剂加ACEI和/或ARB治疗;血清HBsAg阴性、HBV—DNA〈1000拷贝/ml的HBV—MN患者称无乙肝活动组,仅接受免疫抑制剂加ACEI/ARB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缓解率、副反应发生率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乙肝活动组伴有高血压3例(30%),无乙肝活动组伴有高血压6例(60%),两组患者均有浮肿和血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光镜和电镜下表现均无差异;肾组织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均在3种及以上,两组间C1q和纤维蛋白原沉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乙肝活动组完全缓解率60%,总缓解率100%,平均缓解时间13.7个月;无乙肝活动组完全缓解率70%,总缓解率90%,平均缓解时间13.2个月。(4)治疗副反应:乙肝活动组1例出现血HBV~DNA升高,1例出现肝酶升高;无乙肝活动组2例出现肝酶升高,减药物剂量后肝酶恢复正常,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BV—MN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并不取决于血中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HBV—MN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若血中乙肝病毒复制者,在严密监测情况下,抗乙肝病毒联合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是一种对疾病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与祛风除湿中药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风湿内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CKD3期提供中西医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CKD3期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血)两虚、风湿内扰、肾络瘀痹、湿热内蕴4种证型,符合风湿内扰证挟或不挟其他3证为入组条件。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入组60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组(23例)给予苯那普利10mg/d口服;中医组(20例)给予辨证选方组合;联合组(17例)采用上述两药合用,总疗程24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中医证候均以风湿内扰挟气阴两虚、肾络瘀痹为多,其中中医组占75.0%,西医组占60.9%,联合组占82.4%。共54例患者完成整个试验,其中中医组19例,西医组19例,联合组16例。3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4.2%、78.9%、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7%、94.7%、100.0%)比较,联合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西医组血肌酐(SCr)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eGFR)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而中医组与联合组之间SCr和eGFR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联合组均值和中位数均小于其他两组,无一例出现尿蛋白>2.0g/d。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西医组明显高于中医组(30.4%vs10.0%,P<0.05)。结论对于CGNCKD3期具有风湿内扰证患者使用苯那普利联合祛风除湿为主辨证组方中药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延缓肾衰进展,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CGNCKD3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肾脏损害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进一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肾损害的特点.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0例RA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以慢性肾炎表现者8例,肾病综合征(NS)表现4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其中呈肾炎表现患者血免疫球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升高,7例患者进行了肾活检,其中3例膜性肾病(MN),3例Iga肾病,1例并发血管炎.结论 肾炎是RA肾损害的常见表现,而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是RA并发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RA的基础病变之一为血管炎,可发生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功能紊乱在RA并发肾损害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但有报道,28%~53%的内瘘成熟不良~[1]。目前促进内瘘成熟的措施仅限于功能锻炼~[2],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能促进AVF成熟、减少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近年报道提示,中药熏洗可促进内瘘成熟~[3]。我们研究了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注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6年7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