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提出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方法:20例患者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给药,按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估。结果:19例唤醒麻醉手术过程顺利,1例脑功能区手术定位失败,语言清晰者19/20,指令准确19/20,无痛者20/20,颅内压正常者19/20,脑组织膨胀1/20。优18/20,良1/20,差1/20。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是较好的麻醉方法,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对提高麻醉清醒质量有指导意义,对大脑功能区手术有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2.
脑外科术中止血有时比较困难 ,特别是手术部位的脑组织渗血 ,电凝止血、明胶海棉压迫止血等方法都难避免脑组织的损伤。抑肽酶是多种酶的抑制剂 ,可抑制纤溶酶、保护血小板的功能 ,对脑组织也有保护作用[1] 。它可静脉给药和局部给药 ,减少手术出血 ,在体外循环、骨科、普外科等出血多的手术应用已相当普遍。本文报告局部用抑肽酶止血 2例 ,效果良好。1 病例介绍  病例 1 患者男 ,62岁。诊断 :右侧脑梗塞伴脑疝。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约 1h ,发现瞳孔较术后扩大 ,CT发现术侧出血 ,诊断为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出血 ,决定行血肿清…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复合曲马多对开颅术后病人镇痛和镇静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Dex 0.2 μg组和Dex 0.4μg组,每组20例.Dex 0.2 μg组和Dex 0.4μg组均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人Dex(1μg/kg),而后再分别以0.2、0.4 μg/(kg·h)的速率泵注至术后24h.3组均于硬脑膜缝合完毕时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术毕连接镇痛泵.并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Ramsay评分等指标评价3组开颅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结果 VAS评分:除术后2h外,Dex 0.4 μg组<Dex 0.2μg组<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Dex 0.2 μg组和Dex 0.4 μ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24 h,Dex 0.4μg组均显著高于Dex 0.2 μg组(P<0.05).镇痛泵总按压次数:Dex 0.4 μg组<Dex 0.2 μg组<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Dex 0.4 μg组明显低于Dex 0.2 μg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Dex能提高曲马多的镇痛效果,并可提供良好的镇静作用,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离体条件下水溶性纳米凝脂聚合物(water-soluble lipopolymer,WSLP)运载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沉默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MDAR1)基因的可行性,为在体条件下研究W...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非转流原位肝移植(OLT)手术中无肝期过度通气对新肝期再灌注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Ⅱ~Ⅲ级原发性肝癌拟行肝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无肝期适度通气;B组:无肝期轻度过度通气(PETCO2在30~35 mmHg);C组:无肝期中度过度通气(PETCO2在25~30 mmHg),分别记录无肝期15 min(T1),新肝前5 min(T2),新肝期1 min (T3),新肝期5 min(T4)的SBP(有创),PETCO2和血气分析结果,观察新肝期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术后患者发生脑功能障碍的例数。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C组患者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无患者术后发生意识障碍。结论 非转流OLT术中无肝期应保持"相对性过度通气",维持PETCO2在25~30 mmHg能有效地减少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于英妮  施冲  陆建华  曾因明 《广东医学》2011,32(16):2105-2107
目的 探讨离体条件下水溶性纳米凝脂聚合物(water soluble lipopolymer,WSLP)运载小干涉(siRNA)沉默PC12细胞NMDAR1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在先前合成了WSLP的基础上,将合成的WSLP与siRNA连接形成WSLP/NMDAR1/siRNA.实验分为3组:阴性转染组,只用NMDAR1...  相似文献   
77.
吴群林  屠伟峰  施冲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241-2242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40例(Dixon),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在入室后20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000U/kg或生理盐水各100m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用SONOCLOT凝血仪测定ACT,CR,PF;2h(T2)后测定D二聚体,术毕记录失血量。结果:与T0时比较,U组ACT,CR,PF在T1时明显升高(P<0.01或P<0.05)。D-二聚体U组和N组均升高(P<0.05),D-二聚体U组比N组显著低(P<0.01),U组比N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升高直肠癌手术患者的ACT,CR,PF,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减少手术出血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比较国产静脉麻醉药双异丙酚与进口麻醉药丙泊酚的麻醉效能,评价双异丙酚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完善后,分别采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TCI)双异丙酚(B组)或丙泊酚(D组),每组20例。记录微机显示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意识恢复时双异丙酚预计血药浓度(Cp50)为2.12,3.26和1.55mg/L,丙泊酚则为1.78,3.17和1.48mg/L;意识消失时双异丙酚用量为2.20mg/kg,丙泊酚为1.98mg/kg。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SpO2无明显改变,双异丙酚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增高(P<0.01)。结论 双异丙酚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双异丙酚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明显增高,可通过改进乳化技术、稀释药物或先注射20%利多卡因1-2ml来降低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 ng/ml)10 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 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8 ng/ml),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前、输注舒芬太尼1、3、5、10、20、40、60、90、120和150 min时取桡动脉血3 ml/次,采用ELISA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偏离度、准确度,中央室容积(V1)与体重(m)作直线回归分析,并修正药代动力学参数.余12例患者选用上述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行临床麻醉,计算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准确度、分散度、摆动度.结果 采用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为16.7%、准确度为42.0%;体重修正后参数为:V1(L)=0.147 m+2.82,K10=0.064 5 min-1、K12=0.108 6 min-1、K21=0.024 5 min-1、K13=0.022 9 min-1、K31=0.001 3 min-1;采用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准确度分别为4.0%、22.3%,较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小(P<0.05),分散度、摆动度分别为-4.4%/h、20.4%.结论 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中央室容积偏大,体重修正后嵌入靶控输注系统,可提高靶控输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可维持较准确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80.
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患者腰麻中对循环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冲  刘中华 《广东医学》2003,24(9):1008-100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在老年腰麻患者中对循环功能的稳定作用。方法:47例65~75岁老年腰麻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23例,分别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输液量及应用血管活性药情况并作比较。结果:腰麻后5,15min,A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B组,而1h输液量低于B组,B组有3例4次应用麻黄素纠正低血压,A组未见应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结论:SF对老年腰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