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原枪弹与破片飞行速度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枪弹与破片在高原的飞行速度特点,为高原战伤救治提供弹道学参数。方法 在海拔3658m的高原,分别采用弹道枪和军用步枪发射2种制式枪弹和3种不同形状的破片,以HWB-型红外线测速装置测定投射物在射距10m和20m的飞行速度,并以在平原地区(海拔351.5m)完成的同样实验作为对照。结果 高原枪弹与破片速度比平原快。射距20m,5.56mm弹和7、62mm弹其速度分别增加41.55m/s和40.89m/s;1.03g钢珠、0、44g圆柱、0.37g三角破片其速度分别增加94.65m/s、224.28m/s和263.38m/s。结论 高原投射物飞行速度较平原快,主要与高原空气密度稀薄、飞行阻力小有关。  相似文献   
92.
猪后肢高速三角破片伤致肺损伤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猪后肢高速三角破片伤致肺损伤的伤情特点.方法 长白猪12只,体重30~40 kg.用初速为(773.1±12.4)m/s 的0.37 g三角破片弹致伤,瞄准猪右后肢外侧臀股二头肌中心处射击.观察记录动物伤道情况,伤后48 h解剖观察肺脏大体及光镜改变.结果 肢体高速破片伤后,有8只(66.7%)动物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片状或点状出血.出血较重的部位伴有肺水肿、局灶性肺不张,部分可见气管内血性泡沫样液体.光镜下见肺间质出血,肺泡破裂融合,白细胞浸润.总体伤情为轻、中度肺损伤,心、肝、脾、肾、肠等未见明显损伤.结论 肺是猪后肢高速三角破片伤时远达效应的主要靶器官,提示治疗原发伤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93.
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了解伤后微循环功能变化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采用爆炸冲击波对兔损伤动物模型以及对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 ,从光镜、电镜水平上观察内皮细胞病理学变化。结果 :光镜下的主要表现为肺泡出血、肺泡隔断裂、肺大泡形成以及肺间质水肿 ,电镜下可见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致使血管腔狭窄 ,内皮细胞间裂隙增宽 ,核肿胀、异染色质增多 ,以及线粒体肿胀、嵴排列混乱等病理变化。体外实验主要表现为爆炸冲击波对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剥脱性损伤。结论 :爆炸性冲击伤后肺微内皮细胞的损伤严重且广泛 ,是伤后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与肺微循环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4.
颌面部爆炸伤(弹冲复合伤)致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面部爆炸伤时肺损伤的情况及其致伤机制.方法采用瞬发纸质电雷管、“五三”式滑膛枪以及同步测速及测压系统,建立口腔颌面部爆炸伤模型,造成犬颌面部弹(片)冲击复合伤.记录致伤参数,观察动物伤情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所有动物颌面部损伤均为咬肌区软组织切线伤,胸部压力波超压值平均63.7kPa,并未见明显损伤.伤后动物呼吸浅快,肺组织损伤严重,表现为肺组织的瘀血、水肿,以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左肺上叶明显.结论颌面部弹(片)冲复合伤时可并发肺组织的严重损伤,高速破片及爆炸冲击波的复合作用可能为其致伤机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猪高原复合冲击伤的伤情特点。方法将30只猪分为5组,每组各6只,于海拔3 500m处分别复制单纯冲击伤、15%体表面积Ⅱ°烧伤、一侧后肢高速弹片伤、烧冲复合伤和弹冲复合伤模型。用PCB公司生产的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的物理参数,观察伤后28小时动物活存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单纯烧伤组和单纯弹片伤组动物全部活存,均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单纯冲击伤组可见中度肺出血和轻度肠道浆膜下出血,且动物均全部存活。烧冲复合伤组和弹冲复合伤组肺出血加重,半数动物(3/6)为重度肺出血,同时伴中度肺水肿,肠道未见加重效应。烧冲复合伤组2只动物分别于伤后16、10小时死亡,弹冲复合伤组1只动物于伤后3小时死亡。结论高原复合冲击伤与单纯冲击伤相比,具有伤情更重,死亡率更高的特点,加重效应的器官主要为肺脏,加重的程度大致为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96.
大鼠爆炸性脑创伤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爆炸性脑水肿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成年大鼠105只随机分为80、150mg TNT当量组和假手术组(n=35),右侧额顶部开直径为1 cm的骨窗后分别用80 mg和150 mg TNT当量电雷管在5 cm垂直距离爆炸,于1、2、3、4、5、6、7 d检测损伤区脑水肿指数和光、电镜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150 mg TNT当量组大鼠在伤后2 d内全部死亡,80 mgTNT当量组大鼠存活时间在7 d以上,伤后2 d水肿达高峰,第3~7天水肿逐渐减退.结论 80mg TNT当量电雷管在5 cm的爆炸距离可造成稳定的大鼠爆炸性脑水肿模型.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 取18只日本大耳白兔,致伤物为当量600 mg三硝基甲苯(TNT)炸药的电子雷管,根据雷管与皮肤致伤距离不同分为3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1 cm(A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2 cm(B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5 cm(C组),每组6只,以后正中线、右髂后上棘与股骨转子连线及右股骨转子水平连线形成一三角形区域,即骶丛在体表投影区域为致伤点,于距爆炸点10 cm处采集爆震波压力,通过压力公式转换成各组致伤压力,于致伤前、致伤即刻、致伤后1周3个时相点检测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评估动物的伤情,观察骶丛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 A、B、C组爆震伤压力平均分别为(413.25±8.09)、(51.34±1.03)、(3.61±7.50) MPa,致伤面积平均分别为(31.47±5.91)、(18.13±8.04)、(4.60±7.16) cm2,以上项目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肉眼下骶丛神经全部断裂,1周存活率为0;B组肉眼下骶丛神经挫伤,骶丛损伤症状明显,伤后即刻SLSEP消失,1周后无恢复,1周存活率为83.3%;C组仅伤及皮肤,未见骶丛损伤症状,伤后即刻、伤后1周SLSEP与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存活率为100%.结论 600 mg TNT炸药、致伤距离为2 cm,可形成典型的骶丛损伤,稳定性良好,且存活率高,可作为长期实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STI)技术评价败血症新生儿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足月败血症新生儿25名为病变组,足月正常健康新生儿25名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的浓度,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ST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用Simpson法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用M型超声测得缩短分数(LVFS)。STI指标:左心室长轴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应变率(GLS/GLSr)、左心室短轴整体圆周峰值应变/应变率(GCS/GCSr)、左心室短轴整体径向峰值应变/应变率(GRS/GRSr)、左心室整体径向位移(GRAD)、左心室整体径向速度(GRAV)、左心室整体旋转位移(GROD)、左心室整体旋转速度(GROV)。结果 病变组心肌损伤指标CK、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常规超声指标LVEF、LVFS、CO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组STI指标除了GRS、GRSr、GROD无明显变化外(P<0.05),GLS、GLSr、GCS、GCSr、GRAD、GRAV、GRO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败血症,STI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早地发现败血症新生儿左心心肌功能异常,是一种准确、敏感地评估新生儿败血症心功能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某型导弹战斗部对绵羊肺组织的致伤特点,以了解该武器引起肺组织损伤的大体、微细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东北地区绵羊45只,分组固定于致伤架上,躯体右侧朝向爆心,呈扇形布放于距爆心不同距离处。结果 大体解剖可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破裂,伴有广泛的出血或淤血。光镜下可见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和肺泡出血。出血区周围肺组织的肺泡腔内积有大量淡红色的水肿液。电镜下可见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脓毒症兔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方法 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0.8 mg/kg体质量的内毒素(LPS)和4 ml/kg体质量生理盐水;于注入LPS/生理盐水前、后2、4、6、8、12 h对两组兔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STI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在LPS注入后6、8、12 h获得心肌标本,利用光镜观察兔心肌病理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注入LPS后2、4 h时LVEF、LVFS和GRS无明显改变(P>0.05),GLS、GCS显著下降(P<0.05);注入LPS后6、8、12 h,LVDd、LVDs增大(P<0.05),LVEF、LVFS明显下降(P<0.05),GLS、GCS、GRS均有明显降低(P<0.05)。实验前后两组CO未见明显变化(P>0.05)。光镜下实验组兔可见心肌细胞变性、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性改变。 结论 常规超声心动图和STI均能有效评估脓毒症兔早期即血流动力学高动力阶段左心室功能异常,尤其是STI能更早、更敏感地发现脓毒症兔心肌异常形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