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6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632篇
内科学   26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904篇
预防医学   31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60篇
  5篇
中国医学   328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研究卵黄高磷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4个实验组分别采用1、10、100、1000ng/mL的卵黄高磷蛋白,对照组采用10%胎牛血清,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第6代人牙髓细胞,每组8个标本,培养3、6day后分别对每组作MTT法检测,OD值进行t检验。实验组用100ng/mL卵黄高磷蛋白,对照组用10%胎牛血清作用上述人牙髓细胞,培养48h,常规消化,固定,经DNA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结果 1~100ng/mL卵黄高磷蛋白作用3、6day均促进人牙髓细胞增殖。10、100ng/mL卵黄高磷蛋白作用6day,对人牙髓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000ng/mL卵黄高磷蛋白作用3、6day均抑制人牙髓细胞增殖。100ng/mL卵黄高磷蛋白作用人牙髓细胞,与对照组相比DNA合成前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而DNA合成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均显著增高。结论卵黄高磷蛋白具有促进人牙髓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促进处于合成前期的细胞进入合成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我国开展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对全国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中2017年1至12月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报的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2078479例患者信息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白内障摘除手术后3 d、3个月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年龄、性别、术前矫正视力、既往病史、手术方式等对白内障摘除手术效果的影响。手术效果根据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为效果良好、效果一般、效果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78479例患者中,女性1197942例(57.64%),男性880537例(42.36%);患者年龄为(69±11)岁;白内障类型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928440例,92.78%)为主。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填写完整的病例分别有1608385、1126961、389020例。手术后患者视力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术后3 d、术后3个月与术前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转换后)的差值中位数分别为-0.48、-0.52,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60、0.73,术后3 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1599.30,206815.35;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术后并发症(效果一般:OR=0.50,95%CI为0.46~0.55;效果良好:OR=0.31,95%CI为0.28~0.33)、术前瞳孔状态异常(效果一般:OR=0.52,95%CI:0.44~0.61;效果良好:OR=0.55,95%CI为0.47~0.63)、术前眼压异常(效果一般:OR=0.86,95%CI为0.79~0.93;效果良好:OR=0.45,95%CI为0.42~0.49)、既往高血压病史(效果一般:OR=0.90,95%CI为0.85~0.95;效果良好:OR=0.88,95%CI为0.83~0.93)和糖尿病病史(效果一般:OR=0.86,95%CI为0.80~0.93;效果良好:OR=0.92,95%CI为0.86~0.99)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术前矫正视力好(术前矫正视力0.2~0.4,效果一般:OR=2.20,95%CI为2.06~2.34,效果良好:OR=5.25,95%CI为4.94~5.59;术前矫正视力0.5~0.7,效果一般:OR=1.08,95%CI为0.96~1.21,效果良好:OR=6.35,95%CI为5.69~7.08;术前矫正视力≥0.8,效果一般:OR=0.73,95%CI为0.60~0.89,效果良好:OR=6.58,95%CI为5.51~7.86)、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效果一般:OR=3.19,95%CI为2.35~4.33;效果良好:OR=6.79,95%CI为5.13~8.97)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一般:OR=2.12,95%CI为1.60~2.81;效果良好:OR=3.34,95%CI为2.59~4.32)为手术效果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力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处于中度视力损伤状态;手术效果受术前矫正视力、术前眼压、术前瞳孔状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疗特点,为提高老年患者治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1间收治年龄≥60岁的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有消化性溃疡病史16例、饮酒史8例,肿瘤病史5例,其他3例。经予以扩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止血等药物治疗后20例患者症状缓解,12例患者经内镜治疗10例出血停止,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1例出血停止,死亡1例。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不典型,演变快,需全面、细致检查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观察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方法,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其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观察患者肩部肿胀程度。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患手肿胀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程度和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侧肢体疼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手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15.
116.
正学校适应是个体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对新环境的客观认识和对行动进行积极调适的心理过程~([1])。自我认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的生理和身体、道德品质、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及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等方面相对稳定的认识和评价~([2])。自我认识与个体的学校适应呈现显著正相关,并能够对学校适应进行预测[3]。个体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对身体的认知,从而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自我认识~([4-5])。个体参与6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儿童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0例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他克莫司加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加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升高(P均<0.05);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消化道症状、肝毒性、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儿童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较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 好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8.
青年护理人员面对患者死亡心理应激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青年护理人员面对患者死亡的心理应激状况.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所综合性医院急诊、ICU、临终关怀病房等96名青年护理人员(研究组),94名其他病房的青年护理人员(对照组)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SAS及SDS评分、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的青年护理人员,应激障碍发生率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值得护理管理者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9.
乳腺癌风险因素评估与健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采用综合性评价模式对420名女性进行乳腺癌风险评估,并对749人进行了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明显的家族史、过多乳腺症状及高度癌焦虑与乳腺癌的发生显相关,探索乳腺癌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乳腺癌并降低其发病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目的通过对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AgNORs)活性的动态观察,了解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44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于手术前1天及术后1、3、5、7、10天分别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gNOrt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r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AgNORs活性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3^+、CD4^+、CD8^+、CD4^+/CD8^+均是术后第1天数值最低,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免疫功能呈缓慢上升,至术后第10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AgNORs术后第1天其值最低,其后缓慢恢复,至术后第5天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手术创伤引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暂时性细胞免疫抑制,术后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但从第3天开始可观察到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术后第10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