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均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结果共有8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段银枝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9-296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消除情况,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水肿、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 VAS、水肿评分下降, FMA、MBI 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药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 筛选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常规康复诊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进行电针结合空气波疗法为期训练8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疼痛定量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s VAS)来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状况.结果 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是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98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手肿胀评定、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膀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与对照组的7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康复训练)各40例,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程度、手肿胀程度、X线片上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肩痛的视觉类比评分(VAS)、手肿胀程度、AHI、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SHS早期的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推拿结合循经往返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 FMA)、视觉疼痛量表( VAS)、改良Barthel指数( MBI)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的FMA、VAS、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32例,无效8例;试验组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24例,无效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推拿结合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索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指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指肿胀患者在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治疗,并对比两组各时间段的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ugl-Meyer)评分、简易手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评分、疾病恢复率、患侧手指肿胀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周、8周的患侧手指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5天、8周的STEF评分、Fugl-Meyer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对治疗效果满意率、对治疗师满意率以及各时间段的疾病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指肿胀患者实施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肿胀感,改善手部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33-13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标准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康复训练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针刺和康复训练.在入选时、治疗3个月末分别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肩痛程度,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前后对照.结果 两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肩痛VAS、上肢Fugl-Meyer运动积分、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康复训练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VAS评分、FMA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丽萍 《河北医学》2014,(11):1798-1801
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解除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扩容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且均自愿接受康复治疗,并能够配合康复医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后后即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4周后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 MBI( modified barthel index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价、采用 Fugl-Meyer 评定法( 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 NIHSS )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MBI、FMA、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康复治疗前比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FMA、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恢复,缓解肩-手综合征症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内服外洗麻桂通络汤,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两组同时配合常规针刺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比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BI、FMA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在关节松动术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联合揿针埋针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肢肩关节的被动前屈与外展无痛活动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肩关节活动改善优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1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护理1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以Fugl-Meyer(FMA)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1186-1190
【目的】观察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的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许晓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24-2126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34例作为观察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将2004年6月以前收治的41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L)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对照组发生率为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方法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8例确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采用现代Bobath运动训练;观察组(34例):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方法。中药:内服法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药,外治法采用中药熏洗治疗;针刺:采用毫针刺法进行辨证选穴结合局部选穴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程度,公分软尺测定手肿胀程度,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了解患者上肢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及患肢症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肢肩痛、手肿胀及DASH评分(观察组:1.34±0.47,0.91±1.21,50.28±8.46;对照组:6.05±1.54,2.08±0.97,67.51±9.64)较治疗前相应评分(观察组:6.89±1.42,4.42±2.13,75.23±10.14;对照组:7.04±1.05,4.09±1.94,76.18±9.48)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24%)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刺方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肿胀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