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6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610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889篇
预防医学   29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51篇
  5篇
中国医学   321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ar carcinoma,HCC)中c-Met、Fascin及CD44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186例HCC患者中HCC组织及癌旁组织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 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Me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2%(112/186)和32.8%(61/186),Fasc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05/186)和24.7%(46/186),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1%(136/186)和50.5%(94/186),三种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χ2=28.1050,χ2=38.8041,χ2=20.0921,均P<0.01)。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与脉管侵犯、低分化及术后复发有关(c-Met分别χ2= 5.4762,χ2=14.6101 ,χ2= 8.6439,Fascin分别χ2= 7.4015,χ2=28.3361,χ2=13.8529,CD44分别χ2=11.3806,χ2=21.2081,χ2= 15.5342,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Met与Fascin 、c-Met与CD44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95,0.2009,P均<0. 01) 。Fascin与CD44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679,P>0. 05)。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c-Met、Fascin及CD44表达是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在HCC组织中,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同时c-Met与Fascin、c-Met与CD44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且三者的高表达分别与癌组织分化、脉管癌栓及复发有关,通过IHC检测三者的表达具有判断HCC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组织标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SFT的34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切除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在多层螺旋CT下肿瘤形态13例(38.24%)为圆形或椭圆形、18例(52.94%)为不规则形、3例(8.82%)为分叶状,30例(88.24%)肿瘤组织边缘清晰、4例(11.76%)边缘不清,12例(35.29%)CT平扫及强化扫描肿瘤密度均均匀,22例(64.71%)平扫和强化扫描不均匀有不规则钙化或病灶坏死。肿瘤最大直径4.72~22 cm,平均为(13.34±4.36)cm,肿瘤实质平扫CT值(35.79±8.33)HU,肿瘤实质增强CT值(66.47±21.56)HU,静脉期最大强化率(vCER)(155.24±45.72)%。26患者切除肿瘤组织中CerbB-2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6.47%,其中弱阳性7例、中等阳性11例、强阳性8例。瘤细胞密度(438.95±103.47)个,肿瘤实质血管数(2.41±0.74)条。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所示的肿瘤直径、肿瘤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静脉期vCER不同时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所示肿瘤直径、肿瘤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静脉期vCER值与肿瘤组织中CerbB-2表达阳性率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胸部SFT在多层螺旋CT下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不均匀强化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组织CerbB-2表达阳性率高。多层螺旋CT影像学指标与肿瘤组织CerbB-2蛋白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内分泌科护士专业培训效果,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方法制订用于培训的内分泌科专科护理问题,采用基于问题的模拟学习联合微信每日一课对全病区17名护士进行培训,共培训2轮约8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培训后内分泌科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显著提高(均P<0.01);培训方式的认同率为82.4%~100%。结论基于问题的模拟学习联合微信每日一课可有效提高内分泌科护士专业培训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方法,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其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观察患者肩部肿胀程度。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患手肿胀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程度和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侧肢体疼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手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干预在早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82例早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常规体位干预,实验组采用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干预模式。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CDCC)评价两组患儿的运动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患儿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实验组患儿MDI、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早产肺炎患儿进行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和身体发育,提高早产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降压及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早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晚间采用平衡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昼间、夜间的血压情况。比较每组的非杓型逆转率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非杓型逆转率为56.0%,治疗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的降压和逆转非杓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7.
8.
<正>患者女性,46岁,因发现右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团块26天于2020年8月11日入院,无肿瘤及手术史。8月13日在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盆腹腔探查未见粘连、积液及其它异常。腹部CT显示阑尾区域未见异常。血清CA125、HE4、CEA、AFP均在正常范围。病理检查 眼观:右侧卵巢肿物,大小4 cm×4 cm×1.5 cm, 囊性,内充满灰黄色胶冻状内容物。囊壁厚约0.3 cm, 局部内壁可见2处突起,直径2~2.5 cm, 切面灰白、灰黄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抗凝药物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血管性痴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6例(病例组)。对照组为未患血管性痴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2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吸烟等一般情况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心绞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梗死、血脂异常等疾病史和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肥胖发生率及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吸烟和华法林使用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较使用华法林者下降(OR=0.480,95%CI:0.244~0.944)。糖尿病(OR=2.117,95%CI:1.080~4.149)、高血压(OR=2.224,95%CI:1.109~4.461)、吸烟(OR=2.269,95%CI:1.148~4.488)、血脂异常(OR=2.045,95%CI:1.037~4.032)、有心绞痛病史(OR=2.336,95%CI:1.165~4.682)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与华法林相比,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的保护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心绞痛病史则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沂地区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和分布特点,以期为临沂地区宫颈癌防治和疫苗接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191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技术对其进行15种高危型HPV分型检测。结果191例患者中,共检出HR-HPV阳性患者164例,HR-HPV总感染率为85.86%,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其中宫颈鳞癌组HR-HPV感染率最高(53/56,94.6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HR-HPV感染率分别为67.92%(36/53)和91.46%(75/82)。LSIL组与HSIL组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3,P=0.000),LSIL组与宫颈鳞癌组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4,P=0.000)。感染频次前5位的HPV型别依次为HPV16(107/208,51.44%)、HPV58(21/208,10.10%)、HPV52(14/208,6.73%)、HPV18(12/208,5.77%)、HPV31(11/208,5.29%)。<30岁组LSIL所占比例最高(59.09%);HSIL在30~39岁组、40~49岁组及50~59岁组所占比例均最高,分别为48.15%、40.00%及46.67%;≥60岁组宫颈鳞癌所占比例最高,为66.67%。164例HR-HPV阳性宫颈病变患者均以单一型别HPV感染为主,其中HSIL组单一感染率最高(64/75,85.33%)。结论临沂地区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最常见的HR-HPV感染亚型为HPV16、58、52、18、31,HR-HPV感染尤其是HPV16、58感染与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重点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