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511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8篇
  1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评估比较血糖控制良好和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9例,根据其入院次日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结果,分为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408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141例,监测两组年龄、性别、现居地、吸烟史、饮酒史、个人疾病史、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应用Framingham风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模型预测患者未来10年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mingham风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模型结果提示: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心血管病低、中风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心血管病高风险。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应更加注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以降低其心血管病风险。  相似文献   
62.
综述复方丹参片制法工艺与质量控制标准的沿革,以及近年来对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应提倡丹参多成分的检测、增加三七指标成分的测定、补充冰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及加强指纹图谱研究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人血白蛋白中痕量元素的方法。方法:人血白蛋白经过微波消解,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标准模式和动能歧视模式同时对Cr、Mn、Fe、Co、Ni、Cu、Zn、Ag、Cd、Sb、Cs、Ba、Tl、Pb 14种元素进行检测,RF功率1.4 k W,载气流速1.07 m L·min-1,辅助气流速1.20 m L·min-1,同心雾化器,蠕动泵转速40 r·min-1。采用混合内标(74Ge、103Rh、115In、175Lu、209Bi)进行校正。结果:痕量元素的检测限为0.01~0.21μg·L-1,方法精密度为0.1%~5.5%,准确度为81.9%~116.8%,回收率为96.0%~113.0%。用该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头发成分GBW07601(GSH-1)进行分析测定,各微量元素测定值在标准值的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人血白蛋白中痕量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64.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在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复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仅凭ART不能消除HIV及其潜在的储存库。因此,需要新的方法来根除病毒或实现功能性治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CAR-T)疗法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成效,现总结CAR-T疗法在根除HIV-1储存库方面的最新突破,虽然此疗法尚存在重大挑战,但CAR-T技术有望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群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的感染状况.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25 名HIV阳性的单采血浆献血员和受血者,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 结果 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人群中,HBV、HCV的感染率分别为3.76%、72.24%.其中单采血浆献血员中,HCV感染率(81.85%)高于输血人群(56.03%),而HBV感染率(1.54%)低于输血人群(7.49%)(P均<0.01). 结论 在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患者中,有很高的HCV感染率,而HBV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66.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03~06北京天坛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曲美他嗪,另一组应用硝酸脂类药物作为对照,服药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消耗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减少,ECG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与硝酸脂类药相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内抑制剂(vaspin)和内抑素(NES)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艾塞那肽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塞那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生化功能、血管功能、肾功能及血清Vaspin和NES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化功能、血管功能、肾功能及血清vaspin和N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尿总蛋白、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V)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狭窄率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vaspin和NES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血糖,显著升高血清vaspin、NES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肾功能,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应变(SI)及应变率成像(SR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有65例AMI患者入选本项前瞻性、非随机、开放试验(其中35例患者为细胞移植组,30例为常规治疗组)。应用SRI、SI和多普勒速度成像(TVI)测定细胞移植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及30名健康人的左室壁各节段的SI、SRI及TVI的参数变化。结果①65例AMI患者的589个缺血节段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SR)、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PESR)、收缩期峰值应变(PSS)、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显著降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PASR)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I和SI检出缺血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TVI[(90%、91%、92%)比(71%、69%、71%),P〈0.01]。②细胞移植组随访期305个经治疗缺血心肌节段中,244个节段的PSSR、PESR、PSS、Vs及ve较术前显著增高或恢复正常,常规治疗组随访期284个经治疗缺血节段中,169个节段的PSSR、PESR、PSS、Vs及Ve较术前显著增高或恢复正常,但两组治疗后改善的缺血心肌节段数比例及SRI、TVI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RI和SI能够无创定量评价冠心病缺血心肌节段的运动异常,为临床客观评价冠脉内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疗效提供了一种早期无创、敏感、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血管周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例镜下观肿瘤细胞为梭形,血管丰富,形成弥漫的网状结构,鹿角状的血管将肿瘤细胞分割小叶状,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边界不清,核呈圆形、卵圆形,病理性核分裂相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FVIII(+)、S-100(?)、CEA(?)和GFAP(?).结论:血管周细胞瘤,非常少见,因此缺乏对其认识,从而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血管周细胞瘤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s)成虫酸性磷酸酶 (acid phosphatase, AP)进行克隆、表达、生物学特征分析、组织定位及膜抗原/排泄分泌抗原鉴定。方法:对CsA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及明胶酶谱分析。结果:从Cs cDNA文库中筛选出编码AP新基因,全长1 410 bp,重组并由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得到分子量为55 kD的重组蛋白CsAP。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CsAP既是膜抗原又是分泌排泄抗原;免疫组化显示,CsAP荧光显示于成虫的表皮层和肠支,在囊蚴也有显示,在雷蚴和尾蚴未显示荧光;ELISA分析表明CsAP识别华支睾吸虫病人和日本血吸虫病人存在吸虫间的交叉免疫反应,CsAP及粗抗原识别轻、中、重度感染程度华支睾吸虫病人的差别不明显。重组蛋白免疫大鼠后,总IgG抗体滴度于3周达较高峰,抗体效价大于1∶25 600。明胶降解实验表明:CsAP具降解胶原能力。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CsAP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血清诊断价值不理想;CsAP可能既是膜抗原,又是排泄分泌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