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基层防保医生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工作积极性、改善服务质量和绩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对392名基层防保医生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广东省基层防保医生工作总体满意度均分为3.03±0.79,工作回报满意度均分最低2.63±0.83,工作内部环境满意度最高3.32±0.91。单因素分析显示,职称、预防接种日工作时间对防保医生总体工作满意度有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薪酬奖励、领导行为、制度建设、内在发展、宏观政策、工作条件、工作自主权对防保医生工作总体满意度起作用。[结论]广东省基层防保医生工作满意度较低,应从收入分配改革、领导能力提升、完善制度建设等环境因素入手,建立健全体制和机制,以提高基层防保医生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现行的2针免疫法免疫效果。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选取未接种过乙脑疫苗且未患过乙脑的8~10月龄儿童176人,进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初免以及14~18月后加强免疫;于每剂次免疫前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初免前抗体阳性率9.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27;初免后抗体阳性率86.9%,GMT为1∶19.35,抗体阳转率85.5%。加强免疫前抗体阳性率75.0%,GMT为1∶9.38;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96.0%,GMT为1∶40.92,加强免疫抗体阳转率84.1%,2针次后抗体总体阳转率95.6%。结论现行的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能取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 (GlutathioneS -trans ferases ,GSTs)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主要存在细胞液中 ,能催化还原型的谷胱苷肽 (GSH)的巯基 (-SH)结合到疏水的化合物上 ,使亲电子的化合物变成亲水的物质 ,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1 ] ,通过这种方式将体内各种致癌物和断裂剂产生的亲电子试剂、有潜在毒性的物质及亲脂性化合物降解排出 ,因此GSTs在机体代谢有毒化合物、保护细胞免受急性毒性化学物质攻击和抑制细胞癌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 。GSTM1是GSTs超基因家族中Mu家族的成员…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部分地区人群百、白、破IgG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健康人群血清中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简称百、白、破)抗体水平,为百、白、破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出潮州市、汕尾市、深圳市等三个地区部分健康人群,采用间接ELISA法(定量)检测正常人血清中百、白、破Igc抗体水平。结果三个地区健康人群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为54.1%,白喉IgG抗体保护率为76.4%,破伤风IgG抗体保护率为77.2%。结论广东省三个地区健康人群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较低,部分地区白喉及破伤风抗体保护率比较低,白喉及破伤风抗体保护率有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提示我们要加强百、白、破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国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 - transferases , GSTs)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存在细胞液中,能催化还原型的谷胱苷肽(GSH)的巯基(-SH)结合到疏水的化合作者单位:广东省暨南大学流行病教研室广州 510632物上,使亲电子的化合物变成亲水的物质,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1],通过这种方式将体内各种致癌物和断裂剂产生的亲电子试剂、有潜在毒性的物质及亲脂性化合物降解排出,因此GSTs在机体代谢有毒化合物、保护细胞免受急性毒性化学物质攻击和抑制细胞癌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GSTM1是GSTs超基因家族中Mu家族的成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编码GSTM1的基因存在基因缺失的多态性,并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在肺癌病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种族分布及其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癌病例组161人和健康对照组165人的GST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M1)和GSTT1(glutathioneS-transferase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STM1和GSTT1基因型之间以及基因型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GSTM1基因缺陷型和GSTT1基因缺陷型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在不吸烟(SI=0)的人群中,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外,该基因型还可显著增加年龄≥60岁者患肺腺癌的危险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GSTM1基因缺陷型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与GSTM1和GSTT1基因型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层分析表明GSTT1基因功能型与GSTM1基因缺陷型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年龄≥60岁的人群及不吸烟的人群中,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使得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分别降低48.5%和45.3%。结论:GSTM1基因缺陷型是非吸烟者和年龄≥60岁者患肺癌,尤其是患肺腺癌的危险因素,GSTT1基因功能型可以降低不吸烟或年龄≥60岁的GSTM1基因缺陷型携带者患肺腺癌的危险度。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型与吸烟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人口和地理角度评价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方法采用基尼系数测量广东省不同区域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的公平性。结果广东省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员配置总量按人口分布及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53和0.279。韶关市每万名儿童拥有免疫规划人员5.78人,中山市仅为0.36人,二者相差16倍。高级职称人员50.42%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按人口分布及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5和0.580。免疫规划人员高、中、初级的比例为1:1.98:8.15。结论广东省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员配置总量在人口、地理分布上体现出较好的公平性,但人力资源职称结构有待优化调整,且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区域性差异,优质人力资源分布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单病种医疗费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寻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方法:以2008年广东省6地市7所不同等级医院的甲肝病人的医疗费用资料为样本,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医疗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药费用在医疗费用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住院天数、医院等级、地区差异、出院情况、性别、支付方式、疾病类型是影响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要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必须根据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单病种限额付费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市和梅州五华县作为农村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的1—59岁人群。统一采用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广东省1992、200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1.10%(436/3927);1—2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迅速上升,从1.92%上升至24.73%,〉25岁组则逐渐降低,从24.73%下降至12.08%;城市人群的(8.24%)低于农村(13.80%)(P〈0.01),男性的(11.96%)与女性(10.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16.67%(520/3103)下降到2002年的13.28%(513/3864)、2006年的11.10%(P〈0.01),其中1—4岁组下降最明显,从1992年的16.72%下降到2006年的1.92%;男性下降幅度比女性大,从1992年的18.82%下降2006年的11.96%(P〈0.01);女性从1992年的14.81%下降到2006年的10.33%(P〈0.01)。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城市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变化不大,维持在7.74%-9.98%之间(P〉0.05),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21.10%下降到2006年的13.80%(P〈0.01)。结论广东省近10年来推行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重点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