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本文对定位于高颈髓损害的132例患者进行了病因分析。首诊于神经内科者占96%,经检查证实为外科原因者占93%。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占86.4%,椎管内占位病变、发育性椎管狭窄及脊髓蛛网膜粘连各占3.8%、3%及1.5%,病因未明者占5.3%。  相似文献   
72.
阻滞配合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笔者采用阻滞配合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2 0 0例 ,其中男 1 35例 ,女 65例 ,年龄 1 9~ 72岁 ,平均年龄 46岁 ,病程 3月~ 2 5年。有外伤史者 40例 ,长时间低头工作者1 60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 X线平片及 CT确诊。将上述病人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阻滞配合微调手法治疗组 ,B组为阻滞治疗组 ,C组为微调手法组 ,D组为穴注配合推拿组 ,每组均 5 0例。治疗方法观察组 ( A组 ) :1阻滞治疗 :用 2 %利多卡因 2 .5 ml+ V…  相似文献   
73.
目的测定正常青壮年与青壮年单纯颈椎间盘突出(CDH)患者及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椎间盘软骨终板的生化成分,分析软骨终板退变的规律。方法用冷冻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用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含量,用Blumenkrantz’s和Canbozole’s法测定糖胺多糖含量。结果CDH患者与正常青壮年颈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各种生化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CSM患者软骨终板的各种生化成分与正常青壮年显著降低(P<0.05),CSM患者软骨终板的各种生化成分较CDH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正常青和CDH患者相比,CSM患者的颈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各种生化成分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退变颈椎问盘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基因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取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CDH)患者和16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前路手术后的颈椎间盘,根据MRI检查进行椎问盘退变分级。另取8例新鲜尸体的正常颈椎间盘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L-1α mRNA的表达,比较各组、各级颈椎间盘中IL-1α mRNA表达的差异和变化。结果CDH组和CSM组IL-1α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MRI退变分级为Ⅲ、Ⅳ级的颈椎间盘IL-1α mRNA的表达较Ⅰ、Ⅱ级颈椎间盘增强。结论退变颈椎间盘中IL-1α的基因表达增强,且退变越重,IL-1α mRNA表达越强,IL-1α可能在颈椎间盘退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脊柱黄韧带骨化中血管生成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在脊柱黄韧带骨化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3例胸腰椎骨折,1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和1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后路手术黄韧带标本,分别作为正常组(N)、退变组(D)和骨化组(O),均做HE染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BI2000定量分析VEGF、COX2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正常组纤维母细胞VEGF、COX2表达阴性,退变和骨化组纤维母细胞增生并表达阳性,两组IOD值t检验,骨化组阳性率高于退变组。微血管在正常组稀少,在韧带与骨化移行区增生明显,可见大量CD34阳性表达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3组MVD值q检验,骨化和退变组阳性率高于正常组,骨化和退变组无差异。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距增大,管壁缺乏基膜和平滑肌层,管周见阴性染色的细胞聚集。结论脊柱黄韧带纤维母细胞异常分泌VEGF和COX2,促进局部血管新生,是骨化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后纵韧带骨化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后纵韧带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切取手术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和非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非骨化部位的脊柱韧带,进行体外培养建立8个后纵韧带骨化细胞系(OL1~OL8)和7个非后纵韧带骨化细胞系(NL1~NL7)。检测体外培养条件下各细胞系的形态学特征及成骨特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 α在正常及退变后纵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不同浓度的重组人TNF α(rhTNF α)对两类细胞系分化方向的作用。结果①只有4个OL细胞系表达成骨细胞表型,其余细胞系均表达成纤维细胞表型;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NF α在退变及成熟的骨化区均有表达,在正常及软骨化后纵韧带组织中无表达;③rhTNF α对各细胞系的作用不同,它可增强各细胞系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DNA及胶原合成,能诱导所有OL细胞系分泌骨钙素(OC),只有2个NL细胞系分泌较低水平OC。结论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脊柱韧带细胞体外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TNF α在后纵韧带骨化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药物治疗的最佳方案、可行性依据及发病机理。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A(奥贝)、B(奥贝+阿普唑仑)、C(奥贝+奥贝汀+阿普唑仑)组,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设对照D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游离色氨酸和脑脊液中的5-HT浓度。统计学处理疗效观察指标和实验数据。结果C组疗效明显优于A、B组;C组治疗前后游离色氨酸和5-HT浓度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的5-HT浓度与病情总积分呈负相关。结论患者脑脊液中的5-HT在肌痛的发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与FS的发生呈负相关。抗抑郁是治疗FS的中心环节,使用以奥贝汀为主的三联药物疗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8.
颈椎棘突骨折与颈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椎棘突骨折与颈椎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4例(15个)单纯颈椎棘突骨折,分为无椎板累及和椎板累及两组,分析受伤机制、病理特点、影像表现和治疗方法;使用AdobePhotoshop软件测量两组侧位X线片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SPSS11·0作均数t检验。结果无椎板累及者9例,椎板累及者5例,两组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分别为57·32°±7·27°和24·36°±6·91°,t=8·2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例均证实有颈椎不稳,4例行前路手术。结论累及棘突椎板线的颈椎棘突骨折存在颈椎不稳,治疗方法不同于常见的铲土者骨折,需常规摄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以便早期作出诊断与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例骶管内囊肿,均表现为腰骶部钝痛和骶神经压迫症状。均行M砌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经MPd检查均确诊为骶管内囊肿。行囊肿完整切除2例、囊肿切除后在交通孔处高位结扎5例、囊肿大部切除残存囊壁缝扎修补6例、囊肿部分切除3例、囊肿切开旷置3例。术后随访1—5.5a,症状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6例、无改善2例(分别于术后9、15个月复查MRI示囊肿复发)。结论骶管内囊肿以腰骶部钝痛和骶神经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MRI检查可确诊。结合囊肿的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0.
CT旁矢状位重建对腰椎间孔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对腰椎间孔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01~2004-04,对腰腿疼患者临床和常规CT检查考虑有椎间孔狭窄时,使用螺旋CT旁矢状位二维重建,诊断并手术腰椎间孔狭窄症15例。结果15例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均显示有L4~5或L5~S1椎间孔狭窄,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8例椎体终板后外缘局限性增生骨化突入椎间孔,1例腰椎滑脱峡部裂假关节,4例后外侧椎间盘突出间隙狭窄并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上移。水平狭窄型7例,垂直狭窄型8例。Ⅱ度狭窄6例,Ⅲ度狭窄9例。结论螺旋CT旁矢状位重建可以弥补常规横断CT扫描的不足,对椎间孔显示清晰直观,对手术减压有定位指导意义,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