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1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239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1191篇
内科学   381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188篇
外科学   324篇
综合类   1786篇
预防医学   792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797篇
  13篇
中国医学   796篇
肿瘤学   20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 初步了解唐山市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8—2019年唐山市学龄儿童体检筛查出的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依年龄分组描述NAFLD患病率,比较NAFLD组与非NAFLD组代谢综合征(MetS)、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转氨酶、尿酸(UA)、糖脂代谢等指标,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唐山市肥胖儿童NAFLD患病率为34.62%,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1.000),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r=0.425,P<0.001);2)7~9岁NAFLD组脂代谢紊乱患病率、10~14岁NAFLD脂代谢紊乱、高血压、MetS患病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9、10.994、5.543、4.524,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长(OR=3.91)、高尿酸血症(OR=2.09)、BMI增加(OR=1.07)、ALT升高(OR=1.04)(P<0.05)。结论 唐山市肥胖儿童总体NAFLD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肥胖儿童NAFLD与年龄、高尿酸血症、BMI、ALT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中药制剂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对反复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大鼠肺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给大鼠于24周内反复9次经超声雾化吸入肺炎支原体以复制其慢性肺部感染模型,并应用双黄连腹腔注射进行治疗干预;随后用PDGF-BB单克隆抗体按S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图像分析。结果(1)感染组动物(n=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PCR检测均为阳性,而对照组(n=4)和感染加双黄连治疗组(n=4)均为阴性(均为P<0.05);三组动物的支气管和肺组织常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感染组动物透射电镜检查见肺泡间隔增宽,其中有较多胶原纤维堆积,其余两组则未见明显异常。(2)感染组动物肺间质结缔组织中以及小气道和小血管的壁上可见较强的细颗粒状或细丝网状棕黄色PDGF-B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产物,其积分光密度为23.26±3.87(n=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者(1.52±0.61,n=4,P<0.05)和感染加双黄连治疗组者(3.49±0.63,n=4,P<0.05)。提示双黄连可抑制反复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大鼠肺组织中PDGF-BB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对于防止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所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62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我科自 1990年以来采用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6 2 0例 ,疗效满意 ,现将其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 2 0例 ,年龄 5 1- 88岁 ,平均 6 8 5岁 ,其中伴尿潴留 96例 ,耻骨上膀胱造瘘 2 4例 ,6 2 0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用olympusF2 4电切镜切除增生前列腺 ,切除后电凝止血 ,术毕留置F2 2 三腔气囊尿管 ,并常规用NS或NS5 0 0ml +庆大霉素 8万u+麻黄素 30mg持续膀胱冲洗 ,冲…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有效、简便的消毒方法,于2001年1--6月将80名临床护士分为2组,对照组40人用0.2%“84”消毒液泡手2min,实验组40人用250mg/L健之素消毒液毛巾擦手1min,消毒前后采集标本送细菌培养。结果消毒前80人手细菌量均超过国家标准;消毒后实验组250mg/L健之素消毒液毛巾连续用11人次细菌培养为阴性,除菌率92.96%;对照组0.2%“84”消毒液连续使用4人次细菌培养阴性,除菌率65.1%。经X^2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显性意义。均未发现皮肤损害,250mg/L健之素消毒液毛巾无色、无味,连续使用11人次更换,可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尤其是目前非处方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由于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本分析4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6.
烧伤创面早期常发生进行性加深,而组织的进行性损害与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过强及微血管栓塞有关,如何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组织进行性损害逆转,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愈后瘢痕轻,是目前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实验大白鼠深Ⅱ度烧伤创面后,在8h内行刮痂术并用-83℃异体皮覆盖创面进行研究,试图探讨此方法在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组织进行性损伤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8种病毒特异IgM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和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1996年12月~1999年11月我院心血管专科住院病儿共116例,其中男49例,女57例,年龄2月~15岁,平均7.5岁,患儿入院后均采用ELISA法[1]检测8种病毒-IgM,出院后在门诊专科随访3~6个月以上.选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儿60例查病毒IgM作对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筛选出参与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苯丙烷合成途径的WRKY转录因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通过对从连翘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的62条连翘WRKY基因序列进行鉴定;通过采用蛋白理化性质和基序分析、蛋白结构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功能注释、蛋白互作分析、外源激素处理后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等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最终筛选出52条具有WRKY结构域的连翘WRKY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在105~728,相对分子质量在12277.95~80 321.99。蛋白基序分析显示其均有WRKY结构域,与拟南芥WRKY转录因子构建系统进化树将连翘52个WRKY转录因子进一步分为3大类;筛选出5个可能参与连翘苯丙烷合成途径的连翘WRKY转录因子,并推测其可能以被MAPK级联反应所调控的方式介导连翘中苯丙烷合成途径。结论 通过分析转录组测序结果,从52个连翘WRKY转录因子中筛选出5个可能参与连翘苯丙烷合成途径的转录因子,其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表达,且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脂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9.
时宜蓉  易蔚  乔赟  卓少元  张倩  杨雪捷  梁韬  凌希 《中国针灸》2023,(8):937-943+958
目的:观察针刺“孔最”“鱼际”对哮喘大鼠引喘潜伏期、肺功能及内皮素-1(ET-1)、金属硫蛋白-2(MT-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改善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药物组予沙丁胺醇雾化,针刺组针刺双侧“孔最”“鱼际”,均每日1次,共14 d。观察各组大鼠引喘潜伏期及肺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T-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采用Masson染色观察气道形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气道平滑肌超微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ET-1、MT-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引喘潜伏期缩短(P<0.01),气道阻力(RL)升高、肺顺应性(Cdyn)降低(P<0.01,P<0.05);血清及BALF中ET-1及TNF-α含量升高(P<0.01);支气管周围可见胶原纤维及胶原沉积,气道平滑肌增厚;细胞损伤较重,线粒体肿胀;ET-1 mR...  相似文献   
110.
为建立汤洗吴茱萸的规范化炮制工艺,该研究以古代著作及现代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记载的“汤洗”吴茱萸传统炮制方法为基础,以饮片收率和主要成分含量为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进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同时,采用电子舌技术分析汤洗过程中吴茱萸味觉指标变化规律。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吴茱萸中主要成分含量在汤洗炮制过程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去氢吴茱萸碱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达-23.75%、-27.80%、-14.04%、-14.03%、-13.11%;柠檬苦素含量显著升高,平均增幅达19.83%;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总体以升高为主,平均变幅分别为0.54%、-3.78%、2.69%、5.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汤洗吴茱萸最佳炮制工艺参数:汤洗时间2 min,料液比1∶10 g·mL^(-1),汤洗温度80℃,汤洗次数1次,干燥方式50℃烘干。经汤洗炮制后,吴茱萸饮片收率平均值为94.80%;主要有效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均较生品升高,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02.56%、103.15%、105.16%;去氢吴茱萸碱的含量较生品降低,平均转移率为83.04%。味觉分析结果表明,汤洗炮制能显著降低吴茱萸的咸味、涩味和苦味。该研究揭示了汤洗对吴茱萸主要成分含量及味觉的影响,建立的汤洗吴茱萸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为阐明其炮制原理,提升饮片的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