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索成人肝细胞的分离方法 以及培养条件.方法 在获取外科手术切除或不适宜肝移植的成人肝脏后,采用改良胶原酶P两步法分离成人肝细胞,锥虫蓝计算存活率后,接种普通培养,或将肝细胞接种于中空纤维反应器中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尿素合成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利多卡因代谢等.结果 利用改良两步胶原酶分离法成功分离出大量成人肝细胞,而且较好的维持其生物学活性,并被成功的培养在中空纤维反应器中.检测结果 显示较好地保持了尿素合成以及利多卡因代谢能力,结论 胶原酶P两步法可分离出成人肝细胞,采用普通培养和中空纤维反应器培养可较好的保持细胞的功能,可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提供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有脊髓信号改变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随访自2005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有脊髓信号改变OPLL患者38例,其中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A组10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B组12例,采用后路脊髓脊膜切开减压松解、单开门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C组16例。随访时用JOA评分法进行评价,记录术前、术后评分并计算改善率,定期复查X线、CT或MRI,统计并发症。结果术后12月3组的改善率分别为52.39%、55.15%、60.32%,C组的改善率高于A、B组,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月3组JOA评分分别为13.54±0.56、13.56±1.26、14.70±1.41,术后各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B、C组评分高于A组,近期疗效C组优于A、B组。A组1例出现瘫痪和脑脊液漏,B、C组各有1例术后仍有上肢麻痹,C组术后恢复时间短,很快进入平台期,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颈后路髓内减压松解、椎管成型、侧块钉内固定术在治疗有信号改变的颈椎OPLL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较快达到恢复的平台期,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8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以络脉瘀阻为基本病机,常见血瘀、痰湿、气虚、肾气亏虚、肝肾不足等各种证型。本文采用归藤红花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局部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与HCC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进展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组(S&C组, 50例)和冷冻消融治疗组(C组, 52例),分别给予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及单独冷冻消融治疗,治疗终点为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治疗前留取肝癌组织标本,并通过计数CD34免疫组化数值来评估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每4~6周按照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随访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情况,分析肝癌组织MVD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C组2例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66%;C组4例PR,19例SD,DCR 44.2%(P=0.027);S&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OS)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2.5和9.6个月,而C组患者仅为8.6和5.3个月(P=0.019)。CR&PR组的肝组织平均微血管密度(111/0.74 mm2)明显低于疾病进展组(339/0.74 mm2,P=0.000 1)。具有较低肝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患者在接受索拉非尼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治疗后其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氩氦刀冷冻消融组;具有较高肝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患者其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在两组治疗方式中无区别。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局部冷冻消融治疗能显著延长进展期HCC患者的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使进展期HCC患者临床获益;进展期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较高的微血管密度预示较差的治疗应答。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肿瘤诱导的小鼠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小鼠脾脏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灯盏花素对淋巴细胞增殖和淋巴细胞因子分泌的的影响;lewis肺癌荷瘤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淋巴细胞因子水平及CD8+T细胞对lewis肺癌的细胞毒作用检测灯盏花素对小鼠免疫抑制的逆转作用。结果:灯盏花素体外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小鼠脾脏细胞增殖有增强作用,能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4(IL-4),促进的干扰素λ(IFN-λ)和白细胞介素2(IL-2)。体内灯盏花素能逆转荷瘤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淋巴细胞因子水平及CD8+T细胞对lewis肺癌的无能作用,并一定程度抑制肿瘤生长。结论:灯盏花素作为TGF-β1抑制剂对肿瘤诱导的小鼠免疫抑制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肿瘤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灯盏花素体外对阿霉素、环磷酰胺或氟脲嘧啶诱导脾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皮下和肺,采用灯盏花素联合阿霉素、环磷酰胺或氟脲嘧啶治疗小鼠,观察肿瘤大小、外周血细胞数、骨髓细胞数、脾细胞凋亡、及小鼠存活时间。结果:灯盏花素体外对阿霉素、环磷酰胺或氟脲嘧啶诱导的脾脏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在体研究,治疗组均有比未治疗组不同比例的肿瘤生长减慢,单独化疗导致骨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数减少、脾细胞凋亡增加。实验结束时,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灯盏花素联合化疗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单独化疗虽比未治疗组小鼠存活时间稍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独化疗对伴随肿瘤转移的荷瘤小鼠生命延长无实际意义,灯盏花素能改善肿瘤化疗药物的治疗指数。  相似文献   
87.
肝细胞移植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捐献的肝脏中获得人原代肝细胞并冷冻保存,复苏后经股动脉插管移植到脾脏,观察治疗后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脾脏核磁共振信号的改变.结果 人肝脏可获取2×1010肝细胞,复苏后肝细胞活率在75%以上.移植的肝细胞数为2×109个.移植后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BIL、NH3、ALT、AST明显降低,IgG、IgA、IgM、C3和CD4/CD3在细胞移植后两周降至最低,4周后恢复移植前水平;PTA水平明显升高.出院80天和270天后,随访各项血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脾脏内可见肝细胞信号.结论 肝细胞体内移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的肝细胞能够在脾脏内增殖、分化,替代或部分恢复肝脏合成、解毒和代谢功能;应用肝细胞增强剂做MIR扫描可成为一项新的肝细胞移植无创随访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8.
目前对急性重型肝炎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往往需接受肝移植,然而肝供体的缺乏及治疗费用昂贵而限制了肝移植的应用。近年来,Mito等报道肝细胞脾脏移植可延长重型肝炎的生存期,为此,本实验以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探讨了肝细胞脾脏移植术能否代谢性支持治疗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89.
全文通过人员管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员工的自身能力与素质,并结合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强化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合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进行绩效管理,提高员工的自律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芪参益气滴丸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建立10批次芪参益气滴丸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式识别技术对芪参益气滴丸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53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并鉴定了其中的14个色谱峰。10批供试品的相似度均>0.94,表明该药物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CA及PCA均发现不同批次药物质量之间仍然存在有微小差异,且主要分为2大类,最后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了导致批次药物质量差异的3个共有峰。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易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芪参益气滴丸的药物质量,同时为今后中药及其制剂更进一步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